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葫芦戏寇我在北平扒裤衩 > 第130章 大后方的坚韧,抗战的底气所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0章 大后方的坚韧,抗战的底气所在

滇缅公路的车轮声尚未远去,龙渊与闹闹刚抵达湘桂边境的柳州,就被眼前的景象触动。街道上没有昆明城的喧嚣,却处处透着生机——百姓们自发组织的运输队正扛着麻袋匆匆赶路,路边的铁匠铺里火花四溅,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锄头、镰刀与简易的防御器械一同出炉;街角的识字班坐满了男女老少,黑板上“抗战必胜”四个大字被雨水冲刷得有些模糊,却依旧透着坚定的力量。

“龙先生,薛将军的先头部队已在城郊扎营。”赵峰驱车载着两人穿过市区,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您别看柳州只是个中等城市,这里可是湘桂黔铁路的枢纽,也是大后方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沿海工厂内迁后,不少兵工厂、纺织厂都设在这里,前线的枪炮弹药、将士们的被服鞋袜,很多都是从这里生产运出的。”

龙渊望着窗外,闹闹的绿光轻轻扫过街道,传递来“温暖”“坚韧”的意念。葫芦里的器灵似乎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力,那些在战火中依旧埋头劳作的百姓,那些稚嫩却坚定的脸庞,都让它的能量波动变得愈发柔和。

抵达临时指挥部时,薛岳将军正对着地图皱眉。看到龙渊到来,他立刻迎上前:“龙渊,你来的正是时候!日军近期不仅在边境集结重兵,还派了大量‘樱花社’特务潜入柳州及周边城镇,目标不是军事据点,而是兵工厂、粮仓和交通枢纽。他们想从根基上瓦解大后方的生产能力,让前线断供!”

薛岳将军指着地图上的红圈:“柳州兵工厂负责生产迫击炮和枪弹,是前线的‘弹药库’;城郊的洛埠粮仓储存着数十万石粮食,供应湘桂前线和周边百姓;还有湘桂铁路的柳江大桥,是物资转运的关键。根据情报,‘樱花社’代号‘黑鼠’的特务头子带着一批人潜伏在市区,计划在三日后的‘物资转运日’同时动手,炸毁兵工厂、焚烧粮仓、破坏大桥。”

龙渊接过情报,闹闹的绿光扫过纸面,瞬间捕捉到几处隐晦的能量标记——那是“樱花社”特有的加密信号,与之前晴隆盘山据点的能量特征同源,只是更加隐蔽。“他们这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切断大后方的生产与转运链路。”龙渊沉吟道,“前线的胜利离不开物资支撑,而这些物资的背后,是无数百姓的辛劳。我们不仅要守住军事防线,更要守住这些民生与生产的根基。”

次日清晨,龙渊与闹闹乔装成商人,前往柳州兵工厂探查。工厂隐藏在城郊的山谷中,四周由士兵守卫,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利民农具厂”,实则是内迁的兵工厂之一。走进厂区,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工人们穿着粗布工装,额头渗着汗水,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在车床前加工枪炮零件,有的在组装迫击炮,还有的妇女在分拣弹药,动作娴熟而专注。

“这些工人大多是从沿海迁来的,还有不少是当地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陪同的工厂负责人老陈介绍道,“抗战爆发后,很多工厂毁于战火,工人们带着机器、图纸,千里迢迢迁到后方。条件虽然艰苦,没有先进设备,甚至经常停电,但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想多造些枪炮,让前线将士多一分胜算。”

龙渊注意到,车间的墙角堆着简陋的窝头和咸菜,工人的手上布满老茧和伤痕,有的甚至缠着绷带,却依旧坚守岗位。闹闹的绿光轻轻落在一名年轻工人的手上,那只手因为长期操作机床,指关节肿大,却稳稳地握着锉刀,打磨着枪管。葫芦传递来“敬佩”的意念,温润的绿光悄悄包裹住工人的双手,缓解着他的疲惫。

