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口的硝烟还未散尽,空气中弥漫着硫磺和尘土的味道。林墨用衣袖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和尘土,目光落在地形草图上,手指重重点在“黑风岭”三个字上:“山本的支援部队还在山谷等着,他们发现山本被俘,肯定会立刻回撤,黑风岭是他们的必经之路,我们就在这里设伏!”
赵虎凑过来看了一眼,眉头微蹙:“黑风岭我知道,山路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过,两侧都是悬崖,确实是易守难攻的好地方。但那里风大,容易暴露,而且悬崖陡峭,万一失手,我们连退路都没有。”
“越是危险,越能出其不意。”林墨眼神坚定,手指沿着草图上的山路划过,“他们急于回撤,肯定不会想到我们敢在这么险的地方设伏。我们只要堵死路口,再从两侧夹击,就算他们有枪,也发挥不了作用。”
陈道长从身后走来,手里拿着几张刚画好的阳火符,递给林墨:“黑风岭阴气重,加上两侧悬崖遮挡阳光,正好用得上这个。你们在草丛里埋伏时,把符纸贴在弓箭上,射中目标就能点燃,既能伤人,又能制造混乱。”
林墨接过阳火符,心里多了几分底气。他转头对着身边的乡勇们说:“兄弟们,接下来这一战,关系到全村人的安危。我们分成两组,一组跟着赵队长去黑风岭山顶,准备好石头和圆木,等日军进入山路,就推下来堵路;另一组跟我在山路两侧的草丛里埋伏,用弓箭和猎枪袭击他们,尽量打乱他们的阵脚。”
乡勇们齐声应和,眼神里满是坚定。赵虎立刻挑选了十名力气大的乡勇,扛着锄头和绳索,朝着黑风岭山顶赶去——他们要在山顶挖好固定圆木的坑,确保推下来时能精准堵死山路。林墨则带着剩下的乡勇,拿着弓箭、猎枪和硫磺粉,沿着山路往黑风岭赶,一路上,他们还特意在草丛里留下了标记,方便后续行动。
与此同时,村里的村民们也开始行动起来。村长拄着拐杖,指挥着壮丁们帮着老弱妇孺收拾东西:“大家动作快点!把贵重物品带上,粮食尽量多拿些,后山的山洞安全,我们先去那里躲一躲!”
妇女们抱着孩子,手里拎着包裹,脚步匆匆却不慌乱;老人们互相搀扶着,虽然行动缓慢,却没有丝毫抱怨;年轻的媳妇们则主动帮着搬运粮食,脸上带着坚定——他们都知道,只有自己安全了,前线的乡勇们才能安心打仗。
阿牛也跟着忙碌起来,他和几名少年一起,拿着信号旗,在村里和黑风岭之间的小路上来回穿梭,负责传递消息。“张奶奶,您慢点,我扶您!”阿牛扶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小心翼翼地往后山走,“放心吧,墨娃子哥他们肯定能打赢鬼子,我们很快就能回家!”
老奶奶笑着点点头,眼里却泛起了泪光:“好孩子,辛苦你们了。你们都是洪溪村的好娃,有你们在,村子肯定能守住。”
村民们转移的同时,林墨和乡勇们已经赶到了黑风岭。山路果然狭窄,最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两侧的悬崖深不见底,风从悬崖下吹上来,带着呼啸声,让人不寒而栗。“大家小心点,别靠近悬崖边!”林墨叮嘱道,一边安排人手在草丛里埋伏,一边往弓箭上贴阳火符。
赵虎带着人在山顶也布置得差不多了。他们将圆木和石头堆在山路入口上方的山坡上,用绳索固定好,只要拉动绳索,圆木和石头就会顺着山坡滚下去,正好堵在山路入口。“墨娃子,这边准备好了!”赵虎对着山下大喊,声音在山谷里回荡。
林墨听到喊声,对着身边的乡勇们做了个“准备”的手势。乡勇们立刻屏住呼吸,趴在草丛里,手里握着弓箭和猎枪,眼睛死死盯着山路的入口。林墨也趴在草丛里,手里拿着一张贴好阳火符的弓箭,箭头对准山路入口,心跳不由得加快——他知道,接下来的战斗,不仅要靠勇气,还要靠默契和智慧。
没过多久,负责侦查的少年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对着林墨比划着:“墨娃子哥,日军来了!大概有二十多人,都拿着枪,正朝着黑风岭赶来!”
林墨点点头,对着山顶的赵虎挥了挥信号旗。赵虎看到信号,立刻对着身边的乡勇说:“准备!等日军进入山路,就拉绳索!”
乡勇们立刻握紧绳索,眼神警惕地盯着山下的山路。林墨则压低声音,对着身边的乡勇说:“等石头滚下来,我们就射箭,先把他们的领头人放倒,打乱他们的队形!”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山间的风呼啸着,吹动着草丛,发出“沙沙”的声音,却掩盖不住越来越近的日军脚步声。林墨紧紧握着弓箭,手心微微出汗,眼睛死死盯着山路入口——他知道,一场惨烈的截击战,即将在这险峻的黑风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