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 > 第239章 成为行业隐形巨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22年4月15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2022中国影视产业峰会”上,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影视产业白皮书》引发全场震动——数据显示,浪潮影业虽未公开宣称“行业第一”,却在三大核心领域占据隐性主导:影视Ip储备量占行业35%(含《甄嬛传》《苏绣女王》等120个独家Ip),艺术电影投资占比超60%,海外发行覆盖国家达42个。更关键的是,白皮书特别提到“浪潮主导制定的《艺术电影投资规范》《影视合规运营指南》已成为行业默认标准”,参会的华谊总裁王中军脸色铁青,而浪潮的席位上,刘一菲身着淡蓝色孕妇礼服,正与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轻声交流,高浪坐在她身旁,手中的平板电脑实时显示着“浪潮影视联盟”的成员动态——当天已有3家中小影视公司申请加入,联盟总数突破50家。

“很多人问‘浪潮什么时候成为行业第一’,其实我们更在意‘如何让行业更好’,” 刘一菲在峰会的“产业生态”圆桌论坛上发言,面前的麦克风旁放着一杯温水(高浪特意叮嘱工作人员准备,避免她孕期口渴),“我们成立‘浪潮影视联盟’,不是为了‘垄断资源’,而是为了‘共享资源’——联盟里的中小公司,不仅能获得浪潮的资金支持,还能使用我们的Ip库、制作基地、海外发行网络,甚至参与《丝路情缘》《墨色生香》等大项目的联合制作,但我们从不干预他们的创作自由,不附加任何‘票房KpI’。”

她抬手示意,身后的屏幕播放联盟成员公司“光影映画”的案例:这家成立5年的小公司,此前因资金不足,《乡村教师》剧本搁置3年,加入联盟后,浪潮不仅提供2000万投资,还开放新疆影视基地的拍摄资源,甚至帮他们对接贾樟柯担任艺术指导,最终该片入围戛纳电影节短片单元。“这就是联盟的意义,” 刘一菲语气温和却坚定,“让小公司能专心创作,让好故事不被资本埋没——这才是‘隐形巨头’该做的事,不是靠规模压人,而是靠生态育人。”

浪潮的“隐形掌控”,首先体现在全产业链的深度整合。4月18日,“浪潮影视联盟”年度会议在苏州影视基地召开,50家成员公司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刘一菲通过视频连线发布“2022联盟计划”:投入10亿“新人新作基金”,扶持30位青年导演;开放“浪潮Ip共享库”,筛选50个非独家Ip供联盟公司改编;建设“共享制作中心”,整合20个摄影棚、500套专业设备,联盟公司可低价使用。

“之前我们拍《古镇情缘》,租摄影棚要排队3个月,设备租金占预算的40%,” 联盟成员“青橙影业”的创始人李萌在会上说,“加入联盟后,苏州基地的摄影棚随用随订,设备租金打5折,省下来的钱我们全花在剧本打磨上,现在影片的豆瓣评分从预期的6.5涨到了7.8。”

除了中游制作,浪潮在上下游的布局同样隐性却致命:上游Ip端,除了独家掌控《甄嬛传》《步步惊华》等头部Ip,还成立“Ip孵化中心”,签约200位网络作家、50位非遗传承人,每年孵化30个“文化+影视”Ip;下游终端端,除了全球发行网络,还参股3家视频平台(持股比例均超15%),与200家院线达成“优先排片”协议(艺术片排片占比提升至15%),甚至布局“影视衍生品电商平台”,2022年一季度衍生品收入突破3亿。

“很多人以为我们只做电影,其实我们早就在做‘影视+’的生态,” 高浪在联盟会议上展示产业链图谱,“比如《甄嬛传》,除了电视剧、电影改编,我们还开发了舞台剧,与国家话剧院合作、手游,与腾讯游戏合作、文创产品,与故宫文创联名,甚至在苏州基地打造‘甄嬛主题体验馆’,去年衍生品收入超10亿,比很多电影的票房还高——这就是生态的力量,单点可能被超越,但闭环很难被打破。”

如果说产业链整合是“硬实力”,那么标准制定就是“软实力”,也是浪潮“隐形巨头”的核心标志。4月20日,浪潮联合国家电影局、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中国艺术电影投资运营规范》,这是国内首部针对艺术电影的行业标准,涵盖投资门槛、创作保护,导演拥有最终剪辑权、风险分担,票房未达预期可申请基金补贴、文化审核,非遗题材需经专家认证四大模块,甚至细化到“艺术片宣发费用占比不低于预算的30%”。

