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 第299章 朝堂寒门竞请缨 长安新貌展宏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9章 朝堂寒门竞请缨 长安新貌展宏图

长安,太极殿,大朝会。

李世民高踞龙椅之上,脸上再无前几日的阴郁与怒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意气风发、乾坤在握的锐气与喜悦。他手中轻轻掂量着一份昨夜收到的、来自朔州的八百里加急密信,嘴角噙着毫不掩饰的笑意。

殿下群臣肃立,气氛却与往日截然不同。世家出身的官员们大多低眉顺眼,不敢直视天颜,脸上还残留着昨日御书房被雷霆震怒训斥后的惊惧与惶恐。而以马周为首的一批新晋寒门官员,则挺直了腰板,眼神热切,跃跃欲试,仿佛嗅到了某种改变命运的机遇。

“诸位爱卿!”李世民开口,声音洪亮,回荡在殿宇之间,“朕,昨夜收到了朔方秦王急报!”

所有人的耳朵瞬间竖了起来。

“朔州全境!”李世民猛地提高声调,“摊丁入亩、清丈田亩、推行商税、兴建学堂、普查人口… 所有新政, 已在一月之内, 全面推行完毕! 大获成功! 北疆民心归附,百业待兴!”

“好!”

“陛下圣明!秦王千岁!”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由衷的赞叹与欢呼声,尤其是寒门官员,个个激动得脸色通红。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全场:“然! 朔州仅是一隅! 魏征魏玄成, 携太子及一众年轻干吏, 功不可没,但已 疲惫不堪! 朕欲令其 乘胜出击, 转进河东、河北诸道, 继续推行新政! 力争在今年之内, 将此强国富民之策, 推行于全国!”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声音带着强烈的煽动性与不容置疑的决心:“然, 魏公处, 人手紧缺,急需增援! 朕今日问一句…”

他的目光重点落在那些寒门官员身上:“台下诸位爱卿, 谁有胆魄, 谁有才干, 谁愿… 奔赴地方, 辅佐魏征与太子, 为我大唐, 推行新政, 造福万民?! 朕要的,是 敢打敢拼、能吃苦、能干实事的人! 不是只会 在朝堂上空谈的先生!”

话音未落!

“臣! 愿往!”

“陛下! 臣请命!”

“臣虽不才,愿往地方,略尽绵薄!”

几乎是瞬间! 十余名身着青色或绿色官袍的年轻寒门官员,争先恐后地踏出班列,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声音洪亮而激动,充满了请战的渴望!

他们之中,有新科进士,有各部底层胥吏,有翰林院待诏… 个个眼神灼热,面色因激动而潮红!

他们太清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了!在长安这论资排辈、被世家势力层层笼罩的朝堂,他们难有出头之日!而跟随铁面无私、深得帝心、又手握重权的魏征,前往地方推行陛下最看重的新政,这简直是直达天听、建功立业的终南捷径!苦?累? 那算什么!唯有功绩,才是他们这些无根无底的寒门子弟,安身立命的最大本钱!

李世民看着这踊跃的场面,龙颜大悦,哈哈大笑:“好!好!好! 皆是朕的干城! 国之栋梁! 这才是我大唐官员该有的气魄!”

他大手一挥:“准! 所有请命者, 皆准! 吏部即刻备案! 官升一级, 赐银百两, 三日内, 前往河东道绛州, 向魏征报到! 一切行动, 听其调遣!”

“臣等! 谢陛下隆恩! 定不负圣望!” 寒门官员们狂喜叩首,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那些世家官员看着这一幕,脸色更加难看,却无一人再敢出声反对,昨日皇帝的怒火和龙首原的断供,已经让他们彻底胆寒。

李世民目光一转,看向马周:“马周!”

“臣在!”马周立刻出列。

“朔州新政初成, 官员空缺甚多。 着你与吏部, 从本次新科进士及请命官员中, 择优遴选, 火速派往朔州补缺! 告诉他们, 朔州乃新政样板, 给朕守好了! 办好了! 朕, 不吝封赏!”

