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晓雯U盘里那份长长的勒索名单,像一片巨大的阴云笼罩在重案组头上。十多个名字,背后是十多个可能被逼到狗急跳墙的“体面人”。

季青迅速将团队分成几个小组,对这些潜在嫌疑人进行初步筛选和背景调查。结合凶手需要具备的 “接触木材、水泥,以及拥有独立、隐蔽空间” 的条件,名单范围被迅速缩小。

经过紧张的初筛,三个人的名字被圈了出来:

1. 王东,38岁,一家小型装修公司的老板。他的公司常年接触木材、水泥等各种建材,拥有自己的仓库和加工车间,具备完美的作案条件和材料来源。苏晓雯曾试图以他偷税漏税和使用劣质材料的证据勒索他二十万元。

2. 刘强,45岁,货运司机,自己拥有一辆小货车。经常承接零散物流业务,对物流流程熟悉,有机会接触并利用物流系统。苏晓雯掌握了他一次交通肇事逃逸(致人轻伤)的证据并进行勒索。他的车内和家中车库都有可能作为作案空间。

3. 孙磊,32岁,某化工厂的质检员。化工厂环境复杂,容易获取一些特殊化学品(或许与水泥处理有关?),并且拥有独立的宿舍或可使用的闲置厂房。苏晓雯勒索他的理由是其与上级妻子的婚外情。

季青立刻部署任务:“老谭,你带一队去‘拜访’王东,重点查看他的公司仓库和车间,注意寻找与木箱、水泥相关的直接证据,以及是否有蓝色涤纶纤维和油漆碎屑残留。”

“陈锐,你跟我去会会这个货运司机刘强,检查他的车辆和住所。”

“另外一组,去化工厂调查孙磊的背景和活动轨迹,注意方式方法,避免打草惊蛇。”

老谭线:

王东的装修公司位于城郊结合部。面对老谭的突然到访,王东显得有些不自然,但很快镇定下来,声称自己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案发当晚他正在和几个重要的客户在KtV应酬,并提供了几个联系方式。他的仓库里确实堆满了各种建材,木材、水泥一应俱全,环境也比较杂乱,符合侧写。老谭秘密提取了几处可能接触点的样本,尤其是几处沾染了蓝色污渍和油漆斑点的工作台区域。

季青陈锐线:

刘强住在一个老旧的居民小区里。看到警察上门,他表现得异常紧张,眼神闪烁,回答问题支支吾吾。他的小货车内部经过仔细清洗,但技术队在车厢角落的缝隙里,还是提取到了一些水泥粉末残留。对于案发当晚的行踪,他先是说在家睡觉,后又改口说出去拉了点私活,具体时间地点却说不清楚。

孙磊线:

化工厂方面的调查反馈,孙磊性格内向,工作表现普通。案发当天他轮休,自称在宿舍睡觉,无人证明。他的宿舍整洁得过分,几乎没有任何个人杂物。工厂确实有大量蓝色工装(涤纶材质),也有专门的喷漆车间。

各方信息汇总到案情分析室。

老谭:“王东的不在场证明需要核实,但他的工作环境与我们的侧写高度吻合,尤其是蓝色纤维和油漆,在他的工作场所太常见了。他也有足够的动机,二十万对他的小公司不是小数目。”

陈锐:“刘强的嫌疑很大,他车辆里有水泥残留,而且行踪说法前后矛盾,非常可疑。他对物流熟悉,具备抛尸条件。”

调查孙磊的同事:“孙磊的宿舍过于干净,像是刻意整理过。他有条件接触蓝色工装和化学品,动机是保护自己的名声和婚姻。”

三名嫌疑人,各有各的疑点,也似乎都具备某种条件。

“不在场证明可以伪造,车辆可以清洗,宿舍可以整理。”季青看着白板上并排的三张照片,眼神锐利,“关键是要找到能将他们任何一人与受害者苏晓雯,或者与那个特定木箱、水泥直接关联起来的铁证。”

她指向技术队刚刚送来的报告:“死者指甲里的蓝色涤纶纤维和油漆碎屑的详细分析出来了。纤维是一种用于制作廉价工装或帐篷的特定型号涤纶,而油漆碎屑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用于金属防锈的底漆,并非普通家装油漆。”

这个信息,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部分迷雾。

老谭立刻反应过来:“王东的装修公司主要做家装,很少接触这种工业防锈漆!”

陈锐也说道:“刘强的货车是箱式货车,内部似乎没有需要大量使用这种防锈漆的地方。”

所有人的目光,渐渐聚焦在了第三张照片上——化工厂质检员,孙磊。

化工厂的机械设备、管道、车辆……大量使用工业防锈漆!而蓝色工装,更是工厂的标配!

“重点调查孙磊!”季青当机立断,“查他案发前后几天的具体行踪,查他是否有机会单独使用工厂的某些偏僻区域,比如废弃的仓库、维修车间!申请搜查令,对他的宿舍和可能使用的工厂区域进行秘密搜查!”

凶手的轮廓,在层层剥茧中,正变得越来越清晰。然而,证据链还缺少最致命的一环。

(第九十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