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门计划”,这四个字被林宸以灵力镌刻在议事厅中央的光幕上,仿佛带着某种沉甸甸的魔力,宣告着星穹基地的战略,正式从一个星系的防卫,转向了对无垠寰宇的探索与呼唤。
决议已下,整个基地,尤其是技术部门,如同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的深潭,激荡起前所未有的波澜。
计划的核心,源于启明族遗留的星图与部分残缺的技术蓝图。那并非人类科幻中常见的、连接两点的固定虫洞,而更像是一种基于超高维灵能数学和空间共鸣原理的“定向超空间通讯与导航信标”。理论上,它可以发射出一种能够穿透常规空间壁垒、在更高维度进行传播的特殊信号,并能在另一端接收到类似信号时,建立起一条短暂且极度不稳定的“信息桥梁”,甚至为未来的超光速航行提供导航锚点。
目标明确:寻找启明族星图中隐约提及的、可能在“大寂灭”中幸存下来的“守望者”联盟,或者其他任何非敌对、可能愿意交流的文明信号。
创造历史的激动感,在每一个参与项目的成员心中涌动。他们将要做的,是连启明族在鼎盛时期都未曾完全实现的、与陌生文明建立稳定联系的壮举!这不再是防御,而是主动将人类文明的声音,投向未知的深空。
然而,激动之下,是冰冷的技术现实。
“能量需求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位资深能源工程师在项目启动会议上直言不讳,“根据蓝图推算,即使只是维持最低功率的定向信号发射,其单次能耗也足以抽干我们目前基地灵脉储备的三分之一!更别提维持可能的信号接收状态了。”
“空间坐标的校准精度要求,达到了普朗克尺度的级别。”另一位空间物理学家补充道,眉头紧锁,“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信号消失在无尽虚空中,或者……更糟,指向错误的目标,引来不可预知的麻烦。”
“还有信号加密问题。”网络安全专家面色凝重,“我们如何确保我们发出的信息不被恶意截获、破译?又如何识别对方回应的真伪?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整个文明安全的战略问题。”
技术实现的巨大困难,像一座座巍峨的山脉,横亘在面前。而这其中,最让人忌惮的,还是那个无法回避的风险——主动暴露坐标。
“这就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森林里,我们不仅要大声呼喊,还要点亮一盏指向自家门口的灯塔。”雷钧长老在非正式场合,依旧表达着他的担忧,“谁能保证,听到声音、看到灯光的,就一定是朋友?”
这沉重的风险,让项目组每一个决策都如履薄冰。
但决心已定。林宸与苏慕雪力排众议,给予了“星门计划”最高优先级。基地的资源开始前所未有地向此倾斜。
团队进步在巨大的压力下彰显。陈铭被正式任命为“星门”项目总工程师,他卓越的跨界整合能力与攻坚精神,是应对这些复杂技术难题的不二人选。而云薇,凭借其觉醒的启明族血脉和对古老知识的独特理解,成为了项目的首席顾问与古技术解读专家。她能从那些晦涩的蓝图和符号中,解读出常规分析无法得到的关键信息,为技术攻关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方向。
项目组集中了基地几乎所有的技术精英,涵盖了能量、材料、空间理论、灵能阵法、信息加密等各个领域。日夜不休的讨论、推演、实验成为了常态。失败是家常便饭,每一次微小的进展,都足以让整个团队欢呼雀跃。
技术挑战带来的兴奋,混合着对遥远星空可能传来回应的期盼,支撑着他们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一座依托星穹殿核心能量源、造型古朴而复杂、布满了无数灵能回路和水晶聚焦器的庞大设施,开始在基地边缘一处被严密守护的山谷中,初具雏形。
“星门”计划,如同一颗被精心培育的种子,在危机四伏的土壤中,顽强地开始萌芽。它承载着孤独文明对同伴的渴望,也背负着可能提前引燃战火的巨大风险。未来如何,无人知晓,但他们已然迈出了这艰难而坚定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