“臣,遵旨!”马周高声应道。

安排完人事,李世民心情越发舒畅,想起另一事,笑道:“哦,对了。 王玄策… 朕已命他, 持节出使西突厥、薛延陀、吐蕃、吐谷浑、高句丽诸国… 宣示国威,商谈互市去了。 想必此刻, 已踏上征程。 哼! 让那些番邦也好好看看, 我大唐如今的气象!”

群臣闻言,又是一阵自豪的骚动。

此时,马周再次拱手,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禀报道:“陛下, 今日大喜,臣还有一事禀报。”

“讲!”

“托陛下洪福, 龙首原全力支持, 臣奉命督造的 长安城全域水泥官道铺设工程, 已于前些日子… 全面竣工!”马周声音响亮,带着成就感。都是清一色的水泥了,陛下,外面的百姓们都纷纷叫好。

“哦?!”李世民眼睛一亮,“全城竣工了? 好! 速速道来!”

“是!”马周如数家珍,“如今, 长安城内, 所有主干道、坊市街道、乃至各衙署通道, 已全部铺设 坚硬平整的水泥路面! 彻底告别了往日‘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窘境! 车马通行, 顺畅快捷! 百姓出行, 再无泥泞之苦!”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激昂:“不仅如此! 由长安通往 朔州、灵州、幽州 三大边境重镇的 三条水泥官道主干线, 也已全面开工! 目前, 已征调、雇佣沿途 六十万民夫! 分段同时施工, 日夜赶工! 进展神速! 依目前进度, 臣敢立军令状! 今年之内, 必能全线贯通! 届时, 从长安至朔方, 快马七日可达! 大军粮草转运, 商旅往来, 将畅通无阻! 北疆防线, 必将固若金汤!”

“好! 好! 好!”李世民激动得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连说三个好字,“六十万民夫! 三条官道同修! 马周! 你… 你真是给了朕天大的惊喜! 此乃 不世之功! 利在千秋啊!”

他迫不及待地一挥手:“如此盛景,岂可枯坐殿中空谈! 走! 诸位爱卿! 随朕出宫! 朕要亲眼去看看! 看看我长安的新貌! 看看朕的… 通天大道!”

“臣等遵旨!”

长安街头。

李世民率领着文武百官,徒步行走在崭新、平整、灰白色的水泥路面上。

阳光洒下,路面反射着柔和的光泽。再也看不到往日 车辙深陷、尘土飞扬 的景象。马车牛车行驶其上, 又快又稳, 几乎听不到颠簸的噪音。

街道两旁,挤满了闻讯而来的百姓,人人脸上都带着惊奇、喜悦的笑容。

“陛下万岁!”

“这路真好! 俺老婆子走路都不怕崴脚了!”

“你看这地面, 光溜溜的, 娃娃们都能在上面打滚了!”

几个顽皮的孩童,兴奋地在光滑的路面上追逐嬉戏,摔倒了也不哭, 嘻嘻哈哈地爬起来继续跑。

一个老商人抚摸着路边坚硬的路缘石,感慨万千:“神奇!太神奇了! 这龙首原的水泥,真是神物啊! 以后下雨天,再也不用担心货物被泥水浸坏了! 这路… 能造福百年啊!”

李世民看着这万象更新的景象,听着百姓们发自肺腑的赞叹,心潮澎湃,豪情万丈!

他转过身,对紧随其后的房玄龄、杜如晦、马周等重臣,朗声笑道,声音传遍整条街道:

“玄龄!克明!马周! 你们看! 这,就是朕想要的大唐!”

“这,就是新政的力量!”

“这,就是… 朕与百姓, 共同开创的… 盛世前程!”

“传朕旨意! 长安城内, 大庆三日! 与民同乐!”

“陛下圣明! 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与百姓的欢呼声, 如同山呼海啸, 响彻云霄!

金色的阳光,洒在崭新的水泥大道上,洒在李世民意气风发的脸庞上,也洒在了每一个长安百姓充满希望的笑脸上。

一条通往强盛与繁荣的康庄大道,已在脚下,笔直地向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