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风起赣南 > 第79章 惊雷乍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月的赣南,本该是稻谷归仓、山野披金的季节,然而1930年的这个秋天,却被战争的阴云彻底笼罩。蒋介石在南京震怒之余,以更大的决心和更狠辣的手段,迅速拼凑起二十万大军,任命何应钦为湘鄂赣边区“剿匪”总司令,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围剿”。此次,敌人接受了上次长驱直入、反被分割围歼的教训,采取了极其恶毒的“堡垒推进,经济封锁”战略。

敌军不再急于寻找红军主力决战,而是如同构筑堤坝一般,在苏区外围和交通要道上,大规模修建碉堡、岗楼,拉设铁丝网,挖掘壕沟。这些堡垒点与点之间相互呼应,以公路相连,形成一道道严密的封锁线。重兵驻守的堡垒群像楔子一样,一步步向苏区腹地延伸,企图逐步压缩红军的活动空间,蚕食根据地。

同时,敌人颁布了残酷的“十杀令”和“连坐法”,严禁任何物资,尤其是粮食、食盐、药品等进入苏区,企图从经济上扼杀红军,困死根据地的军民。一时间,苏区与外界的联系几乎被切断,物资供应骤然紧张,形势比第一次“围剿”时更为严峻。

面对敌人步步为营的铁桶阵,红军主力采取了机动灵活的应对,在运动战中寻求破敌。前委赋予红五纵的任务更加艰巨:独立坚持赣南游击区,以积极的行动牵制、消耗西线敌军至少三个师的兵力,并尽可能保持根据地核心区域,为主力方面寻歼敌人创造有利条件。

命令传达至五纵指挥部,气氛空前凝重。敌人堡垒林立,重兵云集,再想打草台岗那样酣畅淋漓的伏击战已无可能。硬冲敌人堡垒线,无异于以卵击石。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林峰盯着地图上密麻麻的敌军堡垒符号,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敌人想把我们困死、憋死,我们就偏要跳出去,打到他的身后去!把他的后方搅个天翻地覆!”

一个大胆到近乎冒险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中心开花,外线作战”。

他在军事会议上阐述了他的构想:“敌人主力被吸引在堡垒线上,其后方城镇、交通线、补给基地必然空虚。我亲率纵队主力,秘密跳出敌人封锁线,迂回至敌后吉安、赣州之间的薄弱地带,猛攻其必救之处!迫使敌人回援,打乱其堡垒推进部署。同时,由赵永贵政委率领一部精干力量和所有地方武装,在内线坚持,依托熟悉的地形和群众基础,开展广泛的游击战,袭扰敌人,守住我们的根!”

这个计划风险极大。主力跳出外线,若被敌人察觉意图,可能陷入重围;内线留守部队压力巨大,根据地可能遭受严重摧残。

赵永贵率先表态:“我同意司令员的方案!内线交给我,只要还有一个群众在,根据地就不会垮!”

周克明沉吟道:“战术上可行,但关键在于隐蔽和速度。主力行动必须绝对保密,出击要快、要狠!”

陈石头、王铁锤等将领更是摩拳擦掌,渴望打破眼前的僵局。

“好!”林峰一拳砸在桌上,“就这么干!参谋长,立刻制定详细的行动路线和作战方案。永贵,内线的坚持就拜托你了!安民,情报工作至关重要,必须确保我们行动的秘密性和对敌情的及时掌握!”

十月中旬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林峰亲率红五纵第十三、十四支队及纵队直属队(欠部分留守人员),如同暗夜中的幽灵,从敌人堡垒线一个意想不到的缝隙中,悄无声息地穿插而出。战士们马蹄裹布,口衔枚,在熟悉地形的向导带领下,沿着崎岖隐秘的山路,直插敌后。

连续数日的急行军,部队忍受着疲劳和饥饿,严格遵守无线电静默。林峰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动员。终于,部队抵达预定攻击发起位置——敌赣江沿岸重要物资中转站,防守相对薄弱的富田镇。

十月二十一日,黎明。富田镇守军还在睡梦之中,红五纵主力如同神兵天降,突然发起猛攻!

陈石头率领突击队,以迅猛的动作拔掉了外围哨卡。王铁锤指挥炮兵,集中所有火炮和重机枪,对镇内核心工事进行覆盖射击。随后,主力部队从多个方向发起冲锋。镇内一个多营的守敌以及保安团,根本没想到红军主力会出现在远离前线的大后方,猝不及防,抵抗迅速瓦解。

战斗仅持续两个多小时,富田镇被攻克!此战,歼敌五百余人,缴获了堆积如山的粮食、布匹、药品,尤其是数十万发弹药和一批通讯器材,这对于物资匮乏的红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红军捣毁了敌人一个重要的后勤枢纽,切断了赣江一段水运交通。

林峰下令,将部分缴获的粮食当场分给镇内贫苦百姓,并大量张贴布告,宣传红军政策。随后,部队携带着急需的物资,迅速撤离,消失在茫茫山林之中,并未贪功恋战。

富田遭袭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敌军后方炸响!西线“剿匪”总指挥公署大惊失色,他们无法理解,红军主力是如何突破层层封锁线,出现在腹心地区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周边县城纷纷告急,唯恐成为红军下一个目标。

为确保后方安全,围攻赣南苏区的敌军不得不从堡垒线上紧急抽调两个团的兵力,回援富田及周边区域。敌人苦心经营的堡垒推进战术,刚刚开始就出现了巨大的漏洞和混乱。

而在内线,赵永贵敏锐地抓住了敌军兵力调动、出现空虚的战机,指挥留守部队和地方武装,对敌人留守的堡垒和据点发起了广泛的、不间断的袭击,拔除了数个孤立据点,缴获了一批武器,极大地鼓舞了内线军民的斗志。

林峰率领的外线主力,则如同游龙入海,利用敌后空虚和情报优势,忽东忽西,时而攻打小股敌军,时而破袭交通线,时而发动群众,将敌人的后方搅得天翻地覆,吸引了大量敌军来回奔波,疲于奔命。

第二次“围剿”伊始,红五纵就以这样一记漂亮利落的“黑虎掏心”,打破了敌人的铁壁合围,夺回了战略主动权。林峰的名字,连同他神出鬼没的战术,再次成为悬在敌人心头的一把利剑。

站在赣江西岸的山坡上,回望敌后因富田遇袭而燃起的隐隐火光和混乱,林峰的嘴角露出一丝冷峻的笑意。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更残酷、更复杂的斗争还在后面。但他和他的红五纵,已经用行动证明,任何试图困死、消灭他们的企图,都必将被这燎原的星火,烧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