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予竹的冷静与克制,让那些暗中期待她情绪失控的人彻底失望了。
她依旧每天准时出现在训练场上,动作标准、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无论是体能训练还是理论学习,她的表现都如往常一般沉稳有序,没有丝毫波动。
清晨的操场上,天光微亮,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洒落,她已站在队列最前方,军姿挺拔,呼吸均匀,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缓缓滑下,她却连眼皮都没眨一下,更不曾抬手擦拭。
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步伐一致,转体利落,仿佛刻在骨子里的习惯,不容许半点松懈。
在集体生活中,她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言谈举止自然得体。她从不刻意亲近谁,也不疏远谁,始终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饭堂里,她安静地排队打饭,饭菜搭配简单却营养均衡——一碗白粥、两个素菜、一碟咸菜,偶尔加个鸡蛋。坐下后低头吃饭,姿态端正,咀嚼时几乎不发出声音。偶尔与同桌轻声交谈几句,话题总是围绕当天的训练内容或课程安排,语气平和,逻辑清晰,从不涉及私人恩怨,也绝不参与流言蜚语的传播。
回到宿舍,她按时整理内务,床铺整洁如初,被子叠成标准的“豆腐块”,棱角分明;毛巾折叠的角度始终如一,不多一分不少一厘;牙刷朝向统一,水杯摆放成直线,连拖鞋的位置都严格对齐。即便周围有人窃窃私语,目光闪烁地看向她,她也只是微微抬眼,神色平静,眼神清澈而坚定,仿佛那些议论不过是风掠过耳畔,不留痕迹,不扰心神。
然而,在这表面的平静之下,一场悄无声息的调查早已悄然展开。
赵晓薇是她最信任的伙伴之一,心思细腻,观察入微。她总能在别人忽略的细节中捕捉到关键信息。最近,她开始留意每次流言传播的时间节点——往往是在集合前、休息间隙或晚间熄灯前后;而人群动向也呈现出某种规律:每当有关于汤予竹的议论出现,总有一小撮人聚在一起低声讨论,眼神时不时瞟向她的方向。她不动声色地记录下这些时间、地点与人物组合,像拼图一样慢慢串联线索,一页页写进自己的笔记本里,字迹工整,条理分明。
笔记本上用蓝黑墨水写着:“6月12日,早操前五分,三连东侧走廊,李婷、王璐、张倩三人围站,提及‘关系户’一词,视线三次转向汤。”另一行则标注:“6月14日,晚餐后七点零二分,浴室外长椅,孙菲菲与王璐并肩坐,说话音量压低,持续八分钟,期间王璐多次抬头望向我方宿舍窗台。”
她甚至在页边画了一个简易示意图,标出人员站位与视线角度,细致到每个人的身体倾向和手势变化。她相信,真相就藏在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瞬间里。
另一位伙伴周暖则性格开朗,善于交际,常常以闲聊的方式融入各个小团体。她在三连有个同乡,两人平日关系不错。一次趁着傍晚散步,对方无意中提起:“你有没有听说?最早说汤予竹靠关系上位的话,好像是从你们连女厕所传出来的。”这句话立刻引起她的警觉。她装作随意追问,才得知那天下午训练结束后,那位女生去上厕所,正巧听见孙菲菲和另一个女生站在隔间外低声抱怨。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描述的内容极为具体:“成绩突飞猛进却从不显山露水”“领导对她格外关照”“明明条件一般却被重点培养”——每一句都在影射汤予竹,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嫉妒与不满。
