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会长看完信件,手指头在桌面上哒哒哒地敲着,琢磨了一会儿才开口:
“四万斤……可不是个小数目!十天之内要凑齐,难如登天呐!不过嘛……”
他话头一转,试探道,“要是能敲定长期买卖,商会倒可以发动各个会员药行,一起想法子调货。”
黑娃紧紧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
“救命如救火!我们定了,明天就在同州开秤收!价钱嘛,先定二十铜元一斤!验货付款!还请商会鼎力相助!”
陈会长一听,捏着茶盏的手指头几不可察地抖了一下。
袅袅茶烟里,他脸色阴晴不定。
半晌,才轻轻叹了口气:“二十铜元……成!那就试试看吧!”
黑娃依旧不动声色,只悠悠道:
“做买卖嘛,讲究个顺水推舟。瘟疫无情,人可有义!贵药行在同州根深叶茂,若能帮帮忙,日后南洋那边所要的货源……”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未必不能优先考虑贵药行。”
一旁的威廉望着窗外街景,似懂非懂,却也跟着缓缓点头。
陈会长沉默良久,脸上突然绽开笑容:“好!就看贵方的诚意了!商会定当全力以赴,试试这水有多深!”
说罢,他衣袖一拂站起身,低声唤来账房先生咬了几句耳朵,旋即坐回原位。
“已经派人拿着帖子去通知各药行掌柜了!明天配合你这边收货!”
黑娃心中暗喜,拱手道谢,坐了一会,只见他从马褂内袋掏出一个金质的怀表,“啪”的一声打开,看了一下时间。
便立马站起身,和威廉告辞。
其他几个人看着看着那亮闪闪的金链子和沉甸甸的金表,心里都在估算,这个洋玩意得多少大洋。
出了商会大门,黑娃马不停蹄,找了个牙行,在药市街高价短租下一个小院。
他把正厅布置成临时收货点,又雇了一个账房先生,几个苦力,准备明天开始大量收货。
一切安排妥当,黑娃陪着威廉返回仁义客栈。
威廉一路沉默,直到踏入客栈小院,才猛地转身:
“章!你这……是打算炒一把药材行情?”
黑娃望着天边最后一抹晚霞,坦然道:“是!我在赚买毛瑟步枪的货款。”
威廉听完,盯着黑娃想了好半天,才低声道:“用……用西防风的买卖,换军火的款子?”
黑娃用力点了点头。
威廉望着他,语气复杂:“章,你是我朋友。我同情你……我看到了你的卫兵,还拿着大刀长矛……你们真不容易。我愿意帮你。我今天……演得还行吧?”
“完美!威廉!”黑娃竖起大拇指,由衷赞叹。
威廉嘴角一勾,眼里闪过狡黠的光:“那……你是不是该用好酒犒劳我?”
黑娃放声大笑:“那还用说!凤翔烧酒,管够!”
他立刻安排章宗达去城西买两坛上好的陈年凤翔烧酒,又让灶房赶紧准备一桌本地特色菜。
章宗达、丁山子、姚庆礼作陪。
不一会儿,菜香酒香就飘满了屋子:
带把肘子、水磨丝、凉白肉、凉拌莲菜、豆腐丝、炒香芹、红烧黄河鲤鱼、蜜汁轱辘、同州丸子……烛光跳跃,映得大伙儿脸庞都泛着红晕。
威廉端起酒杯,深深一嗅,忽然感慨:
“这酒……烈得跟命运一样!你们中国人啊,总能在风暴里找到生机。章,祝你成功!”
黑娃默默举杯,一饮而尽。
烈酒滚过喉咙,像点燃了一簇信念之火,烧得心头滚烫。
窗外夜色浓得化不开,却盖不住明日收货时即将涌动的暗流。
此时,林同知、陈师爷和陈掌柜正聚在那个神秘小院里密谈。
陈掌柜事无巨细地向林同知和陈师爷,汇报了今日代表商会面见洋人的全过程。
那买办叼着洋烟卷、马褂上吊着金灿灿的怀表,南阳洋行给上海洋行的函件内容,也一字不落地讲了。
紧接又说起洋人走后自己摸清的西防风市场行情:半个月前有人收过一批,市场货不多。
听陈掌柜说完,林同知和陈师爷都陷入了思考。
陈师爷捻着胡须先道:
“西防风不过寻常药材,平时顶了天也就十个铜元一斤。现在市场缺货,洋人又在扫货……咱们有没有什么油水可捞?”
林同知目光阴沉:“想捞油水?得满足三条!一,咱们手里得有货;二,得有足够的赚头;三,洋行必须认咱们手里的货!”
陈掌柜压低声音补充道:“我派人偷偷查了洋人在牙行的收货点租契,确实是今天中午签的,落款画押就是那个姓吴的买办!他还雇了几个苦力打杂,一个账房记账。”
几个人又开始琢磨在洋人收西防风这件事上怎么能捞一把?
毕竟手头掌握的资源,有药行,有药材商会,有官场权力。
林同知猛地提高声音道:
“就这么办!陈掌柜,派人盯紧明天的收购价!再摸摸,看谁家手里有大把存货!必要时……咱们把货源攥在自己手心!”
“再去探探那个吴买办的底细,看他有多大权限,想办法把他拿下!在这个地方,就算是洋人……也得按我定的规矩来!”
陈师爷手指轻敲桌面,慢悠悠地说:“等洋人急得跳脚了……咱们再漫天要价!一票买卖,翻他个几十倍!”
林同知沉吟片刻,嘴角勾起一丝冷笑:“要是他们不识相……哼,就让郎巡检设卡!让他一车货也别想运出同州府!看谁急!”
第二天一大早,黑娃和威廉挥手作别,又约好年前自己去上海,到时去西安找威廉给理查德·冯写信。
威廉便在几名队员护送下策马返回西安。
黑娃一身化妆后的买办打扮,让仁义客栈派了辆马车,拉着沉甸甸的银箱,直奔药市街。
他找了个钱庄,张扬地兑了五张壹千银元的见票即付银票,又装上几百银元和一堆铜元,风风火火就开始了收货。
收购点外,挂出“一斤二十铜元收西防风”的大牌子,几个苦力敲着锣在四周吆喝:“洋行高价收货喽!”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立刻引来一大群看热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