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决定前往汴京后,赵宸第一件事便是稳固后方——他需要足够的财力支撑在京城的开销,更要为应对未知的风险储备资本。

苏清婉介绍的那位应天府粮商周老板,恰好此时押送木材路过祥符县。赵宸得知消息,立刻带着改良后的锄头、镰刀等农具样本,亲自去驿站拜访。

周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身材微胖,眼神却透着精明。见到赵宸,他先是客气地拱手:“赵郎君年少有为,清婉侄女常提起你。”

“周老板过誉了。”赵宸开门见山,将农具样本摆在桌上,“今日来,是想跟周老板谈笔生意。我这农具坊的东西,比寻常农具好用得多,周老板的商队走南闯北,若能帮忙代销,利润我们三七分,您拿大头。”

周老板拿起锄头掂量了掂量,又看了看镰刀的弧度,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锄头的配重……倒是省力。镰刀的刀刃也比寻常的薄而韧,看来是花了心思的。”

“周老板好眼光。”赵宸笑道,“这些都是改良过的,效率至少提升三成,农户用过都说好。如今祥符县的货根本不够卖,周边州县怕是也有需求,只是消息闭塞。”

周老板沉吟片刻。他的商队主要运粮,偶尔带货,若是这农具真如赵宸所说受欢迎,确实是桩稳赚不赔的买卖。更重要的是,苏秀才的面子不能不给,赵宸的能力也让他颇为欣赏。

“赵郎君倒是爽快。”周老板放下农具,看着赵宸,“三七分可以,但我有个条件——我要独家代理权,周边五州的货,只能通过我的商队走。”

赵宸早有预料,点头道:“可以。但我也有个要求,每次供货不得少于五百件,且需预付三成定金。”

这是为了保证资金周转,也能防止对方拖欠货款。

周老板哈哈一笑:“赵郎君年纪轻轻,倒是把生意经摸得透透的。成交!”

两人当即拟定契约:赵记农具坊每月向周老板供应五百件以上改良农具,涵盖犁、锄、镰等品类;周老板负责销往应天府、亳州、蔡州等五州,售价由双方协定,利润三七分成,定金预付。

签下契约的那一刻,赵宸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按每月最低五百件算,每件平均利润两百文,扣除分给周老板的三成,他每月净赚七十两,再加上祥符县本地的生意,月入过百两不在话下。

这意味着,三个月内他至少能积累三百两银子,足够支撑在汴京的初期开销。

【滴!成功签订跨区域供货协议,商业版图初步扩张,获得“商业拓展”成就,声望值+200,资金储备判定为“充足”。】

系统的提示让赵宸底气更足。他看着周老板,又道:“周老板走南闯北,消息灵通,不知汴京近期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动向?”

周老板喝了口茶,压低声音:“汴京最近不太平。高俅那伙人在查‘私藏兵器’,听说抓了不少铁匠铺的人;还有,童贯要去西北监军,怕是又要搜刮不少民脂民膏。赵郎君要去汴京?”

赵宸点头:“有些家事要处理。”

“那可得小心。”周老板提醒道,“京城水深,遇事多留个心眼。若有需要,我在汴京的粮铺可以给你搭个线。”

“多谢周老板提醒。”赵宸心中微动,这又是一条潜在的人脉。

送走周老板,赵宸回到作坊,将契约交给李三郎:“李师傅,接下来作坊的重心要放在赶货上,按契约数量备足,质量绝不能含糊。”

李三郎看着契约上的数字,咋舌道:“小郎君这手笔,真是越来越大了!放心,我盯着,错不了!”

安排好作坊的事,赵宸又去见了陈武和刘三,说明自己要去汴京处理家族事务,拜托他们照看农具坊。陈武虽有不舍,却也支持:“京城虽险,但能恢复宗室身份,对你、对赵家都好。若有需要,我可以给京畿路的同僚写封信,或许能帮上忙。”

“多谢大人。”

一切安排妥当,赵宸看着账上日渐丰厚的银钱,又清点了打包好的改良农具样品——这是他准备带去汴京,或许能派上用场的“敲门砖”。

从最初的五十两纹银,到如今足以支撑跨州贸易的资本,他的商业版图,已悄然从祥符县扩展到周边五州。

夜色渐深,赵宸站在院门口,望着作坊方向透出的灯火,那里依旧机器轰鸣,人声忙碌。

这些,都是他踏入汴京的底气。

前路纵有风雨,他亦有破浪而行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