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紫渊剑帝 > 第51章 星轨交汇,两界书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1章 星轨交汇,两界书声

东域历三百七十四年,距界域交融已过两年。

青阳城的晨雾里,总能听见两种读书声。一种是东域孩童朗朗诵读的《祖龙经》,字句间带着山川草木的厚重;另一种是虚空孩童用星光组成的“星语”,音节流转如琉璃碰撞,那是他们记载在星砂纸上的《虚空纪》。两种声音在启明堂的屋檐下缠绕,像极了空中交织的金紫光带——东域的灵气与虚空的能量,早已在这片土地上织成了新的天幕。

守星站在启明堂的露台上,指尖捻着一片刚飘落的“两生叶”。这是界域交融后新长出的灵植,叶面一半是东域常见的碧绿色,脉络如祖龙纹;另一半是虚空特有的紫黑色,纹路似星轨图。阳光透过叶片,在地上投下交错的光斑,像极了他此刻摊开在案上的《两界通志》——书页左侧是东域的竹简纹路,右侧是虚空的星砂涂层,中间用金紫双色写着共同的注脚。

“守星哥哥,”身后传来轻快的脚步声,小花抱着一摞星砂纸跑上来,发间别着朵两生花,花瓣一半粉一半蓝,“你看我新抄的《星语入门》,用东域的毛笔蘸着星砂墨写的,这样东域的孩子也能看懂啦。”

守星接过来看,只见星砂纸上,虚空的星语符号旁都标注着对应的东域汉字,笔画间还画着小小的示意图——“光”字旁边画着朝阳,“影”字旁边缀着月牙,连最难懂的“界”字,都用两生叶的叶脉图案做了注解。他忍不住笑:“亏你想得出来,这样连蒙学班的小不点都能跟着念了。”

“那是自然,”小花得意地扬起下巴,“昨天我教虚空的小星星们认‘山’字,他们指着远处的玄渊山,用星语拼出了‘高’和‘绿’,说这就是他们理解的‘山’呢。”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喧哗。两人探头望去,只见启明堂前的空地上,围了一圈孩子——东域的孩童举着竹制的算筹,虚空的孩童捧着会发光的星珠,正凑在一起演算“两界算术”。东域的算筹摆出“三”的形状,虚空的星珠就亮起三颗光点;星珠拼出代表“五”的星阵,算筹就立刻调整成五根并列。偶尔算错了,东域孩子会挠挠头递过颗糖,虚空孩子会眨眨发光的眼睛,递来片会闪烁的星砂叶,算是互相赔礼。

“你看,”守星指着那片热闹的景象,“比我们当年厉害多了。我们还在琢磨怎么沟通时,他们已经在用各自的法子算同一道题了。”

小花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忽然指着人群里一个扎羊角辫的东域小女孩,和一个拖着星光尾巴的虚空小男孩:“你看阿月和星子,他们在比谁认得的‘风’字写法多。阿月写了东域的楷书、隶书,星子就用星语画出了春风、秋风、龙卷风的不同符号,旁边还有孩子用树枝在地上画风穿过竹林的样子呢。”

说话间,一阵风拂过露台,带着两生花的清香。守星忽然想起两年前在星门礁,那些友好的虚空生灵用星阵支援他们的场景。那时他以为,两界共生不过是不再争斗,如今才明白,真正的共生,是连风里都带着彼此的气息——东域的竹香里混着虚空的星砂味,虚空的星雾中缠着东域的草木气,连孩子们的笑声都带着两种语调的起伏。

“对了,”小花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片星砂纸,“昨天星子的姐姐托我问,东域的‘岁时记’里,‘清明’是怎么回事?她说虚空的‘星祭’快到了,想看看能不能一起过。”

守星展开星砂纸,上面用星语画着虚空的星祭图:无数星辰组成圆环,生灵们捧着发光的果实站在环中,据说能听到先祖的星语。他指尖划过纸面,忽然有了主意:“你告诉她,清明的时候,东域的人会去郊外踏青,插柳、放风筝,还会给逝去的先祖献花。要不,咱们提议搞个‘星祭清明会’?”

“怎么搞?”小花眼睛一亮。

“让东域的孩子教虚空孩子放风筝,风筝上画上星语符号;虚空的孩子教我们扎星灯,灯里放上两生花的花瓣。”守星拿起笔,在《两界通志》的空白页上画起来,“再在玄渊山脚下开辟一片‘共祭林’,东域人献柳枝,虚空人献星砂,一起纪念先祖。你觉得怎么样?”

小花凑过去看,只见他画的风筝上,东域的云纹缠着虚空的星轨;星灯的骨架是东域的竹篾,灯罩上糊着虚空的星砂纸。旁边的共祭林里,东域的墓碑旁立着虚空的星石,石碑上刻着双语的名字——忽然,她指着画中一个细节笑出声:“你看你,把阿月的羊角辫画成星子的光尾巴了。”

守星低头一看,果然,画里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辫子尖上缀着星星光点,活像拖着两条光尾巴。他也笑了,用笔把光点改成柳叶形状,却在辫梢留了颗小星星:“这样更好,像柳叶沾了星露。”

两人正笑着,楼下传来孩子们的欢呼。原来东域的竹艺师傅和虚空的星织师合作,编出了第一只“两界风筝”——竹骨是东域的青竹,翅面糊着虚空的星砂纸,上面用金粉画着东域的“风”字,用银粉缀着虚空的风符号。此刻,这只风筝正在启明堂的上空飘着,竹骨轻颤,星砂纸闪烁,引得东域和虚空的孩子跟着跑,笑声像撒了把星子,落得满地都是。

守星把《两界通志》合上,封面上,东域的龙纹与虚空的星轨终于彻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图腾。他忽然明白,所谓两界,从来不是地理上的划分,而是人心间的隔阂。当孩子们的笑声能在同一片天空下共振,当两种文字能在同一页纸上对话,当清明的柳与星祭的砂能放在同一个祭坛——界域的边界,早就变成了孕育新故事的土壤。

小花已经跑下楼,对着那群孩子喊:“喂,星子、阿月,过来!守星哥哥说,咱们能一起过清明和星祭啦!”

守星站在露台上,看着孩子们涌过来,东域的竹篮里装着刚摘的柳叶,虚空的小兜里揣着发光的星砂,叽叽喳喳地围着他问细节。风又起了,吹得风筝越飞越高,带着两界的纹路,融进了那片金紫交织的天幕里。

他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话:“真正的守护,不是守着疆界,是让疆界变成路。”

如今,这条路已经铺起来了。用柳叶和星砂,用算筹和星珠,用两种语言的笑声,用无数双稚嫩的手,一点点铺向远方。而天上的星轨,也似乎因为这人间的热闹,转得更欢了——它们交汇的地方,正亮着一颗新星,那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两界共生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