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暗网悬赏平台的出现,让“数据幽灵”案的性质发生了剧变。这不再仅仅是追查一个杀害高伟的凶手,而是要揭开一个潜藏在数字深渊中的、提供定制化谋杀服务的犯罪网络。

网监支队全员出动,联合国内顶尖的网络安全专家,组成虚拟战场上的尖刀,全力追踪那个一次性加密邮箱和悬赏帖的发布者。现实世界中,季青则指挥着重案一组,沿着定制接口和生物电技术这两条线索深挖。

技术队对电极贴片和数据线的溯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材质分析和微刻编码追踪,最终锁定了一家名为 “神经接口前沿研究所” 的民营科研机构。这家机构规模不大,但以其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的激进研究而闻名,同时也承接一些军方和大型科技公司的保密项目。

“查这家研究所!所有研发人员背景、近期项目、尤其是是否有技术外流或员工异常情况!”季青立刻下令。

老谭带人前往研究所进行调查。而陈锐则配合网监部门,开始对“光年科技”及其竞争对手“星辉直播”内部,所有可能接触或了解生物电、神经接口技术的员工进行交叉比对和背景审查,寻找可能与暗网平台或研究所存在关联的人员。

压力巨大,时间紧迫。所有人都清楚,暗网上的那个悬赏平台不会停止,每多耽搁一分钟,就可能有无辜者成为下一个“展示品”。

网监部门的攻坚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虚拟世界的追踪犹如在迷宫中对决无形的影子,无数虚假的路径和加密陷阱被设置,对方的反追踪能力极强。

终于,在第二天凌晨,网监负责人带着血丝的眼睛里闪烁着一丝兴奋,敲开了重案一组办公室的门。

“季队,有眉目了!我们通过分析那篇悬赏帖的发布习惯、加密算法的细微偏好,以及结合对那个一次性邮箱的被动监控,成功定位到了一个跳板服务器的物理地址——就在本市!高新区,创新产业园,b座7楼,一个挂靠在‘闪电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名下的虚拟服务器机柜!”

本市!凶手或者至少是平台的重要节点,竟然就在眼皮底下!

“立刻部署抓捕!通知特警配合!”季青没有丝毫犹豫。

清晨,创新产业园b座楼下。

便衣警察悄然控制了所有出入口。特警突击队准备就绪。季青、老谭在指挥车内,紧盯着大楼结构图和实时传回的侦察画面。

“确认目标机房内有单一热源,正在操作电脑。”侦察员报告。

“行动!”

特警队员如同黑色的闪电,破门而入!7楼那间租用的机房里,一个穿着格子衬衫、头发油腻、戴着厚厚眼镜的年轻男人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上滚动的代码,被突如其来的警察吓得直接从椅子上摔了下来。

“别动!警察!”

控制、搜查、取证一气呵成。

技术员立刻封存了正在运行的服务器和男人的个人电脑。初步检查,电脑上运行着复杂的加密和跳转程序,多个窗口连接着暗网的深层节点。

“是你发布的悬赏?”季青盯着被按在地上的男人,厉声问道。

男人吓得浑身发抖,语无伦次:“我……我就是个运维……拿钱办事……我什么都不知道啊……”

经过现场突击审讯和对其电脑数据的初步解析,这个男人名叫赵鑫,确实是一个技术高超但法律意识淡薄的黑客。他承认受雇于一个匿名的“老板”,负责维护那个暗网悬赏平台的几个关键跳板节点和通信通道,但他坚称从未见过雇主,所有联系和酬劳支付都通过加密渠道完成,对平台的具体“业务”内容也知之甚少,只以为是某种灰色地带的“恶作剧”或极限挑战。

线索,似乎又断在了赵鑫这里。

“查他的所有网络联系和资金往来!挖地三尺也要把那个‘老板’找出来!”季青下令。

与此同时,老谭那边对“神经接口前沿研究所”的调查也有了反馈。研究所方面一开始相当不配合,以商业机密和国家安全为由拒绝透露详细信息。在老谭出示了搜查令和施加了巨大压力后,他们才勉强提供了一份核心研究人员名单。

名单上,一个名叫 林振宇 的博士引起了季青的注意。他是生物电信号采集与微刺激领域的顶尖专家,性格孤僻偏执,曾多次因研究伦理问题与研究所管理层发生冲突。更重要的是,内部调查显示,林振宇在三个月前,曾未经报备,私自带出一批实验性的高灵敏度电极贴片样品,至今未归还,型号与高伟后颈发现的完全一致!

林振宇的嫌疑急剧上升!

“立刻传唤林振宇!”季青下令。

然而,当老谭带人赶到研究所时,却被告知林振宇从昨天开始就请假了,手机关机,住处无人。

他失踪了!

是巧合,还是听到了风声?

“全面通缉林振宇!查他的车辆、银行卡、所有可能的出行记录!”季青感到网正在收紧,但猎物似乎也变得异常警觉。

就在警方全力搜捕林振宇时,技术队从赵鑫的服务器中,恢复出了一段被删除的加密通信记录。经过艰难破解,内容显示,在“飞影”高伟死亡前一周,曾有一个匿名账户向平台支付了一笔巨额比特币,指定要求一次“具有影响力的技术展示”,目标特征与高伟高度吻合。而平台方(很可能就是林振宇或其同伙)回复:“‘幽灵缰绳’已准备就绪。”

幽灵缰绳……这无疑指代的就是那远程干预神经的技术。

支付资金的匿名账户追踪起来极为困难,但网监部门没有放弃,正在尝试从区块链的公开账本和混币服务中寻找蛛丝马迹。

案件的轮廓逐渐清晰:一个匿名的买家,通过暗网平台,雇佣了掌握着恐怖技术的林振宇(或其团队),策划并实施了高伟的“直播死亡”。

但动机是什么?商业竞争?私人恩怨?还是纯粹的、为了满足某种扭曲展示欲的随机犯罪?

以及,林振宇现在藏身何处?他手中是否还掌握着其他“幽灵缰绳”,瞄准了下一个受害者?

季青看着白板上林振宇的照片,那张带着学者气质却又隐含偏执的脸庞,仿佛正隔着时空,与她对视。

技术的光芒之下,潜藏着最原始的恶意。追捕,必须更快!

(第一百六十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