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08年正月十七的雪刚停,青石乡农技站的种薯窖前就围了圈人。李泽岚踩着薄雪走过去时,财政所长老郑正蹲在地上翻票据,冻得发红的手指在“宜都县农资公司”的抬头纸上反复摩挲,嘴里念叨着:“12.8万,20吨脱毒种薯,怎么就只剩这几袋陈薯了?”

窖门被撬棍撬开的瞬间,一股混杂着霉味的寒气扑面而来。李泽岚伸手拨开裹着种薯的塑料布,指尖触到的薯块硬邦邦的,表皮皱得像老人的脸——这哪是能下种的脱毒种薯,分明是去年秋天没卖完的陈薯,芽眼早已干瘪发黑。

“小王,测下合格率。”李泽岚回头喊农技站的技术员。小王蹲下来,从不同麻袋里各挑出10个薯块,最后直起身摇头:“李乡长,顶多30%能种,剩下的全是废薯。按这个量算,窖里撑死8吨,跟账上的20吨差太远了。”

人群里顿时起了骚动。李家坳的王大爷拄着拐杖往前挪了两步,指着窖里的种薯颤声说:“去年冬天领种薯时,张老五就给了俺半袋这玩意儿,说‘乡里就发这些’,俺还以为是天气冻坏的,原来……原来压根就是陈薯!”

李泽岚的脸色沉了下来。他从兜里掏出那本黑色笔记本——这是清理王乡长办公室时在抽屉夹层发现的,里面记着“2007.12.20,刘三喜拉种薯12吨至私人窖”,字迹正是王乡长的。他转头看向站在人群后的张家村包村干部老吴,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老吴,去年12月你跟着王乡长去县城拉种薯,剩下的12吨在哪?”

老吴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双手在裤腿上蹭来蹭去,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赵书记突然从人群外挤进来,军绿色夹克上还沾着雪沫子,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银行流水单:“别跟他绕弯子!这是县信用社调的记录,12月22日咱乡给农资公司转的12.8万,当天就转到了王乡长老婆的银行卡上,备注是‘借款’!”

这话像颗炸雷,人群里的议论声瞬间变大。老吴腿一软,差点跪在雪地里,终于憋出句完整的话:“是……是王乡长让刘三喜把种薯拉去他私人窖的,说‘开春再发’,后来他调去开发区,就没人管了。刘三喜还塞给我两条烟,让我别多嘴……”

“烟呢?种薯在哪?”赵书记往前一步,军靴踩在雪地上咯吱响。

“烟在家没敢抽,种薯在县城东头的旧仓库里,刘三喜的小舅子看着呢!”老吴的声音带着哭腔。

当天下午,李泽岚和赵书记就带着老吴、老周,开着乡卫生院的救护车往县城赶。旧仓库的卷闸门紧闭着,刘三喜的小舅子正靠在门边嗑瓜子,看见他们过来,立马把瓜子壳往地上一吐:“你们干啥?这是私人仓库,不许进!”

“我们是青石乡的,来拉属于我们的12吨种薯。”赵书记掏出手机,直接拨通县市场监管局的电话,“张局长,我是青石乡的赵建军,在东头旧仓库,有人非法侵占我们的集体财产,麻烦派几个人过来。”

刘三喜的小舅子原本还满脸笑容,但当他看到赵书记要打电话时,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仿佛被人突然抽走了所有的血色一般。他手忙脚乱地冲上前去,想要阻止赵书记的动作,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别别别!有话好说,有话好说啊!我这就开门!”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那扇紧闭的卷闸门开始缓缓升起,发出一阵轻微的“嘎吱”声。当卷闸门完全打开后,里面的景象展现在众人眼前——12 吨种薯整齐地堆放在仓库里,每一堆都用塑料布包裹得严严实实。而在这些塑料布上,还清晰地印着“青石乡脱毒种薯专用”的字样。

老周见状,立刻迈步上前,仔细地检查了一圈这些种薯。他绕着仓库走了一圈,不时蹲下身子查看种薯的情况,然后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转头对站在一旁的李泽岚说道:“李乡长,这些种薯都挺不错的,质量很好。就是可能因为仓库有点潮湿,所以稍微有点受潮。不过没关系,只要把它们拿出去晾两天,就可以顺利地发放下去啦。”

往回运种薯的路上,老吴坐在副驾上,手里攥着刚凑齐的800块烟钱——这是两条烟的市场价,他主动要求上交财政。“李乡长,赵书记,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敢跟着别人瞎掺和了。”

“知道错就好,以后好好给老乡办事。”李泽岚拍了拍他的肩膀。

回到乡农技站时,天色已经擦黑。老乡们听说种薯找回来了,都举着麻袋在窖门口等着。李泽岚站在高台上,拿着喇叭喊:“大伙别挤,按村分,保证每户都能领到足量的优质种薯!要是发现有问题,直接找我!”

王大爷领到种薯后,拉着李泽岚的手久久不放:“李乡长,谢谢您,俺家今年能多种两亩土豆了,等秋收了,俺给您送袋新土豆!”

看着老乡们扛着种薯离开的背影,赵书记递给李泽岚一支烟:“泽岚,这事办得漂亮。种薯是老乡的命根子,把这事解决了,咱在老乡心里就立住脚了。”

李泽岚望着远处的灯火,心里却没松劲:“赵书记,种薯追回来了,但王乡长挪用的12.8万还得要回来,刘三喜也得处理,不能就这么算了。”

“放心,我已经跟县纪委的老陈打过招呼了,等把水渠和低保的事处理完,就把王乡长的材料报上去。”赵书记吸了口烟,火星在夜色里亮了亮,“咱一步步来,先把老乡的事办好,再跟那些蛀虫算账。”

接下来的三天,李泽岚每天都泡在农技站,跟着老周一起给各村分发种薯,还手把手教老乡们挑选种薯、消毒催芽。直到正月二十,最后一袋种薯发到老乡手里,他才松了口气,在笔记本上写下:“种薯款问题解决:追回脱毒种薯12吨,分发至8个村;老吴退回受贿款800元;刘三喜涉嫌非法侵占,已报县派出所追查;王乡长挪用公款12.8万,待进一步核实后移交县纪委。”

写完,他合上笔记本,望着窗外正在融化的积雪,突然觉得,这正月的寒风好像没那么冷了——只要真心为老乡办事,再难的坎,也能迈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