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深空,远离地球的辉光,只有遥远的星辰提供着微弱的光芒。这里是近地轨道的外缘,一片寂静的“无人区”,此刻却成为了两个国家尖端无人兵器无声角力的舞台。
作为对“玉兔七号”事件的强硬回应,中国空天军派出了一艘最新锐的“翼龙”级空天侦察机“潜影三号”。“翼龙”级以其卓越的隐形性能和超强的电子侦察能力着称,外形如同一只巨大的黑色飞翼,几乎能完美融入宇宙的背景辐射中。它的任务,是抵近监视正在此区域进行“例行巡航”的“神嗣号”,获取其更详细的电磁信号特征、无人机释放回收流程等关键情报。
“潜影三号”如同一个真正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滑行。飞行员(更准确地说是任务指挥官)李锐少校,全神贯注地盯着传感器屏幕,试图在浩瀚的虚空中锁定那个危险的目标。
“发现目标。”副驾驶低声报告,声音在密闭的驾驶舱内显得格外清晰。屏幕上,一个微小的、与背景温差略有不同的光点被标记出来,正是处于静默巡航状态的“神嗣号”。
李锐操控“潜影三号”,开始以极其缓慢的速度,从“神嗣号”的侧后方死角悄然接近。这是一次刀尖上的舞蹈,需要极高的技巧和胆识。
然而,“神嗣号”的感知系统比预想的更为敏锐。
就在“潜影三号”进入某个临界距离的瞬间,“神嗣号”舰体侧舷的数个发射管口骤然开启!没有火光,没有声响,只有一片更深的黑暗从中涌出——那是成群的小型“隼鸟”无人机,它们如同被惊扰的蜂群,瞬间散开,以惊人的速度向“潜影三号”所在的方向扑来!
“被发现了!对方释放无人机!”李锐心头一紧,立刻下令,“启动全频段隐形模式!释放诱饵!准备进行电子对抗!”
“潜影三号”的表面特殊涂层开始微调,进一步降低自身的雷达和红外信号。同时,几枚模拟其信号特征的微型诱饵弹被射出,试图迷惑对方。侦察机本身则开始进行不规则机动,试图摆脱锁定。
但“隼鸟”群的反应更快。它们似乎完全不受诱饵的影响,精准地识别出本体,并迅速展开包围阵型。这些黑色的无人机如同有生命的个体,以令人眼花缭乱的协同动作,从上下左右多个方向逼近,将“潜影三号”困在中心。
一场高强度、静默的电子战瞬间爆发。
“潜影三号”释放出强大的定向干扰波,试图瘫痪“隼鸟”的导航和数据链。然而,“隼鸟”群立刻采取分布式抗干扰策略,如同水银泻地般,部分无人机承受干扰,其余则迅速改变通信频率和编码方式,保持阵型不散,并同时释放出更复杂的复合干扰信号,反向压制“潜影三号”的传感器。
驾驶舱内,警报灯轻微闪烁,屏幕上充斥着雪花和跳动的信号。李锐感到战机在微微震颤,那是对方的电子攻击正在试图穿透防御。
“对方在尝试模拟锁定我们!”电子战军官报告,声音紧绷。这意味着,“隼鸟”的火控雷达正在对他们进行照射,这是一种极具敌意的行为,距离实际开火仅一步之遥。
“保持冷静!记录所有信号特征!进行反模拟锁定!”李锐命令道。他不能退缩,这是意志和技术的较量。
“潜影三号”的对抗系统全力运转,同样以模拟锁定信号回敬逼近的“隼鸟”。一时间,在无形的电磁频谱中,双方进行着凶险的“假开火”博弈,每一次成功的锁定与反锁定,都代表着一次战术上的胜负。
一架“隼鸟”突然加速,以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贴近到距离“潜影三号”翼尖不足百米的位置!这个距离在太空尺度上几乎是贴身肉搏。李锐甚至能透过舷窗,看到对方机身那冰冷的细节和幽暗的光泽。
他稳稳握住操纵杆,没有做出过激的规避动作,以免被对方判断为准备攻击或逃跑,从而引发误判。他只是微微调整姿态,保持与这架挑衅的“隼鸟”平行飞行,仿佛在进行一场冷静的对峙。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漆黑的太空背景下,中国的侦察机与日本的无人机群,如同两个无声的刺客团体,在进行着凶险的贴身周旋。没有炮火,没有爆炸,但无形的电波厮杀和冰冷的战术对峙,其紧张程度丝毫不亚于一场真正的战斗。
最终,或许是达到了侦察目的,或许是判断继续僵持风险过高,“神嗣号”发出了召回指令。“隼鸟”群如同收到指令的猎犬,瞬间停止了一切挑衅动作,整齐划一地脱离接触,迅速返航,消失在母舰的阴影之中。
“潜影三号”的传感器压力骤然消失。
李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发现自己的手心已经满是汗水。他看了一眼远处那艘依旧静默的“神嗣号”,下令道:“任务完成,收集数据已达标。我们返航。”
“潜影三号”调整航向,向着地球的方向驶去。
这次暗夜中的交锋,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但它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息:双方的无人作战系统已经具备了在极限环境下对抗的能力,并且,下一次类似的遭遇,是否还能保持“不开火”的底线,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问号。寂静的太空,已然布满了无形的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