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清河村,有个出了名的农妇赵四,年逾四十,为人那叫一个小气又狡猾,在村里名声不咋好。他家田地紧挨着王老秀才家的。每年犁地的时候,赵四就跟那暗地里使坏的小鬼似的,总偷偷多犁一垄地,占王老秀才家的便宜。

王老秀才可是村里的文化人,平日里饱读诗书,为人和善。可就是体弱多病,命运也挺坎坷,儿子早年战死沙场,留下他和年仅 7 岁的小孙子小宝相依为命,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每次赵四侵占他家地,王老秀才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赵四啊,咱们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得和和睦睦相处,这多占的地,咱就别计较啦。”赵四呢,每次都咧着那张厚嘴唇,嘿嘿一笑,满不在乎地说:“王老先生,您是不是老眼昏花啦?这地界儿明明白白在这儿摆着呢,我可没多占。”

那年春天,赵四在多占来的地上种上了芝麻。一天,他去地里查看,好家伙,发现好几颗芝麻苗都被踩倒了,泥地上还留着小孩的脚印。这赵四顿时火冒三丈,气冲冲地就跑到王家门口,扯着嗓子大喊:“你们家那小子,踩坏了我辛辛苦苦种的芝麻苗,这事儿可不能就这么算了,赔钱!”

小宝吓得躲在爷爷身后,怯生生地探出头说:“赵叔,我不是故意的,我是去捡风筝,不小心踩到的。”赵四才不管这些呢,伸出手,张开五个手指头,大声嚷道:“五百文,少一文都不行!”王老秀才一听,惊呼道:“赵四啊,这也太贵了吧。”赵四眼珠子一转,眼珠一瞪,说道:“那行,我不要钱也行,你把地头那棵枣树给我。那枣树可是你儿子小时候亲手种的,对你们家来说,那可是全家的念想啊。”

王老秀才看着那棵枣树,长叹一声,无奈地说:“罢了罢了,树你拿去吧。”赵四得意洋洋地把枣树移栽到了自家庭院,心里还美着呢,想着这下可占了大便宜。可谁能想到,不到半个月,这枣树就开始落叶,没几天就枯萎了。赵四怎么照料都不管用,最后气得骂了句:“真晦气!”一气之下,把枯树劈成了柴火。

夏天的时候,雨水特别多。有一夜,暴雨倾盆而下,赵四家的院墙被泥石流冲垮了一角。村民们听到消息,都纷纷赶来帮忙清理。王老秀才查看过后山的地势后,好心劝赵四:“赵四啊,你把院墙往后挪 3 丈,这样就能避开那股水势,不然以后说不定还会出事儿。”赵四听了,不仅不领情,反而哈哈大笑起来:“你这老糊涂,是不是想骗我让出地方,好让你家多占点地啊?我才不上你的当呢!”

这赵四重修院墙的时候,不但不往后挪,反而往前扩了半丈,又占了王家一点地。村民们都在背后议论他,说他太贪心,可赵四根本不在乎,还觉得自己挺聪明。

秋天到了,村里有人家办喜事,热闹得很。赵四在酒席上喝得那叫一个高兴,正喝得晕头转向的时候,小宝突然气喘吁吁地跑来,大喊:“赵叔,赵叔,你家着火啦!”众人一听,赶紧跟着小宝往赵四家赶去。到了之后,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把火扑灭了。还好,大火只烧了一间柴房。

小宝怯生生地指着柴房说:“赵叔,是柴房的窗纸被风吹到油灯上,这才引燃了大火。”赵四一听,突然想起来,那窗纸正是他之前从王家拿来的宣纸。王老秀才看着现场,语重心长地说:“赵四啊,这祸福都是自己招来的,你好自为之吧。”

寒冬腊月,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赵四突然发起了高烧,整个人昏昏沉沉的,感觉都快不行了。就在他濒临昏迷的时候,王老秀才破门而入,把他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赵四躺在床上,哑着嗓子问:“你……你为什么要救我?我平时可没少欺负你。”

王老秀才缓缓坐在床边,轻声说道:“邻居有难,我怎么能见死不救呢?咱们都是邻里乡亲的,能帮一把是一把。”赵四沉默了好一会儿,又问:“我一直欺负你,你为什么一次次地忍让我?”王老秀才微微一笑,说:“我年轻的时候啊,也和你一样,争强好胜,凡事都不肯吃亏。直到我儿子战死沙场,我才突然明白,人生在世,争来争去,到最后都是一场空。让一步,不是因为胆小怕事,而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留一份余地。”

赵四听了这话,第一次感到无比的羞愧,脸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开春之后,赵四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他主动请来村里的长辈们做见证,重新丈量土地。不仅把多年侵占王老秀才家的地都归还了,还自愿让出一垄肥沃的好地作为补偿。他恭恭敬敬地对王老秀才说:“王老先生,谢谢您不计前嫌,还一次次地帮助我。我赵四以前真是糊涂透顶,现在才明白什么叫咎由自取。”

更让人吃惊的是,赵四还在两家地界种下了一棵小枣树。他拍着胸脯说:“这棵树啊,等我老了,正好能给小宝的孩子们乘凉吃枣。”村里人都纷纷议论,说赵四简直像换了个人,变得通情达理了。

从那以后,赵四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所有的福祸,都是自己一言一行带来的结果。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好人终究会有好报,恶行迟早会自食其果。宽容与善良,才是真正的处世智慧啊!家人们,觉得这个故事有启发,就点个关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