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 第273章 举潮涌惊朝堂 帝急召贤定新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3章 举潮涌惊朝堂 帝急召贤定新规

两仪殿内,李世民与李孝恭君臣二人,尚在对着那份墨香未散的《大唐报》啧啧称奇,沉浸在那首“秦时明月汉时关”的雄浑与“肉香终散长安寒”的温情所带来的复杂震撼之中。

“陛下!陛下!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殿外骤然响起的惶急呼喊与凌乱脚步声,瞬间打破了殿内沉思的氛围。一名风尘仆仆、背插三根赤羽的百骑司信使,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进殿内,扑通跪地,气喘吁吁,双手高举一份插着羽毛的紧急军报!

“何事如此惊慌?!”李世民心头一凛,霍然起身。李孝恭也瞬间绷直了身体。

“陛…陛下!各道…各道驿站急报!”信使声音嘶哑,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通往长安的所有官道!所有驿站! 全部…全部爆满!人满为患!”

“什么?!”李世民和李孝恭同时失声。

信使喘着粗气,快速禀报:“是…是赶考的士子!寒门士子! 多得…多得如同蝗虫过境! 各地驿站马匹、房舍早已不敷使用,许多士子只能露宿道旁,啃着干粮,日夜兼程赶往京城! 据各路口卡粗略统计…此次前来应考新科举的士子,恐…恐不下两万之众!”

“两万?!”

李世民手中的报纸飘然落地,他瞪大了眼睛,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就连沉稳如山的李孝恭,也惊得倒吸一口凉气,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两万人?!那么多人?竟然有两万余人!

这怎么可能?!要知道,以往由世家门阀把持的科举,每次能有个三五百人应试,已是盛况!即便是太宗皇帝下诏求贤,规模最大时,也不过千人顶天!

这新科举的诏书才颁布多久?而且明确说了是首次试行,科目新颖(格物、算学、医工、武备等),并非传统的明经进士!怎么会…怎么会引来如此恐怖的人潮?!

“你…你确定是两万?不是两千?”李孝恭忍不住追问,声音都变了调。

“千真万确!国公爷!”信使肯定道,“只多不少!而且…而且看那些士子,并非全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许多人带着木工箱、药囊、算盘,甚至…还有人背着弓弩! 口音天南地北,但眼神…眼神都跟饿狼似的,冒着光!嘴里都念叨着…‘大唐报’、‘书局便宜书’、‘新科举是唯一出路’!”

瞬间,李世民和李孝恭都明白了!

是《大唐报》!是那廉价如土的书籍!是那首点燃寒门希望的边塞诗!是那公开的小吃秘方所展现的朝廷“与民共利”的新气象!更是…朝廷以铁血手段清算世家、推行摊丁入亩所展现的破除门阀、唯才是举的决绝姿态!

这一切,如同在干涸的河床下积蓄了百年的地下水,被猛地凿开了泉眼,瞬间喷涌成了淹没一切的洪流!

“天佑大唐…天佑大唐啊!”李世民猛地一拍御案,脸上的震惊迅速被一种前所未有的狂喜和激动所取代!他浑身都因兴奋而微微颤抖,“好!好!好!他娘的两万寒门英才!这是朕…这是我大唐前所未有的盛况!”

但狂喜只持续了片刻,巨大的现实问题便如冰山般撞来!

李世民猛地转向内侍,语速快得如同爆豆:“快!速传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立刻!马上!跑步进宫!”

“是!是!”内侍连滚爬爬地冲了出去。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人便气喘吁吁地赶到了两仪殿。他们显然也刚刚得知消息,脸上同样写满了极度的震惊与茫然,和意外惊喜,面带喜色的说道

“陛下!这…这两万士子…如何是好?”房玄龄最先稳住心神,但语气依旧急促,“贡院根本容纳不下! 现有的考官、胥吏人手,连维持秩序、登记造册都远远不够!更别提后续的命题、监考、阅卷、遴选!”

杜如晦眉头紧锁,补充道:“还有住宿、饮食、治安!两万人涌入长安,一旦安置不当,生出乱子,后果不堪设想!”

