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的雾气还没散尽,陈耀祖就跟着父亲和小叔来到了清丰县城门口。

守城的衙役收了他们三文钱入城费,这价钱在附近几个县里算是最便宜的了。

交了三文钱的入城费,一个人头算一文钱。

县里头可比他们镇上繁华热闹多了,这会子,进入城门没多远,就有专门规划好的道路。

像是一些饭馆酒楼,胭脂水粉,以及笔墨纸砚的书肆,专门有一条街。

而像他爹这种,带着村里山货到处贩卖,则是被规划到摆摊的那条巷子。

可以说整个县城,打理规划的相当不错。

他们清丰县和白水镇都同样依靠清水河的水源为生。

因为此条河四通八达,河流水位稳定,也是固定的水路路线。

像是一般的行商,以及要走水路的商人,往南方这边发展基本上都绕不过这条河。

因为有这条河,所以清丰县的经济发展还是挺不错的。

就这期间路过的商人贡献的税收,都能够让他们清丰县县令老爷不用发愁赋税的问题。

一进城,陈耀祖的眼睛就不够用了。平整的石板路两旁,店铺一家挨着一家。

飘着香味的酒楼,摆满胭脂水粉的铺子,还有他最感兴趣的书肆——透过竹帘,能看到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的书本。

看那儿!小叔指着远处,那是文庙的铜铃,读书人最喜欢去的地方。

牛车穿过三条热闹的街道,拐进一条安静的小巷。

巷子尽头有棵特别大的桂花树,树下已经停了好几辆马车。

最气派的要数那辆带着银铃铛的青色马车,拉车的马头上还挂着块白玉。

这么偏僻又冷清的巷子,此刻倒是热闹无比。

到了。陈大勇把牛拴在柳树上,整了整陈耀祖的衣领。

陈耀祖抬头看着眼前的宅院。黑漆大门上挂着块旧匾,写着明德斋三个大字。

匾右下角刻着一行小字,应该是徐夫子当年考中秀才时的名次。

陈耀祖来到古代之后,基本上见过的字连猜带蒙都能看懂。

除了一些生僻字除外。

而果然不愧是秀才老爷的门第,瞧瞧门口那一副对联,都写的格外有含义。

其中有几个字,还真让陈耀祖猜不出来。

这样看来,这辈子他还真是个文盲。

这几天正是徐夫子招收学子的时间,特意前来求学的学子还真不少。

门口已经排了不少人。一个穿绸缎的小厮正在吹嘘:我家少爷三岁就能背《千字文》了...