周暖没有当场追问,而是记下时间、地点与对话关键词,当晚便悄悄调取了当日厕所附近的监控记录。由于角度受限,画面并未拍到人脸,但她注意到,那段时间内只有孙菲菲和王璐一同离开训练场,并肩走向生活区,步速缓慢,交谈频繁。她将这段视频截图保存,标注了时间戳,并附上文字说明:“可疑行为高度重合”。
与此同时,赵晓薇也有了新的发现。她注意到,每当有关汤予竹的负面消息开始扩散,孙菲菲身边那个叫王璐的女生总会异常活跃。她会主动凑到不同小组中间,压低声音说:“我听说啊……”然后绘声绘色地复述一些添油加醋的情节。她说的时候眼神飘忽,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手指还不自觉地卷着发梢,像是在享受某种隐秘的乐趣。更值得注意的是,她所说的内容往往比最初版本更加夸张,明显经过加工渲染,甚至加入了一些从未发生过的细节。
比如,原本只是“汤予竹被领导单独谈话”,到了王璐嘴里就成了“她半夜十一点还在办公室,门关着,只有他们两个人”;再后来竟演变成“有人看见她给教官送礼,是个红色包装的小盒子”。这些话越传越离谱,而源头每一次都能追溯到王璐的嘴边。
赵晓薇特意在一次自由活动时靠近她们所在的圈子,假装翻书,实则竖耳倾听。她听到王璐压低嗓音说:“她那次考核能拿第一,是因为提前知道了题目。”说完还轻轻一笑,眼神扫过人群,像是在欣赏众人震惊的表情。赵晓薇默默记下这句话,回去后立即核对当日考核流程——所有试题均为现场随机抽取,密封至开考前十分钟才由监考官拆封,根本不存在泄题可能。
两条线索逐渐交汇,最终都指向同一个名字——孙菲菲。
当夜,三人聚在宿舍阳台角落,月光淡淡洒落,映在水泥地上,像铺了一层薄霜。晚风轻拂,带来远处草木的清香,也吹动了晾晒衣物的衣角。汤予竹静静听着她们汇报,脸上没有惊讶,也没有愤怒,只有深邃的目光映着微光,沉静如水。她坐在床边,手指轻轻摩挲着笔记本边缘,指腹划过纸页发出细微沙响。她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嫉妒这种东西,一旦在人心底扎了根,就会像藤蔓一样疯狂蔓延,扭曲原本的认知,让人失去理智。
孙菲菲一向自视甚高,仗着容貌出众、才艺突出、家境优越,习惯了成为焦点。她在文艺汇演中独唱,领奖台上频频微笑,照片常出现在宣传栏最显眼的位置。可自从汤予竹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汤予竹不争不抢,却次次考核名列前茅;她不张扬,却总在关键时刻被点名表扬;她不说一句话,却让许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随。这种光芒不是靠喧嚣赢得的,而是由内而外散发的。
孙菲菲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她试过在训练中故意放慢节奏干扰队伍整齐度,却发现汤予竹自动调整步伐带动整体节奏;她试图在集体讨论中贬低汤予竹的观点,却发现对方逻辑严密、数据详实,反而赢得更多认可。于是,她选择了最隐蔽也最阴险的方式——用流言作为武器,试图将对方拉入泥潭。
“果然是她。”赵晓薇攥紧拳头,指甲嵌进掌心,声音里满是愤怒,“这个阴魂不散的女人!我们收集了这么多证据,难道还不能揭穿她吗?”
“我们现在怎么办?直接去找她对质?”周暖皱眉问道,语气中透着急切,“让她当众承认?”
汤予竹缓缓摇头,眼神沉静如深潭:“对质没用。她不会承认,只会装无辜、倒打一耙,甚至哭闹耍赖。我们拿不出确凿证据,反而会被她反咬一口,说我们在排挤她、打压她。”
她顿了顿,声音低而清晰,一字一句落在寂静夜里:“我们要等一个机会——一个让她自己暴露的机会。或者,让她亲手把自己推进无法翻身的境地。”
她翻开自己的训练日志,指着其中一页:“下周三是综合演练,所有连队都要参加。届时会有高层领导现场观摩,全程录像。如果她还想继续造谣生事,那就让她在所有人面前表演到底。”
一个计划,在她心中悄然成形。她不想卷入无休止的争辩与撕扯,她要的不是争吵,而是真相的彻底昭示。她要让所有人亲眼看见,是谁在背后编织谎言,又是谁,始终挺直脊梁,走在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