长孙无忌则面色复杂,既有对人才蜂拥而至的欣喜,更有对失控局面的担忧:“陛下,新科举本为打破垄断,选拔实干之才。但…人数如此之巨,良莠不齐,如何能保证选拔的公正与效率? 若处理不当,恐好事变坏事,徒耗国力,反损朝廷威信!”

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是一场幸福的灾难,一场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李世民在殿内快速踱步,目光锐利如鹰。突然,他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的光芒!

“尔等所虑,皆是实情!但!”他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危机便是机遇!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他看向三位重臣,语速飞快地下达指令:

“玄龄! 你总揽全局!立即以政事堂名义,发布紧急敕令!”

“一、开放长安所有官署空房、军营校场、乃至各坊闲置公廨,临时改为士子接待点与考场! 命京兆尹、金吾卫全力配合,维持秩序,保障饮食供应,绝不能让一个士子露宿街头,饿着肚子考试!”

“二、抽调六部、御史台、翰林院所有闲散官吏、书吏,乃至国子监学生,全部充任考务! 告诉他们,这是国之大考,人人有责!办好了,重重有赏!”

“三、征调城内所有客栈、酒肆,统一安排士子住宿,费用由少府监先行垫付!”

“克明!”李世民看向杜如晦,“你负责协调物资与安保!命户部紧急调拨钱粮,保障后勤! 命程知节、抽调精锐府兵,协助金吾卫,分区划片,日夜巡防,确保万无一失! 告诉将士们,这些士子,是大唐未来的脊梁,务必护其周全!”

“辅机!”最后,他看向长孙无忌,目光深邃,“你立刻去一趟国子监和新设的格物院!”

长孙无忌一愣:“臣去国子监?”

“对!”李世民重重道,“国子监内,如今汇聚了多少诸子百家的博士、大贤? 还有格物院里,那些精通算学、匠造、医理的新派学者?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现在,正是他们报效朝廷、施展所学的时候!”

他走到长孙无忌面前,沉声道:“你去告诉他们,新科举的考题,不能只靠我们这些老家伙闭门造车! 要他们根据各自专长,迅速拟定策问、实务题! 经学策论,由儒家博士负责;算学、策问,实物题,由格物院出题;医工、农事,匠造、格物,亦需专家命题! 题目要务实、新颖、能甄别真才实学!限期…三日之内,拿出初稿!”

长孙无忌眼中一亮,顿时明白了皇帝的深意:“陛下圣明!以此法命题,既能保证考题质量,又能让百家学者深度参与新政,一举两得!臣即刻去办!”

“还有!”李世民叫住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与绝对的信任,“你办完此事,立刻出城,去龙首原,见秦杨!”

“秦杨?”三人又是一怔。

“对!就是他!”李世民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这等翻天覆地的大事,怎能少了他秦族之人? 你去问他,这两万人的考试,该如何高效组织?如何防止舞弊?如何快速阅卷?甚至…考完之后,这骤然多出来的大量人才,该如何分派、使用、管理? 他龙首原不是最讲究流程、效率、标准化吗?让他给朕拿出个章程来! 告诉他,朕准他便宜行事,需要什么,朝廷全力配合!”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望着殿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万头攒动的盛况,语气充满了豪情与期待:

“这是一次大考!考的是两万士子的学问,更是考我大唐朝廷的智慧和能力!”

“世家已除,寒门崛起,此乃千古未有之变局!”

“朕,要与诸位爱卿,与天下贤才,与我那位秦兄麾下的奇人异士一起,”

“给这煌煌大唐,开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

“臣等遵旨!”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被皇帝的决心和气魄所感染,齐齐躬身,声音洪亮,眼中燃烧起昂扬的斗志!

三人迅速转身,冲出两仪殿,各自奔向自己的使命。整个长安城,仿佛一架骤然被推至最高转速的战争机器,开始为迎接这场史无前例的人才洪流而全速轰鸣!

李世民看向李孝恭,哈哈哈如何?第一次新科举的开始就是两万人,原本我和秦兄打算啊第一次不用那么苛刻的,按照以往的来就行,因为刚出新书和科举的新科目怕大家学习的来不及,没想到啊,哈哈哈哈

陛下!这秦族的人还真是样样俱到阿,按照如今陛下肯定会引领整个大唐的盛世的,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