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11年2月18日,正月十六的青石乡还飘着年味,薯条厂的机器却已转得热闹——工人正打包发往邻市的薯条,仓库外的货车排着队,李泽岚刚在质检单上签完字,口袋里的手机就响了,屏幕上“县组织部”三个字让他下意识挺直了腰,快步走到办公室外接起电话。

“泽岚同志,经县委推荐、省委党校审核,决定安排你参加春季中青年干部培训班,3月1日开学,为期三个月,主攻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方向。”电话那头是干部科王科长的声音,比平时多了几分温和,“下周来组织部领学习材料,提前做好工作交接,珍惜这次学习机会。”

李泽岚握着手机愣了两秒——省委党校的中青班是县里每年攥着的“硬名额”,往年都分给有多年资历的干部,他刚在青石乡干满一年,怎么会轮得到自己?“谢谢王科长!我一定尽快安排好工作,准时报到!”

挂了电话,他指尖还带着点麻——这不仅是学习机会,更是组织对他的认可。可转念又犯嘀咕:自己没跟任何人提过想参加培训,怎么会突然被推荐?正琢磨着,张卫国拿着销售报表进来,见他愣神,笑着拍他肩:“咋了?接个电话魂都飞了?”

“县组织部让我去省委党校学习三个月,3月1号就走。”李泽岚把消息说出来,张卫国眼睛立刻亮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泽岚,你小子有福气!去了好好学,尤其是乡村产业那套理论,回来咱们正好用在灌溉渠和土豆泥车间上!厂里的事你放心,我跟小刘他们盯紧,保证你回来还是‘产销两旺’!”

接下来几天,李泽岚把工作拆成清单逐项交接:线上订单交给小刘,重点标注了老客户的发货要求;线下餐馆、超市的对账表整理好,让销售组每周跟张卫国汇报;种薯地那边,特意找老周聊了一下,说自己要去学习,地里的事有张乡长协调,有困难随时打电话。忙到2月25日,他才抽空回了趟家。

推开门,周慧正蹲在厨房择韭菜,看见他回来,手里的菜篓子都没放就迎上来:“咋突然回来了?厂里出啥事了?”李泽岚坐在客厅沙发上,看着父亲李建国正擦着那只旧搪瓷杯——杯子上“为人民服务”的字都磨淡了,却还是他每天用的宝贝。

“爸,妈,县组织部通知我,3月1号去省委党校学习三个月,学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李泽岚话音刚落,周慧手里的韭菜就掉了,快步走过来:“省委党校?真的?我儿子出息了!”

李建国却没立刻笑,只是把搪瓷杯轻轻放在桌上,指尖摩挲着杯沿,过了几秒才开口:“去了要好好学,尤其是党的理论课,记住‘党领导一切’,不管搞产业还是做民生,都得跟着党的方向走,不能跑偏。”

这话让李泽岚心里一动——父亲平时很少说这么正式的话,更不会提“党的理论”这种话题。他刚想追问,周慧已经拉着他去收拾行李:“我给你找几件厚衬衫,省城比青川冷;再装罐腌肉和豆豉,在外面别总吃食堂;对了,你爸前几天还去百货店给你买了本《乡村振兴政策解读》,说让你路上看。”

李泽岚看着母亲翻出的书,封面上还贴着张便签,是父亲的字迹,歪歪扭扭却有力:“党性是根本,产业是抓手,记牢。”他突然想起去年冬天,父亲曾说要去县里“找老伙计聊聊”,当时他没在意,现在想来,这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晚上吃饭时,李泽岚忍不住问:“爸,我去党校学习的事,是不是您找过人?”

李建国夹菜的手顿了顿,没抬头,只是轻声说:“我退休前在化肥厂当了二十年党支部委员,跟县里组织部的老郑是老同事。上次跟他吃饭,聊起你在青石乡的事——拒绝大企业压价、帮老乡直播卖薯条,还想修灌溉渠,老郑说‘这小伙子有担当,就是缺系统理论学习’。”

他放下筷子,看着儿子,眼神严肃起来:“我没求他走后门,就是跟他说,你是真心想为老百姓干事,要是有合适的学习机会,希望能给你个名额。泽岚,你要记住,党培养干部,不是看关系,是看你能不能扛事、能不能为群众办事。这次去党校,重点学党的理论,学怎么用党的政策指导实际工作——乡村要发展,产业要起来,都得靠党的领导,没有党性原则,干再多事也容易走偏。”

李泽岚心里一热,眼眶有点红——他一直以为父亲只是个普通工人,却忘了父亲也是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爸,我知道了,我去了一定好好学,不光学产业知识,更学党的理论,回来把青石乡的事干得更扎实。”

“这就对了。”李建国拿起酒杯,跟儿子碰了碰,“我跟你妈不图你当多大官,就图你守住初心,跟着党,为老百姓多办点实事。苏晴那姑娘是好人家的孩子,你以后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自己是从哪来的,不能忘了党的教导。”

周慧在旁边擦了擦眼角:“你爸为这事,前前后后跑了三趟县城,跟老郑聊你的工作,聊得嗓子都哑了。他总说,你现在是干部了,得有理论武装,不然干起事来没方向。”

接下来的几天,周慧把行李收拾得满满当当:厚外套、洗干净的衬衫、密封好的腌肉豆豉,还有她连夜织好的羊毛围巾;李建国则把自己珍藏的几本党建书找出来,有《党章》,还有《基层干部工作方法》,每本都夹着他以前做的笔记,递给李泽岚:“这些书你带着,有空多看看,比你瞎琢磨强。”

2月28日,李泽岚要去省城报到。张卫国、小刘、老周都来送他,小刘手里拎着两箱新出的番茄味薯条:“李书记,带过去给党校同学尝尝,让他们知道咱青石乡的薯条好吃,也知道咱青石乡的干部是干实事的!”

老周拉着他的手,舍不得松开:“李书记,你放心去学,地里的种薯我们会好好照顾,等你回来,保证绿油油的!”

李泽岚跟大家道别,坐上去省城的火车。他打开父亲给的党建书,翻到夹着便签的那页,上面写着:“党领导一切,就是要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他掏出手机给苏晴发了条短信:“我在去党校的火车上,我爸为这事跑了好几趟县城,还让我重点学党的理论。等周末有空,我去北京看你,跟你好好说。”

苏晴很快回复:“叔叔做得对!党性原则是根本,你好好学,我等你过来。明年5月的婚礼,咱们一起让青石乡的老乡们都高兴!”

火车向省城驶去,阳光透过车窗洒在书页上。李泽岚看着父亲的笔记,想着青石乡的薯条厂、种薯地,还有老乡们的笑脸——他知道,这次去党校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能更好地跟着党,带领青石乡的老乡们过上好日子。三个月后,他会带着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回来,把灌溉渠修起来,把土豆泥车间建起来,让“青石乡薯条”的牌子越打越响,也让自己的初心,在党的领导下,扎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