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灶王爷的作业:双宝寻味记 > 第56集:玻璃门里的烟火气,棚子下的热乎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6集:玻璃门里的烟火气,棚子下的热乎情

“老灶台”的玻璃门被擦得能照见人影,清晨的阳光斜斜打上去,折射出细碎的金斑。门把手上挂着串红辣椒和玉米穗,是炎昭从爷爷家带回来的,风一吹,晃晃悠悠地撞在玻璃上,发出“叮咚”的轻响。

王铁柱正踩着梯子,给门口新搭的棚子固定最后一块帆布。棚子是李秀莲找人搭的,深蓝色的帆布下摆垂着流苏,底下整整齐齐摆了六张方桌,桌腿都包着防撞条——上周有个小孩跑太快撞了腿,李秀莲念叨了好几天。

“爸,这边再拉紧点!”炎昭举着扳手递上去,眼睛却瞟向胡同口——张大爷的拐杖尖已经出现在拐角,比平时早了十分钟。

炎曜则蹲在地上,给新桌子铺桌布。蓝白格子的布子,是他和小宇一起挑的,边角还绣着歪歪扭扭的“老灶台”三个字。“这样看着像西餐厅不?”他拍着桌布笑,“但咱卖的是红烧肉,反差萌!”

玻璃门“哗啦”一声被推开,张大爷拄着拐杖走进来,先往棚子底下瞅:“哟,这棚子搭得亮堂!以后下雨天也能在这儿喝酒了!” 他径直走到最靠里的桌子旁,把拐杖往桌腿边一靠,“这桌归我了,天天来,占个固定位!”

没过多久,胡同里的人就像被磁石吸来似的,往棚子底下钻。穿工装的小伙子带着工友,把自行车往棚子柱子上一锁,扯开嗓子喊:“李姐!六个人!要个炸串拼盘,再来锅排骨炖豆角,用俩娃选的新盘装,看着就香!”

隔壁花店的老板娘抱着束向日葵,放在新桌上:“借你们桌子拍个照,这花配这蓝布子,绝了!” 她举着手机咔嚓咔嚓拍,“发朋友圈说‘老灶台换新装,吃饭像在花园里’。”

李秀莲在玻璃门里的吧台后算账,抬头就能看见棚子下的热闹。有小孩围着柱子转圈,笑声惊飞了落在帆布上的麻雀;有老人坐在桌边,慢悠悠地剥着蒜,等着上菜;还有情侣凑在一起,对着新菜单小声嘀咕,手指点在“草莓酸奶杯”那一行。

“妈,棚子下的客人要两份锅包肉!”炎曜从玻璃门探进头来,脸上沾着面粉——他刚在尝试做新造型的炸糕,想配着新桌子一起“上新”。

“来了!”李秀莲应着,往锅里多加了两勺油。玻璃门被推开的瞬间,棚子下的喧闹和后厨的油烟混在一起,竟比以前更暖了。

王铁柱端着排骨炖豆角往棚子下走,刚迈过玻璃门的门槛,就被个穿西装的男人拦住。“王老板,”男人递过张名片,“我是做餐饮策划的,看你们这店改造得不错,烟火气里带着清爽,想跟你们聊聊合作……”

王铁柱摆摆手,把菜往桌上一放:“合作就算了,我这店,就图个街坊吃得舒坦。” 他指着帆布棚顶,“你看这太阳照下来,菜里都带着光,比啥策划都强。”

男人愣了愣,看着棚子下的人——张大爷举着酒杯跟邻桌碰杯,菜汤洒在蓝布子上也不在意;老板娘举着向日葵,给炸串拼盘当“背景板”拍照;孩子们抢着吃刚出锅的炸糕,糖渣掉在地上,引来只摇尾巴的小狗。他突然笑了,收起名片:“说得对,这味儿,策划不出来。”

炎昭在后厨炸串,透过玻璃门的反光,看见棚子下的客人对着炸串拼盘举手机。他突然灵机一动,往每串鸡柳上插了片薄荷叶——是花店老板娘送的。“这样拍出来更上镜!”他跟炎曜说,果然看见那人对着串着薄荷叶的鸡柳,拍了足足半分钟。

傍晚时,棚子下的灯亮了。暖黄的灯泡悬在帆布下,把蓝布子照成了温柔的浅蓝。有人搬了小马扎,坐在棚子外的路边,说“闻着味儿就舒坦,等不及了先在这儿坐着”;有人打包了菜,却舍不得走,站在玻璃门旁,看着里面忙碌的身影,说“就想多待会儿,这新样子,看不够”。

小宇趴在玻璃门上,数着棚子下的桌子:“一张、两张……六张都坐满了!” 他转头看见炎昭炎耀在后厨击掌,脸上的面粉蹭到一起,像两只花脸猫。

月亮升起来时,棚子下还有客人没走。张大爷喝得微醺,拄着拐杖站起来,对着玻璃门里喊:“铁柱,这棚子搭得好!以后我天天来,看你们把这店,越弄越像样!”

王铁柱在灶台后应着,往锅里扔了把青菜,油烟腾起来,模糊了玻璃门上的倒影,却把棚子下的笑声,衬得更清亮了。

谁也没说改造后的“老灶台”变了还是没变。它依然有油腻的灶台,有呛人的油烟,却多了玻璃门的透亮,帆布棚的清爽,和六张新桌子上,源源不断的热乎情。就像过日子,既要守着老味道,也得添点新样子,这样烟火气里,才永远有让人惦记的,新鲜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