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风起赣南 > 第60章 战后波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落鹰涧的硝烟逐渐散去,留下的是满目疮痍和胜利的余烬。红军战士们怀着疲惫却兴奋的心情打扫战场,缴获的步枪、机枪、弹药堆积如山,尤其是孙铭久突击队留下的那些精良装备,让负责清点的赵永贵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两门缴获的迫击炮(加上苏澈之前送的,现已拥有四门)和充足的炮弹,更是让红军的火力支援能力上了一个台阶。

然而,胜利的喜悦之下,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亟待处理的局面。

林峰下令部队迅速撤离落鹰涧,返回老鸦洞核心区域进行休整。此战红军虽胜,但也有数十人的伤亡,其中不少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救治伤员、补充兵员、整合缴获、整编部队成为当务之急。新入伍的战士需要尽快融入,缴获的不同制式武器需要统一调配和训练。胜利使得队伍规模扩大,但也对管理和训练提出了更高要求。林峰和赵永贵日夜忙碌,整编队伍,将表现突出的战士提拔为班排长,巩固基层力量。

董文渊在得知落鹰涧惨败和孙铭久重伤逃回的消息后,深知大势已去。东路马德彪部因恐红军乘胜追击,已收缩防线,向后撤退了二十余里,转为防御态势。西路赵守业更是闻风丧胆,直接放弃了边境数个据点,一路退回到吉水县城附近。董文渊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事实上已宣告彻底失败。

但林峰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判断,董文渊虽败,但其主力犹存,北边军阀绝不会甘心失败,更大的报复性围剿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来。当前的红区虽然扩大(西路封锁被打破,周边多个乡镇已无成建制的敌军),但根基尚不牢固。他提出当前阶段的中心任务应是:“巩固新区,发动群众,整训部队,准备迎接更艰苦的斗争。” 派出的工作队紧随军事胜利,进入新解放的村镇,建立农会,发展民兵,将革命的影响向外辐射。

苏澈几乎在第一时间就通过他的渠道获悉了落鹰涧大捷的详细情报。他坐在书房里,看着电文,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眼神复杂。

“真是……出乎意料。”他低声自语。林峰所部展现出的战斗力和成长速度,远超他的预估。这不仅是一支可以牵制北方军阀的偏师,其潜力可能更大。但另一方面,这支力量越强大,就越难以掌控。他之前那份带着威胁意味的“请求”,此刻显得有些尴尬。

很快,林峰收到了苏澈新的电文。电文语气热烈了许多,先是祝贺“赣南独立支队”取得辉煌胜利,称赞林峰指挥有方,然后话锋一转,再次提及鹰潭关局势,称北边军阀虽受挫于赣南,但对广州方向的压力并未减轻,反而可能因赣南失利而更加急于在鹰潭关方向取得进展。电文末尾,措辞变得“诚恳”而“迫切”,希望林峰“念及革命大局,俟部队稍事休整后,能予以策应,贵部所需物资装备,我方可竭力优先保障。”

这份电文,少了几分胁迫,多了几分商量的意味,但核心目的未变。林峰将电文交给赵永贵等人传阅。

“看来,咱们这一仗,把苏先生也打得更客气了。”陈石头有些得意。

赵永贵则冷静分析:“他是看到了我们的价值,但也更想利用我们。鹰潭关是硬骨头,强行攻击,损失必然巨大。”

林峰点头:“回电:感谢苏先生祝贺。敝部激战方歇,伤亡颇重,新区不稳,亟需休整巩固。鹰潭关事关重大,林某深以为然,然若以疲惫之师仓促应命,恐误大局,亦负先生厚望。待内部整训完毕,局势稍安,必当根据实际情况,权衡而动。” 他再次使用了拖延策略,但给出了“权衡而动”的可能,为后续可能的交易留下了灵活空间。

胜利的欢呼声,暂时压下了之前董文渊暗中散布的流言。但林峰和赵永贵并未忘记内部的隐患。借此次部队整编和论功行赏的机会,他们大力表彰了战斗英雄,特别是那些在落鹰涧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强化了“红军”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同时,保卫部门的骨干加强了对部队的掌握,那两个曾被收买的士兵,在强大的政治氛围和胜利的鼓舞下,内心更加动摇和恐惧,最终有一人主动向组织坦白了一切,另一人则在一次战斗后神秘失踪(疑似潜逃)。内部的一次潜在危机,暂时得以化解。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在老鸦洞前的空地上,举行了简单的追悼大会和庆功大会。那面绣着镰刀锤子的红星红旗,在春风中猎猎作响。赵永贵向全体战士和群众代表宣读了《告赣南工农同胞书》,宣布“中国工农红军赣南独立支队”正式成立,并公布了初步的纪律条令和土地革命纲领。会场群情激昂,“红军万岁”的口号声响彻山谷。

林峰站在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张张被硝烟和希望熏染的面孔,看着那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心中充满了力量,也充满了紧迫感。他知道,落鹰涧的胜利,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这只惊蛰之后破土而出的幼芽,虽然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但未来必然要面对更多的风雨和考验。

春深似海,前路漫漫。红旗所指,是希望,也是永不回头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