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系统制造商:卷哭整个修真界 > 第107章 流水线构想与团队组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7章 流水线构想与团队组建

解决了核心器纹的铭刻难题,徐易辰站在炼器室中央,环视着四周堆积如山的材料,脸上却不见丝毫轻松。

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单凭他一人手工炼制,就算不眠不休,一个月也做不出几套完整的“矿工系统”,根本不可能满足凌霄宗大规模应用的需求。

徐易辰深吸一口气,推开炼器室的门,径直朝墨长老的洞府走去。

沿途遇到的弟子们都恭敬地向他行礼,眼神中带着几分好奇和敬畏。

这几日他在炼器室闭关突破的消息早已传开,现在整个百炼宗都在关注这个能创造出奇迹的年轻弟子。

墨长老正在洞府中查阅典籍,见徐易辰来访,立即放下手中的玉简:“易辰,可是有什么进展?”老人的眼中带着期待,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宗门在这件事上投入了大量资源,若是失败,对百炼宗也将是个不小的打击。

徐易辰行礼后直入主题:“师尊,核心器纹的铭刻难题已经解决,但现在面临另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实现大批量生产。”

他顿了顿,说出一个在玄天界堪称离经叛道的想法:“我们需要建立一条‘生产线’。”

“生产线?”墨长老疑惑地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这是何意?”

徐易辰详细解释道:“就是将‘矿工系统’法器分解为核心模块、能量供应模块、感知反馈模块等不同部件。

核心模块最为复杂,由我亲自带领最可靠的弟子,利用特殊方法进行高精度铭刻。

而其他相对标准化、技术含量较低的部件,则分包给其他技艺过关的炼器弟子,按照统一规格批量炼制。最后再进行总装调试。”

他边说边用灵力在空中勾勒出整个生产流程的示意图:“比如感知模块,只需要刻画基础感应器纹,任何熟练的炼器弟子都能完成。

能量模块更是可以标准化生产,统一规格尺寸。这样一来,生产效率将提升数十倍不止。”

墨长老听得目瞪口呆,手中的茶盏差点掉落。

这种分工协作、标准化生产的模式,彻底颠覆了炼器师一人独立完成一件法器的传统。

在玄天界,炼器是一门讲究整体性和个人技艺的学问,从未有人想过将法器拆分成零件批量生产。

“这...这简直......”墨长老一时不知该如何评价,“易辰,你可知道,这等做法前所未有?各模块分开炼制,最后组装,能否保证法器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不同弟子炼制的部件,灵纹波动难免有差异,如何确保能够完美契合?”

徐易辰早已料到这些质疑,从容应答:“师尊所虑极是。为此我们需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化规范:统一材料批次、统一器纹精度、统一灵力输出标准。

每个部件都要经过严格检测,合格后方能进入总装环节。至于不同部件间的灵纹契合问题,我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接口器纹,能够自适应调节,确保灵力流通顺畅。”

他继续补充道:“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有利于技术保密。

核心模块由我们亲自掌握,其他弟子只负责标准化部件的制作,即使有人想要仿制,也只能得到一些零散部件,无法获得核心技术。”

墨长老陷入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作为百炼宗的资深长老,他太清楚这种生产模式可能带来的变革了。

如果成功,不仅能够解决眼前的量产难题,更可能彻底改变百炼宗甚至整个修仙界的炼器方式!

经过长达一个时辰的深入讨论,墨长老终于下定决心:“好!就依你所言!老夫这就去挑选人手,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这条生产线。”

墨长老毕竟是宗门肱骨,深思熟虑后,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效率提升和保密性优势。

他力排众议,亲自从内门弟子中挑选了十余名背景清白、性格沉稳、手艺扎实的炼器弟子,交给徐易辰调遣。

这些弟子聚集在新建的生产区域时,个个面露疑惑。

他们被告知要参与一项重要的宗门任务,却没想到是被安排来做一些看似简单重复的部件炼制工作。

徐易辰站在众人面前,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诸位师兄师姐,我知道大家心中有许多疑问。

为什么不让你们独立炼制完整的法器,而是做一些看似简单的部件?”

弟子们面面相觑,显然被说中了心事。

徐易辰继续道:“因为我们正在做的,是一件足以改变修仙界的大事。单靠一人之力,永远无法成就伟业。

只有通过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才能实现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

他展开一幅详细的生产流程图:“从现在起,我们将分为三个组:核心组由我亲自带领,负责最关键的核心模块;标准件组负责生产通用部件。

总装组负责最后的质量检验和组装。每个组都有明确的工作标准和验收规范。”

起初,弟子们充满疑惑和不解。这种打破传统的生产方式让他们难以适应。

但在徐易辰许诺的丰厚贡献点和灵石奖励刺激下,再加上墨长老的全力支持,大家很快投入工作。

徐易辰为每个岗位编写了详细的操作手册,规定了每一个步骤的标准动作和品质要求。

他甚至还设计了一套简单的质量检测法器,用于快速检验部件的合格率。

最大的挑战来自核心模块的生产。

即使有舍利子辅助,高精度的器纹铭刻仍然极其耗费心神。

徐易辰不得不精心挑选了两名神识特别敏锐的弟子作为助手,先由他完成最关键的铭刻步骤,再由助手进行后续处理。

就这样,一条粗糙但雏形初现的“法器生产线”在百炼宗内悄然运转起来。

生产区域被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块,弟子们各司其职,有的在专心铭刻器纹,有的在精心打磨材料,有的在认真检测品质。

徐易辰穿梭在各个工位之间,时而指导操作技巧,时而解决技术难题,时而调整生产流程。

他前世积累的管理经验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作用,能够快速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然而问题还是接踵而至:不同弟子炼制的部件确实存在细微差异,虽然单个部件都符合标准,但组装时总是出现各种兼容性问题。

核心模块的产量始终提不上去,成为整个生产线的瓶颈,甚至还有弟子因为不理解这种生产模式的价值,工作态度敷衍,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徐易辰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他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每个部件都有独特的标识,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快速定位到具体的生产批次和责任人。

同时,他改进了奖励机制,将贡献点与产品质量直接挂钩,优质优价,劣质惩罚。

夜幕降临时,徐易辰常常独自留在生产区域,审视着一天的工作成果,思考着如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他知道,这条生产线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着与凌霄宗的合作,更关系着他未来在修仙界的发展道路。

墨长老偶尔会前来视察,看着这条日渐成熟的生产线,眼中既有欣慰,也有担忧:“易辰,此法虽妙,但是否太过功利?炼器本是一门艺术,如此分工量化,是否失了炼器之本心?”

徐易辰恭敬回答:“师尊,艺术与效率并非对立。我们不是要取代传统炼器,而是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对于基础法器的大规模生产,这条路或许更加合适。”

墨长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不再多言。

随着时间推移,生产线渐渐步入正轨。弟子们逐渐熟悉了新的工作方式,生产效率稳步提升。

但是徐易辰心中的压力并未减轻:不同弟子炼制的部件,能否完美适配?量产的质量能否达到要求?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这条生产线的命运,完全系于即将到来的量产测试之上。

成,则开辟炼器新纪元。

败,则前功尽弃。

夜深人静,徐易辰独自站在生产线尽头,看着一排排已经组装完成的“矿工系统”原型,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这些法器即将被送往凌霄宗矿场进行实地测试,它们的表现,将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