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光穿透山林的缝隙,洒在布满弹痕的隘口战场上。队员们正有条不紊地打扫战场:有的弯腰收集日军掉落的步枪和弹匣,有的将受伤的俘虏押往临时看管点,还有的则在清理阵亡士兵的遗体,脸上带着胜利后的肃穆。老周蹲在一具日军军官的尸体旁,小心地翻找着对方的口袋,希望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文件或地图。

“老周,你看这个!”一名队员拿着一个巴掌大的黑色皮质公文包跑过来,包身已经被流弹击穿了一个小洞,“在松井的指挥帐篷里找到的,里面好像有重要东西。”

老周立刻站起身,接过公文包。拉开拉链时,金属拉锁发出“咔啦”的轻响,里面除了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还有一个用防水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信封。他小心翼翼地拆开油纸,里面是几张折叠整齐的电报底稿,上面印着密密麻麻的日文,还有红色的印章印记。

“快,把翻译员小张叫来!”老周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小张是游击队里为数不多懂日文的队员,之前在县城的中学当老师,日军占领后才加入游击队。很快,小张匆匆赶来,接过电报底稿,蹲在地上借着晨光仔细阅读。

随着阅读的深入,小张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手指也不自觉地握紧了底稿。“老周,这是……这是日军的军火运输电报!”他抬起头,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电报上说,三天后,会有一批军火从县城出发,经过附近的盘山公路运往前线,松井的任务就是带领部队在公路旁的三岔口接应这批军火!”

老周心中一震,立刻拿着电报底稿去找林墨和况国华。此时,林墨正在给受伤的队员包扎伤口,况国华则在检查缴获的轻机枪。听到老周带来的消息,两人都停下手中的活,围过来看电报。

“军火运输?”林墨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可是个好机会!如果我们能在半路截获这批军火,不仅能补充我们的装备,还能切断日军的补给线,让他们后续的进攻计划彻底泡汤!”

况国华接过电报底稿,仔细看了看上面的运输时间、路线和兵力部署,眉头微微皱起:“电报上说,军火车队有五辆卡车,配备一个小队的护送兵力,还会有两辆装甲车开路。盘山公路地形复杂,虽然适合设伏,但装甲车的火力很强,我们的土炸药和步枪很难对其造成有效伤害。”

“那我们可以在公路旁的鹰嘴崖设伏!”老周立刻说道,“鹰嘴崖那段公路两侧是陡峭的悬崖,中间只有一条车道宽的路面,而且有一个急转弯,车辆到那里必须减速。我们可以在悬崖上设置滚石和炸药,先炸毁装甲车,再对付后面的卡车。”

林墨和况国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同。“老周这个提议可行!”林墨站起身,对着两人说道,“我们现在就制定详细计划,把队员分成三个小组,各司其职,确保伏击战万无一失。”

三人找了一块平坦的空地,用树枝在地上画出鹰嘴崖的简易地图,开始分配任务:

- 狙击组:由况国华带领五名枪法精准的队员,埋伏在鹰嘴崖左侧的悬崖制高点,配备缴获的轻机枪和狙击步枪,负责压制日军的护送兵力,尤其是装甲车的机枪手,为爆破组创造机会。

- 爆破组:由老周带领八名队员,携带足量的土炸药和雷管,在鹰嘴崖的急转弯处埋设炸药,同时在悬崖上准备好滚石和树干,等装甲车进入埋伏圈后,先放下滚石阻挡车队前进,再引爆炸药炸毁装甲车。

- 冲锋组:由林墨带领十名队员,埋伏在公路右侧的灌木丛中,待装甲车被炸毁、日军护送兵力被压制后,迅速冲锋,夺取卡车里的军火,同时消灭残余的日军士兵。

“另外,还要安排两名队员去盘山公路沿线侦察,确认日军车队的具体出发时间和行进速度,及时向我们汇报。”况国华补充道,“再让村民们帮忙准备一些简易的防御工事,比如在冲锋路线上挖掘掩体,防止日军的反扑。”

计划制定完毕后,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侦察队员背着干粮和望远镜,沿着山林小路朝着县城方向出发;爆破组的队员则扛着锄头和铁锹,前往鹰嘴崖埋设炸药、准备滚石;冲锋组的队员们则在空地上进行战前训练,练习近身搏斗和武器使用,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坚定的神色。

村民们得知要截击日军军火车队的消息后,也纷纷主动前来帮忙。有的村民扛着木头和绳索,帮助爆破组在悬崖上固定滚石;有的村民则在家里熬制草药,准备好治疗外伤的药品;还有的村民则去山林中砍伐树木,制作简易的防御工事。整个洪溪村都动了起来,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伏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天下午,侦察队员传回消息:日军军火车队将于三天后的清晨出发,预计中午时分经过鹰嘴崖,护送兵力比电报上多了一个班,还增加了一辆侦察车在前面探路。