“最近有没有发现可疑人员?”龙渊问道。

老陈点点头,神色凝重:“前几天有几个陌生人自称来采购农具,四处打听工厂的布局和生产时间,形迹很可疑。我们没敢让他们深入厂区,已经把情况上报了。而且最近车间总出怪事,有时候机器会莫名故障,有时候原材料会突然失踪,我们怀疑是特务在搞破坏。”

龙渊让闹闹展开能量探测,绿光穿透厂房的墙壁,覆盖了整个厂区及周边区域。很快,闹闹传递来警示——工厂西侧的杂树林里,藏着三股敌意能量,身上携带的微型炸药散发着危险信号;车间的通风管道里,还潜伏着一名特务,正用微型相机拍摄生产图纸。

“闹闹,解决通风管道里的人,别惊动工人。”龙渊低声下令。绿光一闪,通风管道内的特务突然被无形的能量束缚,相机滑落,人也晕了过去。闹闹随后操控管道内的灰尘,将特务轻轻送出厂区,交给在外等候的赵峰。

“西侧树林里的特务交给我。”龙渊对老陈交代了几句,便悄悄绕到厂区后方。杂树林里的三名特务正调试炸药,准备趁夜间混入工厂。龙渊让闹闹用藤蔓缠住他们的脚踝,三人猝不及防摔倒在地,还没来得及反抗,就被龙渊一一制服。

审讯后得知,这些特务只是先头哨探,“黑鼠”的核心力量潜伏在市区,正准备利用洛埠粮仓的转运工作,实施焚烧计划。“洛埠粮仓的粮食不仅供应前线,还保障着周边十几个县的百姓口粮,一旦被毁,后果不堪设想。”赵峰看着审讯记录,语气沉重,“而且现在大后方物价飞涨,粮食本就紧张,要是粮仓出事,很可能引发恐慌。”

当天下午,龙渊与闹闹前往洛埠粮仓。粮仓建在柳江岸边,由数十个巨大的土坯仓组成,周围挖着壕沟,士兵们荷枪实弹守卫着。粮仓内,百姓们正排队领取救济粮,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秩序井然。负责粮仓管理的老张告诉龙渊,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和粮食短缺,国民政府实行了田赋征实政策,百姓们将粮食上缴国家,再由政府统筹分配,保障军民的基本需求。

“这些粮食来之不易啊。”老张指着远处的农田说,“去年遭遇旱灾,粮食减产,农民们还是勒紧裤腰带,把最好的粮食上缴。有的农户甚至把种子都捐了出来,说前线将士要打仗,不能饿着肚子。我们保管粮食,责任比天大,一点都不敢马虎。”

龙渊走到粮仓内部,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的清香。闹闹的绿光扫过粮仓,发现几处墙角被钻了小洞,里面藏着浸过煤油的棉絮和定时引信——显然是特务提前布置的,只要时间一到,就会引燃粮仓。

“闹闹,用能量隔绝这些引信,同时修复墙角的漏洞。”龙渊下令。葫芦绿光闪烁,浸油棉絮被无形的能量包裹,引信失效;墙角的小洞则被泥土和藤蔓填补,与周围的墙壁融为一体,不留痕迹。

“龙先生,您这葫芦可真神奇!”老张见状,又惊又喜,“有您在,我们心里就踏实多了。这些粮食是百姓的血汗,是前线的命脉,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离开粮仓时,夕阳西下,柳江的水面泛着金色的波光。岸边,百姓们正推着独轮车,将刚收割的稻谷运往粮仓,孩子们也帮忙搬运着小捆的稻草,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龙渊忽然明白,大后方的坚韧,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藏在工人布满老茧的双手里,藏在农民弯腰收割的身影里,藏在百姓排队领粮时的秩序里。

第三日便是“物资转运日”。清晨,柳州城就忙碌起来——兵工厂的枪炮弹药被装上火车,粮仓的粮食被搬上轮船,柳江大桥上,车辆、行人络绎不绝,一派繁忙景象。龙渊与闹闹潜伏在柳江大桥附近的制高点,赵峰则带着特工分别守卫在兵工厂和粮仓,杰克也带着几名飞虎队队员赶来支援,负责警戒空中情况。

