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万神殿的宏伟与肃穆,如同一首无声的史诗,在众人心中激荡不休。那林立的神明雕像,虽沉默无言,却仿佛有千万道目光落在他们身上,带着审视,带着期盼,更带着沉甸甸的托付。空气中弥漫的驳杂而古老的神性气息,如同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因外界残酷真相而带来的愤怒与悲伤,注入了一种更为深沉、更为坚定的力量。

山鬼与河伯在前引路,他们的步伐在这座属于他们“同僚”与“先辈”的殿堂中,显得格外庄重。林谈、老九及鬼众道众人紧随其后,穿行于巨大的雕像之间,仿佛行走在时间的河流里,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脉搏上。

殿堂之大,超乎想象。他们沿着一条由发光宝石铺就的中央主道,向着感知中气息最为核心的区域前行。两侧的雕像群落仿佛没有尽头,除了那些声名显赫的大神,更有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神只与异兽。有掌管细微季节变化的时令之神,有守护特定矿石或植物的精灵,有代表着某种美德或自然现象的小神……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鲜活的神话宇宙,是华夏先民对世界认知与想象的终极体现。

越往深处走,周围的神性威压便越是凝聚。并非压迫,而是一种纯粹的、高浓度的能量场,让林谈手臂上的蚩尤印记持续发出低沉的嗡鸣,仿佛在与整个殿堂进行着深层次的交流。他甚至能隐约捕捉到一些散逸的、破碎的意念片段,那是远古战争的呐喊,是守护山河的誓言,是创造文明的智慧火花,也是面对未知侵袭时的决绝与悲凉。

“这些雕像……不仅仅是纪念,”老九低声对林谈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震撼与感悟,“我能感觉到,它们内部封存着极其微弱但本质极高的神性本源。这像是一个……仓库,或者说,一个避难所。在华胥氏的筹划下,众神在此留下了自己的一部分,以期在未来某个时刻,能够重新点燃神火。”

林谈默默点头,他也有同样的感觉。这万神殿,是文明的火种库,是绝望中保留的最后希望。

前行了约莫半个小时,前方的景象再次变化。主道的尽头,是一座更加宏伟、更加辉煌的圆形大殿。这座大殿比之前经过的任何区域都要广阔,穹顶高悬,仿佛内蕴星空,点点荧光如同星辰般闪烁。大殿的四周,不再是无序林立的雕像,而是环绕着十二尊格外高大、气息也最为磅礴的巨像。

林谈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那环绕中央能量池的十二尊巨像所吸引。它们巍然矗立,如同十二根撑起这方天地的古老柱石,其散发出的磅礴气息,甚至隐隐凌驾于外围那些声名显赫的始祖大神之上。

然而,仔细端详之下,一股强烈的陌生感与神秘感油然而生。

这些巨像的造型,完全超出了林谈所知的任何神话谱系。它们并非伏羲、女娲、神农、黄帝等任何一位耳熟能详的古神形象,也非《山海经》中记载的那些形态奇特的异兽神明。它们的形态更加抽象,更加贴近某种“规则”或“概念”的具象化。

其中一尊,身躯仿佛由无数交错的山脉脉络与流淌的河川光影构成,沉稳厚重,代表着大地的脊梁与血脉。另一尊,则像是凝聚的星辰之光与深邃的夜空编织而成,周身环绕着若有若无的星轨,散发着宇宙的浩瀚与神秘。还有一尊,形态最为奇特,似乎是由不断生灭的念头、流淌的知识光流与文明的剪影汇聚而成,充满了智慧的辉光与时代的变迁。

它们的姿态也各异,或如磐石般扎根,或如清风般飘逸,或如烈火般升腾,或如深潭般沉静……每一种姿态,都仿佛在阐述着一种独特的天地至理。

但最令人感到诡异的是,所有这十二尊巨像的面部,都被一层淡淡的、仿佛永恒不散的薄雾所笼罩。那雾气并非实体,却坚韧无比,无论林谈如何凝聚目力,甚至尝试动用刚刚获得增强的感知,都无法穿透那层迷雾,窥见其后的真容。只能隐约感觉到,那迷雾之后,似乎存在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注视”,古老、沉静,带着一种洞悉万物的沧桑与淡淡的悲悯。

“这些……”林谈忍不住开口,声音在这肃穆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它们是谁?为何……我从未在任何传说中见过类似的描述?它们的脸……”

听到林谈的疑问,山鬼与河伯对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了极为复杂的神色,那是一种混合着崇敬、怀念与深深遗憾的表情。

河伯冯夷仰望着那尊由山脉河川构成的巨像,声音低沉而充满感情:“他们……并非你们所熟知的神话体系中的存在。他们是长姐的学生,是她行走于蒙昧大地时,亲自点化、指引的十二位……最初的‘觉知者’。”

“学生?”老九也面露惊容,“华胥氏的学生?”

