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官场言灵:我靠说话咒翻对家 > 第55章 尘封的档案重见天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5章 尘封的档案重见天日!

###

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尘埃在光柱中浮动的声音。

那几十个半人高的文件箱,像一座座沉默的、由时光与遗忘堆砌而成的坟茔,静静地矗立在墙角,散发着陈腐纸张与霉菌混合的、令人窒息的气味。它们无声地宣告着这项任务的荒谬与绝望。

专案组的其他成员,看向苏晨的目光中,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同情。这已经不是磨炼,这是惩罚。在如此海量的、毫无头绪的故纸堆里,想找出一根针,无异于痴人说梦。

“有问题吗?”张汉东的声音里不带一丝波澜。

“没有。”苏晨回答得干脆利落,脸上那丝惶恐与茫然已经收敛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服从。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径直走到那堆文件山前,挽起袖子,打开了最上面的一个箱子。一股更浓烈的、混合着灰尘与岁月的气息扑面而来,呛得他几欲咳嗽,但他忍住了。

他将箱子搬到一张空桌上,开始了工作。

第一天,苏晨翻阅了三箱文件。项目审批报告、可行性分析、专家论证意见……每一份文件都写得冠冕堂皇,字迹工整,盖着鲜红的印章。他看得眼睛酸涩,手指被粗糙的纸张边缘磨得生疼。除了对三十年前的公文格式和官样文章有了深刻的了解外,一无所获。

第二天,苏晨翻阅了四箱文件。会议纪要、工作简报、情况通报……他仿佛一个孤独的潜水员,沉入信息的深海,周围是无尽的、相似的、毫无意义的文字。他的大脑开始变得麻木,那些名字和事件在他眼前飘过,却留不下任何痕迹。

办公室里,其他人都在忙碌着。讯问组的同事进进出出,脸色凝重;外围取证组偶尔回来,带回一些零散的线索,但都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案子的核心,就在周文海身上。可周文海就像一只老狐狸,嘴硬得很,什么都问不出来。所有的希望,似乎都压在了这堆不会说话的旧档案上。

吴宇要是看到这一幕,大概会笑出声来吧。苏晨一边机械地翻着页,一边自嘲地想。那个曾经嘲笑他活得像老干部的“精英”,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他现在的工作,比单位档案室里退休返聘的老大爷还要枯燥。

【系统提示:检测到微弱的“焦躁”与“敷衍”气运残留。】

苏晨的动作微微一顿。他拿起手头这份《关于龙王庙地区排污管道改造工程的补充说明》,系统提示的气运,就附着在这份文件上。他仔细看了看,文件的落款是当年的市建委,经手人签名潦草,几乎无法辨认。

他将这份文件放到一边,做了个记号。

第三天,第四天……

时间失去了意义。苏晨几乎住在了这间会议室里,每天唯一的活动,就是从文件山里搬下一个箱子,然后一页一页地翻阅。他的身上,沾满了灰尘,眼神也变得有些空洞,像一个在流水线上工作了太久的工人。

专案组的其他人,对他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同情,变成了敬佩。这份枯燥到能把人逼疯的工作,这个年轻人竟然一声不吭地坚持了下来,而且看那架势,他是真的打算把这几十箱东西全部看完。

张汉东偶尔会过来,站在他身后看一会儿,什么也不说,然后转身离开。

这天下午,苏晨正在翻阅一箱人事调动记录。这些记录更加繁琐,一张薄薄的纸,就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轨迹。就在他快要被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和职务搞得精神错乱时,一个名字让他停了下来。

“苏建国。”

三个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混沌的思绪。

这是一份干部履历表,照片上是一个英气勃发的年轻人,眉眼之间,与苏晨有七八分相似。正是他的父亲。履历表显示,父亲在三十年前,曾短暂地在市建委规划处工作过,时间不长,只有半年。而那半年,恰好与龙王庙化工厂事故发生的时间,有部分重叠。

苏晨的心脏,开始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将这份履历表悄悄抽了出来,夹在自己的笔记本里。他不敢让系统去探查,他怕在这里,任何异常的气运波动,都会被张汉东那样的人察觉。

他继续往下翻,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父亲的线索,但后面再也没有了。父亲就像一颗流星,在那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短暂地划过那片天空,然后便消失不见。

这绝不是巧合。

苏晨的心沉了下去。他之前所有的猜测,似乎都在此刻得到了印证。父亲的“落马”,果然与当年的事有关。

他感到一阵无力。即便知道了这一点,又能如何?他手中没有任何证据,只有一张孤零零的履历表。而他要面对的,是一个盘根错节了三十年的利益集团。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疲惫与挫败。那座文件山,此刻在他眼中,不再是信息的宝库,而是一堵无法逾越的、由谎言和时间砌成的高墙。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际,会议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了。

是张汉东。他的脸上,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风雷激荡般的情绪。他快步走到苏晨面前,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

“别找了!”

苏晨猛地睁开眼。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齐刷刷地看向张汉东。

“周文海的儿媳妇,刚刚通过她的律师联系了我们。”张汉东的目光炯炯,像两团燃烧的火焰,他盯着苏晨,一字一句地说道,“她扛不住压力,全招了。为了给她丈夫争取宽大处理,她愿意交出周文海藏匿了三十年的……原始档案!”

原始档案!

这四个字,像一颗炸弹,在安静的会议室里轰然引爆。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脸上是难以置信的狂喜。外围取证碰壁,讯问陷入僵局,所有人都以为这个案子会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谁也没想到,突破口会以这样一种戏剧性的方式,从敌人最坚固的堡垒内部,自己打开了!

“东西在哪儿?”讯问组的组长老王急切地问。

“在周文海老家祖宅的一个暗格里。”张汉东的目光转向苏晨,“小苏,你跟我一起去!”

半小时后,一辆黑色的公务车,在两辆警车的护送下,驶离了市委招待所。

周文海的老家,在城郊的一个旧式大院里。院子早已无人居住,显得有些破败。一行人根据周家儿媳妇提供的地图,在主屋一间卧室的床下,撬开了一块松动的地砖,露出了一个黑漆漆的洞口。

洞里,放着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木箱。

箱子被抬了出来,上面的铜锁早已锈迹斑斑。张汉东亲自用一把大力钳,剪断了锁头。

“吱呀——”

随着一声令人牙酸的声响,箱盖被缓缓打开。

没有金银珠宝,没有古董字画。箱子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叠又一叠用牛皮纸袋封存的档案。每一个纸袋上,都用毛笔写着清晰的字迹。

《关于龙王庙化工厂选址问题的争议会议纪要(未公开稿)》

《龙王庙项目安全评估报告(原始手稿)——工程师王德福》

《关于化工厂排污管道设计缺陷的匿名举报信》

……

最上面的一份,赫然写着——《龙王庙化工厂“7·11”安全事故内部调查初步报告》。

阳光透过破旧的窗棂,照在那些泛黄的纸页上,每一个字,都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一段被强行掩盖和扭曲的历史。

这就是真相。

被尘封了三十年的真相。

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他们知道,自己正在见证历史。有了这些东西,周文海的心理防线将彻底崩溃,整个案子,将势如破竹!

张汉东的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他转过头,看着身旁的苏晨,眼神里第一次带上了一丝毫不掩饰的赞许,甚至还有一丝……探究的惊奇。

他沉声下令:“立刻封存,全部带回专案组!”

就在众人手忙脚乱地准备搬运木箱时,苏晨的目光,却死死地钉在了那份《内部调查初步报告》的封面上。

在报告标题的下方,有一行稍小的字,写着调查组成员的名单。

排在第一个的名字,不是别人。

正是,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