“闹闹,加强能量探测,重点关注大桥、兵工厂和粮仓三个方向。”龙渊低声说。葫芦的绿光扩散开来,形成一张巨大的能量网,覆盖了整个柳州城。很快,闹闹传递来密集的警示意念——十余名特务伪装成搬运工,混入了兵工厂的运输队;二十余名特务手持燃烧瓶,正朝着洛埠粮仓进发;柳江大桥的桥墩下,还有几名特务在安装炸药,为首的正是代号“黑鼠”的特务头子。

“行动!”龙渊一声令下。

兵工厂方向,闹闹的绿光瞬间笼罩运输队,特务们手中的炸药包被能量转化为无害的泥土,伪装成搬运工的特务们刚想反抗,就被赵峰带领的特工制服。工人们虽然受到惊吓,但在负责人的指挥下,依旧有条不紊地将物资装上火车,没有耽误转运进度。

洛埠粮仓方向,特务们刚靠近粮仓,就被突然升起的藤蔓缠住了双脚。闹闹操控着粮仓周围的洒水装置,喷出大量清水,将特务们手中的燃烧瓶浇灭。守卫粮仓的士兵和百姓们见状,纷纷拿起锄头、扁担,协助特工们制服特务。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颤巍巍地举起拐杖,朝着特务们怒斥,眼神中满是不屈的怒火。

柳江大桥方向,“黑鼠”正带着手下安装炸药,准备炸毁桥墩。龙渊让闹闹传送自己到桥墩下,绿光一闪,他瞬间出现在“黑鼠”身后。“黑鼠”察觉不对,转身拔出匕首,带着黑色的能量波刺来。龙渊侧身避开,一拳击中他的胸口,“黑鼠”闷哼一声,后退几步,眼中满是狰狞:“龙渊,你坏了我们多少次好事!今天我要让你和这座桥一起毁灭!”

“你休想破坏大后方的安宁!”龙渊怒斥道。闹闹的绿光暴涨,将桥墩下的炸药全部包裹,引信被能量切断,彻底失效。“黑鼠”见状,想要引爆身上的炸药,却被闹闹的能量束缚住手脚,动弹不得。龙渊趁机上前,将其制服。

就在这时,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杰克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来:“龙先生,四架日军轰炸机正朝着柳州飞来,目标是兵工厂和柳江大桥!”

龙渊立刻让闹闹释放能量干扰波,干扰日军轰炸机的导航系统。同时,杰克带领飞虎队队员驾驶战斗机升空,与日军轰炸机展开激战。闹闹的绿光在空中形成气流漩涡,让日军轰炸机的飞行姿态变得混乱,投下的炸弹纷纷落在城外的空地上,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杰克趁机发起攻击,击落一架日军轰炸机,其余三架仓皇逃窜。

战斗结束时,太阳已经升到半空。柳江大桥依旧屹立,兵工厂的物资顺利装车,洛埠粮仓安然无恙。百姓们从隐蔽处走出,看到完好无损的设施和被制服的特务,纷纷欢呼起来。工人们继续忙碌着,火车鸣笛启程,朝着前线方向驶去;农民们依旧在收割稻谷,独轮车的轱辘声与远处的机器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大后方最动人的旋律。

龙渊走到柳江大桥上,看着桥下奔腾的江水,心中感慨万千。闹闹的绿光轻轻落在江面上,泛起层层涟漪。葫芦传递来“安宁”“希望”的意念,它似乎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抗战的根基,他们没有拿起枪奔赴前线,却用双手创造着物资,用坚韧支撑着胜利的希望。

接下来的几日,龙渊和闹闹留在柳州,协助赵峰清理残余的特务,同时为兵工厂、粮仓和柳江大桥布置了能量预警系统。闹闹的绿光覆盖了这些关键设施,一旦有可疑人员靠近,就会发出警示。工人们渐渐熟悉了这只神奇的葫芦,休息时总会围过来,有的给它讲述自己的经历,有的则拿出家里的土特产,想要感谢它的守护。

有一次,兵工厂突然停电,车间里一片漆黑。闹闹立刻释放出柔和的绿光,照亮了整个车间,工人们借着绿光继续工作,直到电力恢复。老陈握着龙渊的手,激动地说:“龙先生,闹闹先生,你们不仅守护了工厂的安全,还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有你们在,我们一定能造出更多的枪炮,早日把侵略者赶出去!”

