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心境的转变如同春雨润物,悄然却深刻地影响着行动。病愈后的苏晚,不再是那个只沉浸在个人创作中的艺术家,一股更强大的力量在她心中涌动——她渴望将所得回馈社会,为更多像曾经的她一样怀才不遇的年轻人,点亮一盏灯。

这个想法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在病中静养时反复思量、逐渐成熟的蓝图。她没有事先与顾晏舟商量,并非疏离,而是源于一份新生的、坚实的独立人格——这是她苏晚想做的事,她需要首先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规划、去启动。

她动用了“Létoile”项目支付的第一笔可观设计费,以及顾晏舟转让给她的“星寰科技”股权的首期分红。这笔钱,不再是苏家给予的生活费,也不是顾家提供的“零用”,而是完完全全属于她自己的能力所得,是她独立的经济基石。

接下来,她展现出了超越艺术领域的魄力与行动力。她独自联系了业内顶尖的基金会架构设计师和资深律师,进行了数次深入的秘密会谈。她清晰地阐述自己的理念:不是施舍,而是赋能;不仅提供资金,更要提供展示平台和专业指导。

她将这个非营利性组织命名为“新星艺术基金会”。

名字寓意深远——既是发掘艺术新星,也暗合了顾晏舟给予她的“星寰”股权,更象征着她自己如同挣脱引力、冉冉升起的新星。

同时,她亲自走访勘察,最终看中了城郊一处远离喧嚣、带有独立庭院和历史感红砖外墙的旧式小楼。这里安静,租金在她的预算之内,且空间足够容纳创作、展示和交流。她甚至已经与房东进行了初步接洽。

当一切筹备初具雏形,一份装帧精美的基金会筹备计划书,连同那小楼的资料、选址照片和初步预算,被苏晚平静地放在了顾晏舟的书桌上。

这不是请示,更不是寻求资金援助。这是一个宣告,一次分享。

傍晚,顾晏舟回到书房,习惯性地走向书桌,一眼就看到了那份与众不同的文件。他拿起,翻开。

计划书条理清晰,理念明确,从基金会的宗旨、运作模式到短期与长期目标,甚至潜在风险预估,都考虑得相当周全。选址也颇具眼光,既保留了艺术所需的静谧,又带着一种破土而出的生机。

顾晏舟的目光在文件上停留了许久。

他的眼底,最初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讶异。他并未料到,在他不曾察觉的时候,她已然独自策划并推进了如此庞大而具有社会意义的一项事业。

然而,这份讶异很快便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更汹涌的情绪——是激赏,是骄傲,是一种目睹珍视的雏鹰终于展翅翱翔的欣慰与动容。

他没有问她“为什么没早点告诉我”,也没有提出任何修改意见,更没有试图用他的资源和影响力去干预或加速这个过程。

他尊重她的“主动”,珍视她这份独立的意志。

他放下计划书,抬眸看向一直安静坐在沙发上看书、实则留意着他反应的苏晚。

他走到她面前,伸出手,不是索取文件,而是轻轻握住了她的手。

“需要我做什么?”他低声问,语气是全然的支持与信任,将自己放在了辅助者的位置,“任何需要对接的资源,或者遇到法律、财务上的难题,随时告诉我。”

苏晚抬起头,迎上他深邃却满是暖意的目光,唇角缓缓漾开一个清浅而明亮的笑容。

“好。”她应道。

这一刻,无需过多言语。

她用自己的行动,在这段关系中,刻下了独属于“苏晚”的、清晰而有力的印记。她不再是仅仅被纳入他的世界,而是开始主动地、用自己方式,去构建一个能与他的世界平等对话、甚至相互滋养的新天地。

这份主动,是她送给自己,也是送给他们关系,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