“是的。”山鬼接过话,她的声音空灵而飘忽,仿佛来自遥远的过去,“华胥氏孕化文明,并非仅仅依靠自身。她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寻找那些天生便与某种天地法则亲近的‘灵’,点醒它们的意识,传授它们知识,引导它们肩负起守护与引导的职责。这十二位,便是其中最杰出、也最得她真传的存在。”

她的目光扫过那十二尊巨像,最终落在那尊山脉河川构成的巨像上,语气带着无比的肯定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其中一位,便是我们方才提及的,这八百里秦岭的守护者,我们的挚友与兄长‘归’。”

众人心神剧震,目光再次聚焦于那尊代表大地脊梁的巨像。原来,“归”神就在这里,以这样一种方式,与他的同门一起,默默守护着这最后的火种。

“那……其他的十一位呢?”林谈追问道,目光扫过那些形态各异的、面部笼罩迷雾的巨像,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探寻的欲望。

河伯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涩与无奈:“岁月太久,变故太多。即便是我们,所知也极为有限。华胥氏对此讳莫如深,似乎有意掩盖他们的存在。我们只知道,除了‘归’之外,还有一位,名为‘明’。”

“明?”林谈重复着这个简单而寓意深远的字眼。

“光为表,明为里。洞彻虚妄,照见真实。”山鬼轻声解释,她的目光投向那尊由星辰之光与夜空构成的巨像,语气带着追忆与感伤,“‘明’神执掌着洞察与启示的权能,是智慧之光的化身。据说……祂是十二位学生中,最先察觉到‘混沌’阴影,也是……最先消失的存在之一。在耶和华的力量尚未大规模渗透之前,祂便在一次探寻宇宙深层次奥秘的旅程中,失去了音讯,连华胥氏都无法确切感知其下落。”

最先察觉危机,最先消失……“明”的遭遇,为这十二位学生的命运蒙上了一层更加浓厚的神秘与悲壮色彩。

“至于其他的十位……”河伯叹了口气,“就连我们,也从未见过他们的真身,甚至不知道他们具体的名讳与执掌的权能。长姐从未向我们透露,仿佛这是一个必须严守的秘密。我们只知道,他们各自代表着一种极其古老而根本的法则,他们的存在,关乎着这片天地最底层的运行秩序。”

山鬼补充道,她的手指轻轻划过空气,仿佛在抚摸那些无形的迷雾:“而这十二尊巨像,并非后世所立,乃是华胥氏在预感大劫将至,即将隐没之前,倾注最后神力,亲手雕琢而立。她将学生们的一缕本源神性封存于此,并以这‘无面之雾’守护,似乎……是在等待,也是在隐藏。等待能够继承她遗志的存在,隐藏某些连她都认为不能轻易现世的秘密。”

大殿内一片寂静。众人仰望着那十二尊无面的巨像,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撼。华胥氏的十二位学生,代表着古老根本法则的觉知者,其中一位是牺牲自我、守护龙脉而被遗忘的秦岭山神“归”,一位是洞悉危机却最早神秘消失的“明”,而其余十位,甚至连名讳与权能都成了被刻意掩埋的谜团。

这十二尊巨像,仿佛构成了一个古老的圆阵,拱卫着大殿的最中央。

而在那圆形大殿的中央,并非平地,而是一个微微下陷的、遍布复杂沟壑的池子。池中并非水流,而是缓缓流淌、闪烁着七彩光晕的液态能量,那能量散发出精纯至极的天地灵气与法则碎片的气息,仿佛是浓缩的龙脉精华与神性本源的混合体。

就在这能量池的正上方,离地约三丈的虚空之中,静静地悬浮着一件物品。

那是一个长约五尺,宽约两尺的匣子。通体呈现出一种暗沉的青铜色,却又非纯粹的青铜,其中仿佛掺杂了星辰的碎屑与暗红的血芒,使得整个匣体在殿堂柔和的光线下,流转着一种内敛而深邃的光泽。匣子的表面,刻满了比万神殿入口处更加古老、更加复杂的符文,这些符文并非静止,而是在缓缓游动、组合,如同活物。