龙渊还发现,柳州的百姓们不仅专注于生产,还自发组织了抗日救亡运动。街道上的识字班越来越多,百姓们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学习防空、救护技能;妇女们成立了缝纫队,日夜赶制被服、绷带;孩子们则组成了宣传队,在街头演唱抗日歌曲,朗诵爱国诗篇。闹闹的绿光常常追随着孩子们的身影,为他们的歌声增添几分灵动。

离别的那天,柳州的百姓们自发来到车站送行。老陈带领工人们送上了一面锦旗,上面绣着“守护后方,功不可没”八个大字;老张代表粮仓的工作人员,送上了一袋精心挑选的稻谷;孩子们则献上了自己画的画,画上是一只绿色的葫芦,守护着工厂、粮仓和大桥,背景是飘扬的国旗。

“龙先生,闹闹先生,谢谢你们守护了我们的家园,守护了我们的希望。”一位白发老人握着龙渊的手,眼中含着泪水,“我们虽然只是普通百姓,但我们知道,只要我们坚守后方,努力生产,前线的将士们就有底气,抗战就一定能胜利!”

龙渊看着眼前的百姓们,心中深深明白,抗战的胜利,从来不是靠某个人或某支军队的孤军奋战,而是靠前方将士的浴血奋战,靠后方百姓的坚韧支撑。大后方的每一座工厂、每一片农田、每一个坚守岗位的百姓,都是抗战的底气所在。他们用汗水、泪水甚至鲜血,浇灌着胜利的希望,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后方长城”。

火车缓缓启动,柳州城渐渐远去。龙渊看着胸前的葫芦,闹闹的绿光柔和而明亮,传递来温暖的意念。它收集了大后方百姓的坚韧与善良,收集了工人们的执着与奉献,这些正能量让它的能力更加强大,也让它的守护更具温度。

“闹闹,你看,这就是大后方的力量。”龙渊轻声说,“前线的枪炮需要后方的物资支撑,前线的士气需要后方的安宁鼓舞。我们守护的,不仅仅是一座座工厂、一个个粮仓,更是民族的根基,是抗战的底气。”

葫芦的绿光闪烁着,仿佛在回应着龙渊的话。它或许不懂复杂的道理,却懂得守护这些勤劳、善良、坚韧的百姓,就是守护这片土地的未来。

火车沿着湘桂铁路前行,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却始终能看到忙碌的百姓、运转的工厂、丰收的农田。龙渊知道,大后方的百姓们不会停下脚步,他们会继续在战火中坚守,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奇迹。而他和闹闹,也将继续奔赴新的战场,守护着这条由无数人用坚韧构筑的抗战生命线。

数日后,第九战区指挥部发来通报,柳州兵工厂当月的枪炮产量大幅提升,洛埠粮仓的粮食顺利转运前线,湘桂铁路畅通无阻,为湘桂边境的防御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薛岳将军在通报中写道:“大后方的坚韧,是抗战最坚实的底气。龙渊与闹闹守护后方生产,守护百姓安宁,功绩卓着,值得铭记。”

龙渊将柳州百姓送的锦旗挂在住处的墙上,每当看到“守护后方,功不可没”八个大字,就会想起柳州城的机器轰鸣、百姓的淳朴笑容。他知道,抗战之路依旧漫长,日军的阴谋还未彻底粉碎,但只要大后方的坚韧不息,只要军民同心,胜利就终将属于中国。

葫芦里的闹闹似乎也明白了这一点,绿光变得更加坚定、明亮。它不再仅仅是战斗的利器、守护的屏障,更成为了大后方百姓坚韧精神的象征,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上最珍贵的希望与底气。而这段守护大后方的经历,也将成为龙渊和闹闹传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与大后方百姓的坚韧一起,永远铭刻在抗战的史册上,激励着后人铭记那段艰难却充满希望的岁月,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