“看来日军是因为松井被俘、之前的军火库被炸毁,加强了护送兵力。”林墨看着侦察队员绘制的路线图,说道,“我们需要调整一下计划,让狙击组提前解决掉前面的侦察车,避免它发现我们的埋伏。”

况国华点了点头,对着狙击组的队员们下令:“你们提前一天去鹰嘴崖左侧的悬崖埋伏,在侦察车经过时,先用狙击步枪打掉驾驶员和副驾驶,让侦察车瘫痪在路边,然后用轻机枪压制后面的车队,为爆破组争取时间。”

“明白!”狙击组的队员们齐声应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接下来的两天里,队员们和村民们都在紧张地准备着。爆破组在鹰嘴崖的急转弯处埋设了足量的炸药,还在悬崖上准备了数十块巨大的滚石和树干,用绳索牢牢固定住;冲锋组的队员们在公路右侧的灌木丛中挖掘了掩体,每个掩体之间都留有射击孔,能互相支援;村民们则准备好了担架和药品,在鹰嘴崖附近的山洞里设立了临时救治点,随时准备接收受伤的队员。

伏击战的前一天傍晚,狙击组的队员们背着武器和干粮,提前前往鹰嘴崖埋伏。况国华亲自带队,他仔细检查了每个队员的武器装备,确认弹药充足后,才带着队员们钻进悬崖上的灌木丛中。夜色渐深,悬崖上的风越来越大,吹得灌木丛“沙沙”作响,队员们趴在冰冷的岩石上,一动不动地盯着远处的公路,等待着日军车队的到来。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林墨和老周就带着冲锋组和爆破组的队员们来到了预定位置。林墨蹲在掩体里,透过灌木丛的缝隙望着远处的公路,心中既紧张又兴奋——这是他们第一次大规模截击日军的军火车队,如果成功,不仅能极大地补充游击队的装备,还能沉重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

“来了!”一名侦察队员轻声喊道。远处的公路上,出现了一辆汽车的影子,正是日军的侦察车。侦察车开得很慢,时不时停下来,车上的日军士兵拿着望远镜观察四周的情况。

鹰嘴崖左侧的悬崖上,况国华紧紧握着狙击步枪,枪口对准了侦察车的驾驶员。他深吸一口气,手指轻轻扣下扳机——“砰!”一声清脆的枪响,侦察车的驾驶员当场被击毙,车辆失去控制,撞在路边的岩石上,停了下来。

副驾驶的日军士兵刚要掏出枪,就被另一名狙击队员的子弹击中,倒在座位上。后面的日军车队听到枪声,立刻停了下来,装甲车的机枪手迅速架起机枪,对着四周的山林胡乱射击。

“放滚石!”老周大喊一声。爆破组的队员们立刻砍断固定滚石的绳索,数十块巨大的滚石从悬崖上滚落,“轰隆隆”的声响震耳欲聋,瞬间堵在了公路的急转弯处,将日军车队拦在了后面。

“引爆炸药!”老周再次下令。一名队员按下手中的引爆器,“轰隆!”一声巨响,鹰嘴崖急转弯处的炸药被引爆,公路路面被炸出一个巨大的坑,两辆冲在最前面的装甲车瞬间陷入坑中,履带被炸毁,失去了行动能力。

“冲锋!”林墨大喊一声,带领冲锋组的队员们从灌木丛中冲出,朝着日军车队冲去。队员们手中的步枪不断射击,手榴弹朝着日军士兵聚集的地方扔去,爆炸声和喊叫声在山谷中回荡。

日军士兵们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晕头转向,失去了装甲车的掩护,他们在开阔的公路上根本无处可藏。有的士兵想要反抗,却被狙击组的子弹击中;有的士兵则吓得四处逃窜,却被冲锋组的队员们围堵歼灭。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日军护送兵力被全部消灭,五辆军火卡车被成功夺取。队员们和村民们欢呼着围在卡车旁,打开车厢门,里面装满了步枪、机枪、手榴弹和子弹,还有一些迫击炮和炮弹,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太好了!这些军火足够我们用很长时间了!”林墨看着车厢里的武器,激动地说道。

况国华和老周也走了过来,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这次伏击战打得漂亮!”况国华说道,“不仅截获了大量军火,还消灭了日军的护送兵力,沉重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接下来,我们可以用这些军火加强防御,甚至主动出击,收复周边的村庄!”

队员们和村民们纷纷欢呼起来,山谷中回荡着胜利的呐喊声。阳光渐渐升高,照在装满军火的卡车上,也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出了他们坚定而充满希望的笑容。他们知道,这次胜利只是一个开始,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战胜日军,守护好自己的家园,迎来真正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