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灶王爷的作业:双宝寻味记 > 第182集:老灶台的“模仿大赛”与藏不住的烟火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2集:老灶台的“模仿大赛”与藏不住的烟火气

老灶台的清晨总被一阵“叮叮当当”的声响吵醒。炎耀正往面团里揣碱面,手腕转得飞快,面案发出“咚咚”的闷响,像在打鼓。“你听,”他停下手里的活,侧耳听着胡同口的动静,“张大爷又在练颠勺了。”

果然,胡同口传来“哗啦”一声,紧接着是张大爷的吆喝:“成了!这次没把鸡蛋颠到树上去!”炎昭扒着窗户看,笑得直不起腰——张大爷举着个平底锅,锅底沾着半片鸡蛋,旁边的小马扎上,摆着本翻烂的《老灶台家常菜秘籍》,封面上是炎耀炎昭举着锅铲的照片,还是小宇用手机拍的。

这“秘籍”是街坊们凑钱印的,里面记着炎耀炎昭教的菜谱,从糖火烧的发面比例到卤味的香料配方,连“蒸蛋羹要顺时针搅三十下”都写得明明白白。可真照着做,才发现处处是坑。

就说张大爷吧,为了学颠糖火烧,把家里的平底锅磕出三个坑,每次练完都来老灶台“偷师”,蹲在灶前看炎耀颠勺,眼睛瞪得像铜铃。“你这手腕咋转的?”他举着锅铲模仿,结果糖火烧“啪”地飞出去,砸在路过的刘婶菜篮子里,把黄瓜都砸蔫了。

刘婶也不是省油的灯。她迷上了炎昭做的凉拌黄瓜,非说“秘诀在拍黄瓜的力道”,每天对着自家菜板练“铁砂掌”,拍得黄瓜汁溅得满脸都是。昨天她捧着“作品”来老灶台,黄瓜被拍得稀碎,拌着过量的醋,酸得炎耀直皱眉:“刘婶,拍黄瓜得留着点形,不是拍蒜泥啊。”

最执着的是开超市的王老板。他看老灶台的卤味卖得火,自己在超市角落支了个卤锅,按“秘籍”上的配方放八角、桂皮,结果卤出来的鸡爪黑乎乎的,像炭球。他不气馁,每天关店后就来老灶台“蹲点”,扒着厨房窗户看炎昭调卤汁,被王铁柱用锅铲赶了三次,还笑嘻嘻地说:“就看一眼,就看一眼!”

这天下午,老灶台突然来了群“特殊食客”。为首的是个戴眼镜的小伙子,捧着个保温桶,一脸严肃地说:“小师傅,我要挑战你的梅干菜扣肉!”他打开保温桶,里面的扣肉歪歪扭扭,梅干菜黑乎乎的,看着像团抹布。

炎耀憋着笑,给他盛了碗自家的扣肉。小伙子尝了口,突然叹气:“还是你做的香。我按秘籍放了两勺糖,为啥我的就发苦?”炎昭指着他的保温桶:“你用的是绵白糖,得用冰糖,慢慢熬化了才不苦。”小伙子拍着大腿:“难怪!我妈说绵白糖甜,非让我用这个!”

旁边的大妈也凑过来,举着个塑料袋:“小师傅,你看我做的醒狮酥,咋总塌呢?”塑料袋里的酥饼扁扁的,像被踩过的面包。炎耀拿起一个,轻轻一掰,酥皮没起层,硬邦邦的。“你油皮和油酥的比例错了,”他耐心解释,“油皮要软,油酥要硬,像给酥饼穿件松紧合适的衣裳。”

大妈听得直点头,突然从兜里掏出个小本本,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连“炎耀揉面时哼的小调”都记着。“我孙女说,照着做就能有老灶台的味儿,”她笑得有点不好意思,“其实我知道,差的不是方子,是这灶台上的烟火气。”

这话刚说完,胡同口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原来是张大爷终于成功颠起了糖火烧,虽然只颠了一下就掉在锅里,却乐得他像中了奖,举着锅铲在胡同里转圈,喊着“我成了!我也是小师傅了!”

炎耀炎昭趴在窗户上看,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王铁柱端着刚卤好的猪耳出来,往张大爷手里塞了一块:“尝尝这个,算给你的奖励。”张大爷啃着猪耳,突然说:“其实我知道,我做的肯定不如你们,就是觉得……跟着学,日子特带劲。”

傍晚的老灶台,食客们聊的都是“模仿大赛”的趣事。穿西装的白领说自己在家做彩虹蒸饺,把菠菜汁放成了墨汁,蒸出来像群黑蝙蝠;环卫工张叔说他学做糖蒜,把醋放成了酱油,腌出来的蒜黑乎乎的,却舍不得扔,说“是自己做的,再难吃也香”;连最挑食的林老板都加入了,说他在家试做阳春面,煮糊了三次,最后泡着老灶台的卤汁吃,居然也吃了两碗。

炎耀炎昭在厨房听得直乐,炎耀往面团里加了勺糖:“要不咱搞个‘老灶台模仿大赛’吧,优胜者奖励咱亲手做的醒狮酥。”炎昭点头,往卤锅里加了块冰糖:“再给他们颁个奖状,就写‘最有烟火气奖’。”

夜深了,老灶台的灯还亮着。炎耀炎昭在面案上写奖状,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股认真。王铁柱看着胡同口,张大爷还在练颠勺,锅铲碰撞的声音在夜里格外清脆,像首热闹的歌。

“你说他们图啥?”炎耀问,手里的毛笔蘸了点红墨水,在奖状上画了个小灶台。炎昭往灶膛里添了块柴,火苗映着他的笑:“图个乐呗。就像咱爷说的,日子啊,就得找点自己待见的事折腾,才不寡淡。”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在那些模仿失败的“作品”上——刘婶的碎黄瓜、王老板的黑鸡爪、小伙子的苦扣肉,每一样都透着股傻乎乎的认真。或许老灶台的魅力,从来不是味道有多绝,是它让每个人都敢动手试试,敢为了一口热乎的折腾,敢在烟火里找到点乐子。

而那些笨拙的模仿,那些失败的尝试,那些“我也想试试”的雀跃,才是人间最生动的样子——热热闹闹,真真切切,像老灶台的烟火,永远带着股让人想凑近的暖。

明天的“模仿大赛”,肯定又会笑料百出。但那又何妨?毕竟,折腾的本身,就是生活给的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