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前线的消息,总是比风还快。

蜀汉与东吴的军营里,当“司马懿复出”的传言被证实后,原本因江北小胜而振奋的士气,悄然沉了几分。

赵云在帐中擦拭长枪,听到这消息时只是淡淡一笑:“他回来也好,省得我们打那些不痛不痒的仗。”

魏延却眉头紧锁:“司马懿用兵沉稳,又有贾诩在旁,这可不是好对付的。”

庞统在帐中踱步,手指轻敲案上的地图,神色若有所思。诸葛亮坐在一旁,羽扇轻摇,缓缓道:“仲达与文和,一文一武,相互配合,怕是比单独一人更难对付。”

与此同时,魏军大营中,气氛也在悄然变化。

贾诩在中军帐内接到了曹叡的圣旨——依旧任命他为前线大都督兼参军,而司马懿为副都督。

帐中诸将面面相觑。谁都知道,这是皇帝为了顾及贾诩的颜面而做的安排。

贾诩接过圣旨,神色平静,心中却很清楚——这是他的退居信号。但他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只是躬身领旨:“臣谢恩。”

不久,司马懿抵达魏营。

他身着黑色战甲,面容冷峻,步伐沉稳。见到贾诩,他微微拱手:“文和公,久违了。”

贾诩也客气回礼:“仲达,陛下有旨,今后军中大事,仍由我与你共议。”

司马懿微微一笑:“自当听从大都督安排。”

两人目光短暂交汇,谁也没有点破这层微妙的上下级关系。

司马懿心中很清楚,曹叡的安排不仅是安抚贾诩,更是在试探自己的态度。

如果他此时表现出急功近利,或与贾诩争锋,皇帝必会心生猜忌。

于是,他选择了沉默接受——既不主动要求兵权,也不推卸责任。

贾诩也明白,自己虽名义上仍是大都督,但实际军事指挥权,恐怕已慢慢向司马懿倾斜。

在蜀汉大营,庞统站在地图前,手指重重点在“河阳”二字上。

“河阳是魏军粮道要地,若能夺下,必能牵制他们的攻势。”

诸葛亮点头:“但司马懿必然会加强粮道防御。他不会给我们轻易可乘之机。”

东吴使者此时也赶到,带来孙权的亲笔信——信中提醒蜀汉,若要动河阳,东吴可派水军从侧翼配合。

魏延忍不住问道:“那我们是趁司马懿立足未稳,先动手?”

庞统摇摇头:“不。仲达初来乍到,必以稳为主,我们若贸然进攻,正中他下怀。”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锋芒:“等。等他们以为我们不敢动的时候,再出其不意。”

夜色中,魏营灯火通明。

司马懿独自站在营门外,望着远处蜀汉的营垒,神色凝重。

他低声对身旁的副将说:“文和虽在,我亦不可轻举妄动。陛下的心思,你我都要明白。”

副将点头:“那我军是否该……”

司马懿抬手打断:“先稳住阵脚,等他们出手。”

第二天清晨,蜀汉的斥候回报——魏军正在加固河阳的防御工事,同时在江北沿线增设烽火台。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道:“这是司马懿的手笔。”

庞统冷笑:“他是在告诉我们——想打粮道,没那么容易。”

东吴使者再次传来消息——孙权已派吕蒙之子吕霸率领水军,在下游集结待命。

诸葛亮看向庞统:“江东的动作很快。”

庞统点头:“那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值得出手的机会。”

与此同时,魏营中,贾诩与司马懿第一次正式议事。

贾诩提出:“蜀汉与东吴新胜,士气正盛,不如坚守不出,拖至冬初,待其补给困难,再行反击。”

司马懿缓缓点头:“此计甚好。但我们也不能完全被动,需设下陷阱,引其来攻。”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认可。

在蜀汉大营,赵云忍不住问道:“军师,我们到底何时动手?”

庞统看着地图,嘴角微微上扬:“等一个风起的日子。”

江北的风,似乎真的在改变方向。

一边是曹魏两大谋士的联手,一边是蜀汉与东吴的暗中配合。

这是一场智慧与耐心的较量——谁先露出破绽,谁就可能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