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美好的休沐日一眨眼就过完了。

又要开启为期五天的工作生活。

不过工作生活,亦是生活的一部分,袁基躲不过,索性选择放平心态去面对。

他带着一大批厨子、工匠,到达太仆寺的膳食区,将这里来了个大变样。

以自助餐加小锅饭的模式。

争取让每一个下属都能够有选择的吃好。

他的下属们努力工作,袁基这个上司也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于是,留人改造膳食区,他继续带着其他工匠改造官署里的住所。

袁基是太仆寺正官,他拥有一个面积约200平方米的住处。

太仆丞为副官,房间面积约80平方米,目前人员暂未设置。

可诸如阎象等人的令、长级别官员,就开始4—6人同住,住在一个约15平方米的房间。

这令袁基梦回大学宿舍。

但这里没有上下铺,只有五六张床平铺,更显拥挤。

进入了阎象等人的房间参观后,袁基就下定决心,他一定要将其大改。

袁基指挥着工匠,将其余几张床都搬了出去。

每个房间就留一张床。

再搬进去一些简单装饰,将插了一株梅花的花瓶摆在桌案一角,再在房间摆放一些木质、石质摆件。

整个屋子瞬间有了高级感和生活氛围。

房间不够,就继续扩建。

袁老板自掏腰包,帮助太仆官署盖房子。

这一片区域规划完毕,袁基将部分工匠留下。

他则带着剩下的所有工匠,去往下一个住处。

下一个是吏员的住处。

这里更简陋。

是一个宽三米、长三十米的大通铺。

袁基懂得官署住所的设置要拥有等级感。

但也没必要将等级划分得如此“错落有致”吧。

都当上官吏了。

结果在官署五天的住所还不如普通百姓。

下属们休沐日回家,躺在舒舒服服的床上,身边是妻子儿女环绕,远处有亲人长辈关心。

他们休息一天后,再回来。

需要繁忙工作五天,夜晚还要住在大通铺,忍受同僚的磨牙打鼾声,还要阻止睡在旁边的人不时的踢踹。

这落差感,实在太过强烈。

等级感是要保持,但可以通过住所的面积体现。

床还是要尽量越舒适越好的。

袁基让工匠直接将大通铺给搬到院子里。

再将场地重新规划。

底线就是每个人都拥有独立空间,实在不行就继续扩建。

将所有工匠都留下。

袁基带着典韦、文丑回到办公区。

一进门,得知消息的下属们都用自己炙热的目光看向他。

不知道是谁起的头,所有人都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感谢。

袁基抬手向下虚压。

众人噤声。

袁基表情温和地开口勉励:

“不必感谢某。今诸位当直太仆寺,恪尽职守的同时,亦要懂得劳逸结合。”

“某知汝等皆为实干之士,有理想、有才能。因此,彼此间更需多加交流,互相帮助。此能取长补短,充实自我。能更好地成长、进步。”

“至于公务,某相信诸位每一个人的能力。诸位放心大胆去做,若有问题,某来解决,若有差错,某一力担之。”

“某与诸君共勉。”

袁基拱手一礼。

下属们露出激动不已的神色,纷纷飞快拱手回应。

有四五个官吏,甚至泪流满面,情绪久久无法平静。

袁基希望自己的官署,是一个气氛友爱,团结向上的团体。

他这个主官,愿意看到每一个人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他是一个不吝惜提拔人才的人。

勉励完下属,袁基就回他的独立办公区工作去了。

工作的日子,是重复又枯燥的。

多数时候,都是拿起文书,批阅,下发,解决。

太仆的工作也会去未央厩和考工令巡视。

去巡视的过程中,袁基发现这两处的工作环境更为简陋。

未央厩还好些,毕竟是皇家马厩。

但考工令作坊就比较艰苦了。

打造兵器的熔炉非常多。

冬天的环境下,工匠却都打着赤膊。

若是紧急需要兵甲时,就连官吏也不得休息片刻。

袁基简直不敢想象,他们夏天会过得有多苦。

但以东汉的生产力,他改变不了这种工作环境。

于是他便增加工作福利。

膳食区重新修建,再派几个厨子。

给官吏和工匠们都发放餐补,算是多给一些辛苦费。

住宿区也重新改建,建得干净美观一些。

走不了公账,那就自掏腰包。

未央厩的下属们他也没忘记,同样增加一些福利。

最终,袁基统计账目,惊奇地发现,其实并没有花很多钱。

比他预想的要低很多很多。

如此可见,当一个好老板的成本有多低。

与之相应的是,下属们的幸福指数是肉眼可见上升的。

如今各处官署都洋溢着一种祥和、欢快的氛围。

即使官署的本质依旧是严肃的,但这严肃之下却多了很多温暖。

由于袁基让下属们彼此合作,相互帮助。

同时,他带头组织不同团队解决各种大小事务,于是整个官署都更多了一些凝聚力。

在这种环境的熏染下。

袁基收买人手简直不要太容易。

如今考工令作坊的官吏,大部分都变成了袁基的人。

而下面的工匠们,几乎清一色被袁基组织的人手收买。

若是袁基如今想私铸大批武器,怕是整个官署都愿意团结一致地埋头苦干。

不过袁基不会让他们做这么令人为难的事情。

他自己也不会做这么容易留下把柄的事情。

他只是在这种情势下,开始以太仆官职之便,建立全国情报网。

如今荀攸早已启程,去往各地搭建据点。

荀攸是从洛阳开始,向边郡慢慢铺设。

现在袁基这边再发力,就可以瞬间将洛阳周边的据点连接成网。

并随着荀攸的脚步,将情报网络逐渐扩大。

……

又过了几日,贾母终于抵达洛阳。

当天,贾诩在尚书台请假,出城三十里迎接母亲。

袁基生贾诩的气,但贾母又没有错。

所以听到这个消息,袁基也自己跟自己请假,陪同贾诩去等待贾母的到来。

袁基是真正将贾诩当做好朋友、好下属的。

贾诩的母亲,他当然也会当做自己的母亲一般礼待。

所以贾母下马车后,袁基以子侄礼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