这时,一个瘦高的老仆人走出来,点了三个孩子进去,大人们都被拦在了外面。

陈耀祖数了数,轮到他的话大概是在第五批。

看来还有的等。

也就半刻钟的时间,进去的三个孩子只出来了两个。

出来的两个孩子,看那表情就知道,估计是被徐夫子给拒收了。

一见到自己的家人,那就是一顿嚎哭,看起来是被吓得不轻。

这样的场景,让不少的孩童和家长都忍不住紧张兮兮。

而被选中了的孩子,以及特意被请进去的家长,则是另外一番境遇了。

期间有一位应该是地主老财的模样,他家的娃,一副白白胖胖的模样,笑起来脸上有个小酒窝。

看起来被徐夫子收下之后也是高兴惨了。

跟着对方的地主爷爷,一个劲的朝着他们这群等候的人,抛洒着铜钱。

有钱不捡,那就是傻子。

而捡到钱的人,当然不会是傻子,一人一句恭喜,一人一句好听的话,哄的那对爷孙,出手愈发阔绰。

这个小插曲过去之后,从清晨等到了中午,终于排到陈耀祖。

陈大勇和陈二喜,眼神鼓励, 陈耀祖跟着另外两个孩子往里走,听见身后传来小叔的叮嘱:耀祖,别怕,进去好好说话。

一进院子,陈耀祖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花香。

院子里种着海棠树,葡萄架下摆着石桌石凳,墙角的水缸里飘着朵睡莲。

最引人注目的是廊下挂着的一个铁鸟笼,里面竟然放着一支毛笔。

去年有个孩子乱动夫子的墨兰,老仆人突然说,被打了十下手心。这话吓得同行的小子直哆嗦。

陈耀祖心里也是记下了,看来以后这只鸟千万别去招惹。

正厅的门槛很高,陈耀祖费劲地迈过去。

屋里有些暗,只有一束阳光从花窗照进来,落在一个青铜笔架上。

厅正中坐着一位白发老人,瘦削的脸上皱纹很深,但眼睛特别有神。

他面前的桌上放着一把戒尺,尺尾挂着个玉坠子还在轻轻晃动。

就这一副模样,天生就能够唬人。

起码跟随陈耀祖一同进来的两个娃娃,此刻就被吓得愣在原地,不知作何反应。

陈耀祖倒是没有对眼前这位徐夫子的严厉感到惧怕。

学生陈耀祖,拜见夫子。陈耀祖学着大人的样子行礼。

模样有些怪,毕竟他们这样的人家哪有需要行礼的地方。

只能不伦不类的行一个长辈礼。

徐夫子抬起眼皮:你这小娃娃胆子倒是大。

另外的两个孩童,在陈耀祖出声之后也是赶紧反应过来。

连忙上前行了一礼。

徐夫子,端起手边的茶饮了一口,这才慢悠悠的开口。

“籍贯,姓名,年岁,报上一遍。”

听到这话的陈耀祖觉得这就跟自我介绍没什么区别。

正准备开口,就见一个个子高一点的孩童大步上前。

淡淡的瞥了陈耀祖一眼,也不知道在得意什么。

对方向前一步,虽说有些磕绊,但到底也是完整的介绍了一遍。

徐夫子点了点头。

另外一个孩童也上前一步开始自我介绍起来。

这样一番介绍,陈耀祖觉得自己的家境还真算不上好。

眼前这两个小娃娃,家境还挺殷实的,之前估计是太过紧张,这会倒是挺大方的。

最后陈耀祖也上前一步,“学生陈耀祖,家住白水镇陈家村,今年5岁。”

等到三人都自我介绍了一番,陈夫子问出了他们第二个问题。

“那你们几人都是为何而读书呀?”

同来的两个孩子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依然是那个高个子的男孩先开口。

爹爹说读书是为了明事理,不光是为了考功名。

这一个答案,陈耀祖觉得徐夫子应该是满意的。

而第二个孩童回答的,就有点差了,毕竟这么小的孩童哪里知道读书是因为什么?

只知道家里人要他读书,只有读书识字才能够有出息。

“学生……学生读书是为了以后考取功名,想要让家人为我感到骄傲。”

而陈耀祖觉得差的回答,徐夫子好像却并没有这么觉得。

轮到陈耀祖的时候,陈耀祖其实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上辈子他是为什么读书的?那么这辈子也是一样的理由。

上辈子读书的理由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这辈子读书的理由同样也是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为只有改变了自身的命运,才能够改变周围人的命运。

学有所成,才能更好的报效国家。

“读书能够明理,学问能够明智,学生想要明理明智,也想要用自身所学,实现自我价值。”

陈耀祖的回答,让原本漫不经心的徐夫子,都不免正做了几分。

看着眼前这个小娃娃,身上所穿的布料一般,根据对方的自我介绍,家境也一般。

可这言行举止,可这是所思所想,却是有一腔抱负在身。

特别是对方最后那一句,实现自我价值。

简直说的太好。

而当他们三人的家长都被请了进来,陈耀祖心中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下去。

看来自己的表现不错。

进来之后的各位家长,也是个个喜气洋洋。

把手中拜师的礼品通通交给旁边的老伯,又在当面把这一年的束修交了上去。

好听的话,那是说了又说。

而陈耀祖的家长,当然是陈二喜更适合这种场合以及打交道的场面。

说话圆滑,倒也是礼数周全。

陈大勇知道自己说话笨拙,老老实实站在一旁陪笑,绝不胡言,免得给自家儿子丢了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