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紫渊剑帝 > 第52章 共祭风起,文脉同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2章 共祭风起,文脉同源

东域历三百七十四年清明,玄渊山脚下的共祭林迎来了第一缕晨光。

这片新开辟的林地格外热闹。东域的百姓扛着锄头,在林间开辟出蜿蜒的小径,路边插上刚折的柳枝,嫩黄的芽尖上还挂着晨露;虚空的生灵提着星砂灯,将淡紫色的光洒在新栽的星木上,树干上立刻浮现出流动的星纹,像是在回应这份暖意。

守星站在共祭林的中央,看着工匠们将一块巨大的“两界碑”立在土中。石碑左侧是东域的青石,刻着“追思”二字,笔锋厚重如古山;右侧是虚空的星岩,缀着星语符号“忆”,微光流转似星河。碑座下埋着特殊的“共鸣石”,能同时感应东域的灵气与虚空的能量,据说当两界生灵的思念足够真挚,石碑就会发出金紫交织的光。

“守星哥哥,你看我带什么来了?”小花抱着一卷星砂布跑过来,布上用金线绣着东域的祭祖歌谣,旁边用星语标注着对应的音节,“这是星子的母亲连夜织的,她说虚空的星祭歌和你们的歌谣,调子居然能合上呢!”

守星展开星砂布,指尖拂过金线绣的“慎终追远”四个字,果然,旁边的星语符号排列节奏,与东域歌谣的平仄隐隐呼应。他忽然想起《两界通志》里的记载:三百年前虚空裂隙初现时,曾有东域的乐师记录,虚空生灵的星祭曲中,藏着与祖龙古谣相似的旋律。

“或许,两界的先祖本就听过同样的风声。”守星轻声道,将星砂布交给一旁的乐师,“等下祭祀开始,就用这个合乐吧。”

正说着,共祭林外传来一阵喧哗。东域的孩子们排着队走进来,每人手里都捧着一束“两生花”——这是用东域的艾草与虚空的星苔嫁接而成的,花瓣一半翠绿带露,一半银紫泛光,放在鼻前轻嗅,能闻到草木香与星砂的清冽交织在一起。

“阿月说,要把花放在曾祖父的碑前。”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女孩仰起脸,辫子上系着柳叶与星砂编成的绳,“曾祖父是当年守陨星谷的修士,她说虚空的星石能让他‘听’到我们说话。”

虚空的孩子们也跟着进来了,他们的小手里捧着发光的“忆星果”,果皮上能映出模糊的影像——那是用虚空的记忆能量凝结而成的,据说能让思念的人看到先祖的模样。领头的星子举着颗最大的忆星果,果面上映着个身披星甲的身影,他指着影像对守星说:“这是我的曾祖,当年他反对攻打东域,被异客长老们禁足,直到临终前还在说,‘两界该像星轨与山脉,各有轨迹却共享天空’。”

守星的心轻轻一动。他想起父亲留下的手记,里面记载着三百年前的守护者日记:“今日见虚空有生灵举星灯示好,其灯语似在说‘同源’,惜战事起,未能细问。”原来那些被忽略的善意,早已藏在时光的褶皱里,等着后世的手将其抚平。

辰时三刻,祭祀正式开始。东域的乐师奏响祭祖歌谣,竹笛与编钟的声音刚起,虚空的星琴就加入了进来,星砂布上的星语符号随之亮起,两种旋律交织在一起,竟没有丝毫违和,反而像山与河的对话,沉稳中带着灵动。

东域的百姓对着石碑行叩拜礼,动作庄重如对青山;虚空的生灵则微微躬身,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指尖溢出的星砂落在地上,形成小小的星阵,像是在编织思念的网。守星站在两界碑前,看着东域的老者用柳枝轻轻拂过碑上的“追思”二字,虚空的长老用星杖点触星岩上的“忆”符号,石碑的共鸣石突然发出嗡鸣,金紫色的光顺着碑身蔓延,将整个共祭林笼罩其中。

“快看!”小花指着空中,只见那些两生花的花瓣开始飘落,在空中组成了奇异的图案——既有东域的龙纹,又有虚空的星轨,最终融合成一只展翅的大鸟,朝着玄渊山的方向飞去。

更令人惊讶的是,东域先祖的石碑旁,星石上开始浮现出模糊的星影;虚空星石的周围,泥土里钻出了翠绿的草芽。阿月曾祖父的碑前,两生花的花瓣落在忆星果上,果面突然清晰地映出一个画面:三百年前,一位东域修士与一位虚空星使,曾在陨星谷的崖边,共同种下一株不知名的幼苗。

“是真的……他们见过!”阿月的母亲捂住嘴,泪水落在衣襟上,“我家祖辈一直说,曾祖父临终前握着半块星石,说‘那边有朋友’,原来不是胡话!”

星子的父亲也激动地指着星石上的星影:“那是我曾祖的星甲!他身边的……是东域的修士!他们在交换东西——好像是东域的种子和虚空的星砂!”

守星望着那只展翅的大鸟虚影,忽然明白共祭的意义。所谓追思,从来不是困在过去的仇恨里,而是从先祖的足迹中,找到被遗忘的联结。三百年前的硝烟下,早有跨越界域的善意在悄悄生长,就像此刻共祭林里的草芽与星纹,在看似不同的土壤里,扎着同一份渴望共生的根。

祭祀过半,孩子们开始了早就准备好的“跨域追思”。东域的孩子教虚空孩子放风筝,风筝上画着各自先祖的故事——有守城门的老兵,有织星布的星女,线轴转动间,风筝带着两界的颜料飞向高空,在金紫天幕上留下淡淡的轨迹;虚空的孩子则教东域孩子制作星灯,灯芯里裹着两生花的花瓣,点燃后,灯影投在地上,竟是东域的“福”字与虚空的“安”符号重叠的样子。

守星坐在两界碑旁,看着一个东域小男孩将自己的虎头鞋,放在虚空小女孩的星砂靴旁,说要让“地下的爷爷”认识新朋友;看着星子把忆星果分给阿月,两人凑在一起,对着果面里模糊的影像小声嘀咕。风穿过林间,带着柳丝与星砂的气息,吹得石碑上的光纹轻轻晃动,像是在微笑。

“守星哥哥,你看石碑!”小花突然拉着他的衣袖,只见两界碑的共鸣石上,竟自动浮现出一行新的字——东域的“和”与虚空的“同”,紧紧挨在一起,中间用金紫光带连着,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牵起。

守星取出《两界通志》,在今日的页目下写下:“清明与星祭共生,非因仪式相同,实因思念同源。两界先祖的足迹,在共祭林的光里交汇,告诉我们:仇恨会随岁月褪色,而善意能穿透时光,长成连接彼此的桥。”

夕阳西下时,共祭林的光渐渐淡去。东域的百姓开始收拾祭品,却特意在虚空星石旁留下了青团;虚空的生灵收起星灯,临走前将忆星果的核埋在东域的土地里,说明年或许能长出会发光的果树。

守星最后一个离开共祭林,转身时,看到两界碑的光纹里,似乎藏着两个模糊的身影——一个身披东域战甲,一个缀着虚空星甲,正并肩望着远方的天空。他忽然觉得,这或许就是先祖们真正的心愿:不是后世子孙跪在碑前哭泣,而是带着他们未竟的善意,在同一片天空下,笑着往前走。

晚风拂过玄渊山,吹得柳枝与星木的叶梢相碰,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两界的先祖在低声交谈。守星望着共祭林的方向,那里的微光还未散尽,像是在预示着,明天的太阳升起时,这片土地上,又会开出新的、属于两界共生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