匣子的造型古朴而霸气,边角线条硬朗,带着一种战场兵戈特有的杀伐之气,却又奇异地与周围祥和磅礴的神性气息融为一体。它没有任何支撑,就那样违背常理地悬浮在半空,仿佛是整个大殿能量循环的核心,是这片神性净土的心脏。

一股难以形容的吸引力从匣子上散发出来,不仅仅是能量层面的吸引,更是一种灵魂层面的召唤。林谈感到自己手臂上的蚩尤印记前所未有地灼热起来,仿佛要脱离他的身体,直接投向那个匣子。一种源自血脉深处的悸动,一种跨越了无数岁月的熟悉感,汹涌地冲击着他的心神。

“那就是……‘战神之匣’。”山鬼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既有敬畏,也有激动,“华胥氏与‘归’神,联合陨落前意志尚存的众神,以无上神力锻造,用以封存……对抗‘混沌’的最后希望。”

河伯冯夷的目光也死死盯住那个匣子,沉声道:“匣内,据华胥氏遗留的信息所示,封存着兵主蚩尤被击碎后,残留于世最完整、最核心的一块神格碎片。以及……她亲笔所书的,记载着关于‘混沌’、关于宇宙熵增真相、以及对抗之法的《华胥古卷》全本。”

蚩尤完整神格碎片!《华胥古卷》全本!

这两个名字,如同惊雷般在众人脑海中炸响。蚩尤的神格,代表着极致的战斗与破坏之力,是面对侵略时最锋利的矛;而《华胥古卷》全本,则蕴含着华胥氏洞悉宇宙规则的智慧,是洞悉敌人弱点、制定策略的基石。两者结合,正是他们目前最需要的力量与知识!

众人的呼吸都不由得急促起来。历经千辛万苦,穿越迷雾与绝望,他们终于站在了这最终遗产的面前。

林谈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目光扫向能量池周围的地面。那里并非光滑的石板,而是刻满了密密麻麻的铭文。这些铭文的字迹与匣子上的同源,但更加宏大,更加清晰,仿佛是一种宣言,一种警示,一种传承。

他凝神看去,那些古老的文字仿佛活了过来,将信息直接映入他的脑海:“后来者,谨记:光与非光,同出而异名,皆源于‘混沌之海’,彼等争斗,非为善恶,实为生存与吞噬之本能,一如阴阳轮转,然其战场,为我等家园。信仰为饵,文明为薪,熵增为刃,此乃‘混沌’侵蚀之三式。慎守本心,勿堕纯粹;薪火相传,勿绝其根;逆流而上,方有一线生机。神格非权柄,乃责任之枷锁,规则之碎片。用之正则护苍生,用之邪则毁天地。蚩尤之勇,在于不屈,而非暴虐;华胥之智,在于创造,而非掌控。龙脉为筋,地火为血,众生之念为魂。聚三者为盾,可暂御外侮;合三者为刃,或可斩断枷锁。然切记,此界脆弱,须以巧力,不可蛮干。匣开之日,因果即连。承其重,担其责,汝等之路,将再无回头之机。慎之,慎之!”

这些铭文,字字千钧,如同洪钟大吕,敲击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它们不仅解释了敌人,指明了方向,更深刻地阐述了力量与责任的关系。这不仅仅是遗产,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考卷与嘱托。

林谈缓缓抬起头,目光再次聚焦在那悬浮的“战神之匣”上。暗沉的匣体仿佛一个沉默的巨人,等待着能举起它的人。手臂上蚩尤印记的灼热感已经达到了顶峰,甚至传来一丝轻微的刺痛,那是渴望,是认同,也是一种迫不及待的催促。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气血与杂念,目光变得坚定如铁。他回头看了一眼老九,老九对他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是全然的信任与支持。他又看向山鬼与河伯,两位旧神残余的眼神复杂,有期盼,有担忧,但最终都化为了一种决绝的鼓励。

“承其重,担其责……”林谈低声重复着铭文上的最后一句,然后毅然迈步,走向那能量翻涌的池边。

他站在池边,能清晰地感受到池中液态能量散发出的磅礴力量。他没有贸然飞跃,而是缓缓抬起右手,将那只烙印着蚩尤印记的手臂,对准了虚空中的“战神之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