“之前艺术电影投资像‘盲人摸象’,有的资本把艺术片当洗钱工具,有的连基本的预算审计都没有,” 参与制定的贾樟柯在发布会上说,“《规范》的出台,让艺术电影投资有了‘标尺’,而浪潮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公开,甚至拿出2亿‘规范执行基金’,奖励遵守标准的公司——这种‘主动立规’的格局,不是普通公司能做到的。”

更关键的是,浪潮还将合规标准输出到国际市场。4月25日,在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全球艺术电影论坛”上,刘一菲代表中国,与法国mK2影业、美国A24影业共同签署《全球艺术电影合规公约》,将“创作保护”“文化尊重”“数据透明”纳入全球标准,浪潮制定的“非遗题材审核流程”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纳,作为“影视与非遗结合”的参考案例。

“有了《公约》,我们合拍《丝路情缘》时,就不用再为‘文化解读权’争论——比如唐代绣娘的服饰,按公约约定,由中国非遗专家主导设计,法国团队负责美学呈现,双方各司其职,效率提高了很多,” 刘一菲在论坛上分享,“这就是标准的力量,让合作有章可循,让文化差异不再是障碍——这也是‘隐形巨头’该承担的责任,不是争夺话语权,而是制定让所有人受益的规则。”

浪潮的“隐形掌控”,还体现在对核心资源的垄断——不是排他性垄断,而是“先占先建”的隐性优势。人才方面,浪潮成立“新锐导演培养计划”,签约10位青年导演,每人配备1位资深导师,每年提供1部作品的投资;演员方面,除了刘一菲、杨蜜、迪丽热巴、赵金麦、杨超越的“顶流矩阵”,还签约50位潜力新人,建立“演员培训基地”,甚至与中戏、北电合作开设“浪潮班”,定向输送人才。

“我之前在别的公司,一年只能接1部网剧女二,” 签约新人张悦说,“加入浪潮后,不仅有专业的台词、形体培训,还能参演《少年与海》的番外篇,甚至得到赵金麦姐的一对一指导——这种资源,别的公司根本给不了。”

数据资源的掌控更具隐性。浪潮搭建的“影视大数据中台”,不仅整合自身项目的观众画像、票房预测、舆情分析,还通过联盟公司、参股平台,收集行业数据,甚至能精准预测“某类Ip的改编成功率”,我们用大数据分析发现,《苏绣女王》的核心观众是25-45岁女性,其中70%关注‘亲子教育’,所以我们在后期宣传中,增加‘非遗亲子体验’的内容,带动家庭观影占比从20%提升到45%,” 数据中台负责人陈明介绍,“甚至华谊的《海外寻踪》,我们通过数据就能预判它的票房峰值——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调整联盟公司的排片策略,避免正面冲突,这就是数据的‘隐性保护’作用。

浪潮的“隐形巨头”生态,不是冰冷的资本与规则,而是有温度的“人心凝聚”,女主团的协同与情感羁绊,是生态的核心纽带。4月22日,刘一菲的孕期检查结束后,杨蜜第一时间从洛杉矶飞回北京,带来国际产检专家的建议;迪丽热巴从新疆寄来亲手熬制的“孕妇营养粥”配方,附言“绣娘奶奶说这个粥能补气血”;赵金麦画了一套“孕期注意事项漫画”,用可爱的画风提醒她“少看电脑、多散步”;杨超越则在直播中发起“为一菲姐祈福”活动,粉丝留言超100万条,甚至有粉丝寄来手工制作的“苏绣平安符”。

“昨天我视频连线看《丝路情缘》的片场,法国导演皮埃尔说,杨蜜姐特意跟他强调‘一菲姐的戏份要安排在上午拍摄,避免疲劳’,” 刘一菲靠在高浪怀里,翻着姐妹们发来的消息,眼中满是温暖,“你们把我照顾得这么好,我都不用担心孕期影响工作了。”

高浪轻轻抚摸她的腹部,笑着说:“不仅是她们,联盟里的公司也很贴心——苏州基地的工作人员,特意把你的办公室改成了‘孕妇友好版’,加了靠垫、加湿器,甚至在窗外种了你喜欢的玉兰花。其实,‘隐形巨头’的真正底气,不是资本和资源,而是身边这些人的支持——他们相信你,所以愿意跟着你一起构建这个生态。”

