退烧后的虚弱并未阻挡顾晏舟重返战场的步伐。与苏晚交心定计后,他深知被动防御只会让黑石资本和聂远联盟的气焰更加嚣张。必须主动出击,打乱对方的节奏,甚至攻入其腹地。
他的目光,越过黑石资本这头庞然大物,首先锁定了聂远的基本盘——凌云集团旗下几家核心的、盈利能力强劲的子公司。其中,专精于高端精密制造和部分“逐日”项目替代材料供应的“凌锐科技”,尤为引人注目。
“凌锐科技是凌云集团的现金奶牛之一,也是聂远颇为自得的产业。”顾晏舟在书房召见了他的首席财务官和投资并购团队负责人,尽管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眼神锐利如鹰,“更重要的是,它掌握的一些专利技术和供应链,对‘逐日’项目未来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首席财务官有些担忧:“顾总,我们目前资金链紧张,家族信托那边又……此时发起收购,恐怕……”
“正因为他们以为我们无力反击,我们才更要打!”顾晏舟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资金问题我来解决。你们立刻组建项目组,启动对‘凌锐科技’的敌意收购程序。”
“敌意收购?”并购负责人一惊,“这需要动用大量资金在二级市场扫货,而且凌云集团肯定会全力抵抗,代价会非常大!”
“谁说我们要在二级市场跟他们硬拼?”顾晏舟唇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我们要从内部攻破。”
他调出一份“星网”提供的、高度加密的股东名单和分析报告。
“凌锐科技并非铁板一块。聂远为了绝对控制权,这些年利用凌云集团的强势,挤压了不少小股东的利益,尤其是几位早年跟随凌锐创始人打江山的元老,早已心怀不满。而且,”顾晏舟指向名单上的几个名字,“这几位,与我们在欧洲的合作伙伴有密切往来,可以通过他们进行穿针引线。”
他部署了一个极其大胆且精密的计划:
第一,由顾氏集团在欧洲的友好资本出面,秘密接触那几位对聂远不满的凌锐科技元老股东,以高于市场价20%的溢价,收购他们手中总计约18%的股份。此举隐蔽,且能动摇凌锐科技的股东基础。
第二,利用“星网”截获的、聂远进行商业间谍活动以及联合徐蔓打压“Su”品牌的证据(适当剪辑后),通过特殊渠道“泄露”给凌锐科技的几位关键机构投资者。让这些投资者对聂远的个人品行和凌云集团的治理结构产生严重质疑,从而在收购战中选择观望甚至倒戈。
第三,顾晏舟本人将亲自与两家持有凌锐科技大量可转债的对冲基金负责人进行秘密会谈。这两家基金与黑石资本素有嫌隙,顾晏舟可以许诺,在成功收购凌锐后,将以更优厚的条件进行债转股,并引入他们参与“逐日”项目的部分外围合作。
“这是一场心理战和资源整合战,不仅仅是资金的比拼。”顾晏舟总结道,“我们要让凌锐科技的股东们看到,跟着顾氏,比跟着声名狼藉、且可能将凌云集团拖入泥潭的聂远,更有前途。”
计划迅速且秘密地展开。
苏晚在筹备发布会的间隙,也通过自己的渠道,联系了一位与凌锐科技某位元老股东私交甚笃的法国高定设计师,由她出面进行“非正式”的游说,增加了成功的筹码。
数日之内,风云突变。
就在聂远志得意满,以为顾晏舟正焦头烂额地应付黑石资本做空和资金困境时,他突然接到紧急报告——凌锐科技数位元老股东及一家机构投资者,已悄然将大量股份转让给了一家神秘的离岸基金!同时,另外两家持有大量可转债的基金明确表示,将在下次股东大会上支持“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变革”!
紧接着,一些关于他个人不堪行为的“谣言”开始在资本圈小范围流传,虽然尚未见诸报端,但已足够让那些敏感的投资者心生警惕。
“顾晏舟!他怎么会……”聂远得到消息,又惊又怒,他万万没想到,在他和黑石资本的双重压力下,顾晏舟非但没有收缩防线,竟然还敢主动出击,直插他的要害!
凌锐科技是凌云集团的重要支柱,一旦有失,不仅损失巨大,更会严重动摇集团根基和市场信心!
聂远不得不立刻调动大量资金回防,准备在凌锐科技的控股权的争夺上与顾晏舟展开厮杀。这无疑分散了他原本用于配合黑石资本做空顾氏的精力和资源。
顾晏舟这一手“围魏救赵”,不仅化解了自身的部分压力,更将战火引燃到了对手的后院。
主动出击的号角,已然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