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信标带来的警示如同冰冷的警钟,让规则绿洲的核心成员们彻底认清了他们所处的“猎场”环境。被动防御和内部建设已不足以应对那些如影随形、手段层出不穷的猎杀者。他们必须掌握更高级的隐匿与反制技术。
韩屿的信息流成为了技术突破的核心。他日夜不停地分析着【静滞拟态】的扫描模式,以及更早之前遭遇的“织网者”侦察单位的行动逻辑。他发现,这些猎杀单位并非盲目搜索,它们极度依赖对宇宙背景规则一致性的比对。任何与背景规则不协调的“异常”波动,都会像黑夜中的萤火虫一样显眼。
“它们的侦察,基于一种‘差异识别’算法。”韩屿将分析结果共享,“只要我们自身的规则波动与周围环境背景高度一致,就能有效规避其常规扫描。”
这个发现成为了新防御技术的理论基础。雷栋立刻投入架构设计,林浩的晶尘网络则负责微观层面的实现。他们不再试图构筑坚不可摧的壁垒,而是转而研究如何让规则绿洲“消失”在背景之中。
几天后,一项全新的技术被初步掌握——【同频遮蔽】。其原理是主动调整规则绿洲外围乃至内部的规则波动频率,使其与周围宇宙空间的背景规则谐波保持高度同步,如同变色龙融入环境。整个界域从规则的“显性存在”暂时转变为“背景噪音”的一部分。
首次大规模应用【同频遮蔽】后,效果立竿见影。那些原本在外围蠢蠢欲动的【静滞拟态】失去了明确的目标,它们的扫描波束一次次掠过规则绿洲所在的区域,却只能探测到一片“正常”的宇宙虚空,仿佛之前锁定的“秩序火种”凭空蒸发了一般。
“遮蔽有效!”林浩通过晶尘网络确认了外部侦察单位的困惑与徘徊。
然而,猎场的生态链显然不止一环。就在规则绿洲成功实现“光学隐身”后不久,一种新的威胁感应出现在了韩屿的监控边缘。
那是一种更加低沉、更加充满压迫感的规则波动,带着一种令人不适的“共振解析”特性。它不像拟态那样广泛扫描,而是如同猎犬般,仔细嗅探着规则层面最细微的“不协调”气息,专门用于猎杀那些擅长隐匿的目标。
“检测到新型威胁单位——【静滞猎犬】。”韩屿的信息流带着新的凝重,“它们不依赖视觉扫描,而是通过规则层面的‘共振嗅探’来定位目标。我们的【同频遮蔽】虽然完美,但界域本身存在的‘事实’,与绝对虚无之间,依然存在一丝极其微小的‘存在感’差值。猎犬,就是专门捕捉这一丝差值的专家。”
数头无形的【静滞猎犬】开始在规则绿洲曾经活跃过的区域徘徊,它们那低沉的“规则低吠”如同死亡的倒计时,一点点地缩小着包围圈,试图找出那隐藏起来的“火种”。
情况再次变得危急。【同频遮蔽】可以骗过眼睛,却难以骗过最灵敏的鼻子。
“必须干扰它们的‘嗅探’!”赵猛的混沌星璇跃跃欲试,但又担心混沌波动本身会暴露位置。
“不能硬抗,只能误导。”陈凌沉寂的意念再次传递出关键导向,“既然它们依赖背景一致性来寻找差异…那就让整个‘背景’活起来,充满我们制造的、与背景一致的‘杂讯’。”
韩屿瞬间理解了陈凌的意图:“主动释放大量与宇宙背景规则谐波完全一致的、无意义的规则波动,将我们自身的存在‘稀释’在这片人造的背景噪音中!让猎犬无法从海量的、一致的‘背景’中分辨出我们这一小片真正的‘背景’!”
这是一个极其精巧且大胆的计划。需要对外部规则背景进行超精密的模仿,并大规模复制,同时确保这些复制品与自身完美融合。
雷栋和林浩再次联手,架构与晶尘网络全力运转,根据韩屿提供的背景规则模型,开始大规模生成这种“规则杂讯”。孙小胖的【应力之瞳】则严密监控着整个过程,确保任何微小的应力失衡都不会导致杂讯失真或暴露自身。
当几头【静滞猎犬】的“共振嗅探”即将触碰到规则绿洲边界的瞬间,庞大的、与周围环境完全同频的规则杂讯场被瞬间激活,如同在平静的水面投入了无数颗与水温完全相同的石子。
猎犬们的“低吠”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明显的困惑与躁动。它们的感应场中被塞满了无数个与背景完全一致的“信号”,根本无法分辨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目标。它们徒劳地在杂讯场中穿行、嗅探,却一次次扑空,如同在浓雾中迷失的野兽。
最终,这几头失去目标的静滞猎犬,带着不甘的“呜咽”,缓缓退入了规则的深暗之中。
“【共鸣反制】成功。”韩屿确认了威胁的暂时离去,“我们成功利用了敌人的侦察逻辑,反过来欺骗了它们。”
规则绿洲再次度过一劫。他们不仅掌握了更高级的隐匿技术【同频遮蔽】,更演化出了针对性的反制手段【共鸣反制】。在这残酷的猎场中,他们正以惊人的速度学习和进化,用智慧与协作,在这片危机四伏的星域中,顽强地延续着“秩序火种”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