这种“人心凝聚”甚至延伸到国际合作方。法国mK2影业的总裁玛丽,特意为刘一菲准备了“孕期友好”的《丝路情缘》拍摄计划,把她的戏份集中在巴黎室内场景,避免长途奔波;日本东宝的佐藤导演,在《艾德莱斯绸之恋》动画中,特意加入“孕妇绣娘”的温柔角色,说“这是给一菲桑的礼物”。

浪潮的“隐形掌控”,自然引发传统资本的警惕与联合抵制。4月25日,华谊联合光线、博纳等6家传统影视公司,成立“中国影视产业联盟”,宣称“反对垄断,维护行业公平”,甚至私下接触浪潮联盟的中小公司,承诺“提供更高的投资比例、更自由的创作空间”,试图挖角。

“昨天‘青橙影业’的李萌跟我透露,华谊给她开了‘投资翻倍、自主宣发’的条件,” 杨蜜在视频会议中汇报,“还有3家联盟公司收到了类似邀约,虽然他们没答应,但也有些动摇,担心跟着浪潮‘太受规则束缚’。”

更棘手的是,部分行业协会开始质疑浪潮的“标准制定权”,认为“一家公司主导行业标准,有违公平”,甚至向监管部门提交“反垄断调查申请”。“他们说我们的《艺术电影规范》‘变相排挤中小资本’,因为里面的‘非遗审核’门槛太高,小公司根本达不到,” 高浪眉头微蹙,“其实我们是为了避免非遗题材被滥用,没想到会被解读成‘垄断’。”

刘一菲没有慌,她提出“三步走”应对策略:第一步,开放“标准制定委员会”,邀请华谊、光线等公司加入,共同修订规范;第二步,增加“联盟退出机制”,允许成员公司自由退出,且不追究任何责任;第三步,发布“生态透明报告”,公开联盟的投资数据、Ip使用情况,接受行业监督。“我们做‘隐形巨头’,不是为了掌控别人,而是为了带动行业,” 刘一菲语气坚定,“如果规则有问题,我们就改;如果别人有疑虑,我们就公开——真正的生态,不是靠垄断维持,而是靠信任支撑。”

4月30日,“浪潮影视联盟”发布《生态透明报告》,公开2022年一季度10亿基金的使用明细(80%用于青年导演项目)、Ip共享库的使用数据(50个Ip被12家公司改编)、共享制作中心的收费标准(比市场价低30%),甚至披露华谊挖角的应对措施,尊重公司选择,提供退出支持。报告发布后,不仅没有公司退出联盟,反而有5家新公司申请加入,监管部门也明确表示“浪潮的标准制定符合行业发展需求,不存在垄断”。

“其实,‘隐形巨头’的最大挑战,不是外部的抵制,而是内部的初心,” 刘一菲在报告发布后的内部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因为规模大了,就忘了当初为什么做艺术电影、为什么扶持小公司——只要初心不变,生态就不会散,行业就会跟着我们一起变好。”

高浪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认同:“对,我们的‘帝国’,不是靠资本堆砌的,而是靠一个个好故事、一个个信任我们的人——这才是‘无人能及的高度’,不是行业第一的名头,而是所有人都愿意和我们一起,让中国影视变得更好。”

窗外,北京的初夏阳光正好,苏州影视基地的玉兰花悄然绽放,《丝路情缘》的片场传来开机的掌声,海外发行网络的实时数据在大屏上跳动,联盟公司的新剧本正在孵化——浪潮的“隐形帝国”,没有张扬的口号,没有刺眼的规模,却在每一个产业链环节、每一个行业标准、每一个人的心里,悄然扎根、生长。而刘一菲腹中的宝宝,仿佛也感受到这份生机,轻轻踢了一下,像是在为这个“用爱与初心构建的帝国”,送上最温柔的祝福。

当然,刘一菲也清楚,挑战不会就此消失——华谊的联合抵制还会继续,行业的质疑可能卷土重来,甚至联盟内部的信任也需要不断维护,但她并不害怕。因为她知道,只要身边有高浪,有并肩作战的姐妹们,有联盟里那些热爱影视的同行,浪潮的“隐形帝国”,就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成为中国影视产业最坚实、最温暖的“生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