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 第262章 朔州筑城迎互市 英公初会秦王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2章 朔州筑城迎互市 英公初会秦王面

朔州城。

这座位于大唐北疆,饱经战火洗礼的边陲重镇,在伪梁覆灭、梁师都被斩的消息传来后,并未立刻陷入狂欢,反而笼罩在一种奇特的、混合着希望、不安与巨大期待的寂静之中。

直到一支黑压压、旌旗招展、煞气与朝气并存的大军,簇拥着那面威名赫赫的“秦”字大旗,浩浩荡荡地开抵城下。

朔州城门大开,以刺史为首的留守官员和守将,带着敬畏与忐忑的心情,出城恭迎。当他们看到那位传说中的秦王秦哲,以及其身后那位威名震天下的老将翼国公秦琼、新晋悍将潞国公侯君集时,无不屏息垂首,大气不敢出。

秦哲并未过多寒暄,入城后的第一道命令,便简洁而有力:“即日起,朔州防务,由我军接管。 原驻军整编听调。城内政务,暂由刺史主持,但需配合我军一切行动。”

没有商量,只有命令。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朔州官员无人敢有异议,纷纷领命。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朔州城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狂暴而高效的活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

秦琼与侯君集各率一队精干人马,手持龙首原特制的户籍登记册和规划图纸,开始对朔州城及周边村镇进行彻底的户口清查与土地勘测。

“老人家,家里几口人?丁口几何?原有田亩多少?”秦琼亲自带队,态度虽严肃,却并无骄横之气,让原本惶恐的百姓稍稍安心。

“这块地是谁家的?可有地契?朝廷要征用筑城,按价补偿,或置换他处良田。”侯君集负责勘界,行事雷厉风行。

与此同时,在朔州城北门外,一片地势相对平坦开阔、临近官道且水源充足的区域,被秦哲亲自圈定为 “互市区域” 的选址。

机关张带着他麾下数百名龙首原红棍工程队,以及数千名被征召的朔州本地民夫和部分降军,如同庞大的工蚁群,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工作。

“划线!打桩!地基挖深三尺!”

“水泥!水泥搅拌好了没有?快!”

“砖窑加紧烧制!红砖要够!”

“了望塔的位置在这里!地基要用巨石!”

机关张光着膀子,顶着光头,身上的过肩龙纹身随着他挥舞手臂的动作仿佛活了过来,嗓门洪亮地穿梭在工地上,指挥若定。他带来的标准钢尺、水平仪、滑轮组、独轮车等工具,以及流水线作业、分工协作的模式,让所有朔州本地人看得目瞪口呆,效率之高,远超他们想象。

然而,最让朔州军民感到惊惧和不适的,正是这群龙首原红棍本身。

他们清一色的短发或寸头,许多人身上布满狰狞的纹身青龙、白虎、夜叉、罗刹…,言行举止带着一股子市井江湖的彪悍气,干活时号子喊得震天响,偶尔还会爆出几句粗口。他们与周围那些穿着传统麻布衣服、梳着发髻、神情拘谨甚至害怕的朔州本地百姓和民夫,形成了极其鲜明、近乎格格不入的对比。

“娘…那些人…好吓人…”有小孩被红棍的样貌吓得躲到母亲身后。

“嘘…小声点!他们是秦王的人…听说是从天上下来的天兵天将…”有老人低声告诫,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恐惧。

“天兵天将?我看像阎罗殿里跑出来的煞星…”有人窃窃私语。

本地百姓远远看着那些忙碌的红棍,不敢靠近,眼神中充满了好奇、畏惧,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疏离感。他们无法理解,为何朝廷的王爷,会任用这样一群…看起来比土匪还像土匪的人。

在这片繁忙与些许隔阂的景象中,有两个年轻的身影显得格外突出。

一个是越王李泰。这位年仅七岁的小胖子王爷,并没有待在安全的城内,而是兴致勃勃地跟在机关张屁股后面,手里拿着个小本子和炭笔,不时地问东问西:

“张师傅,这水泥为何能如此坚硬?”

“这滑轮组为何能省力?”

“互市的围墙为何要修成锯齿状?”

他聪慧好学,对格物之学充满兴趣,将这里当成了巨大的实践课堂。机关张虽然忙得脚不沾地,但对这位好学的王爷倒也耐心,抽空会解答几句。

另一个则是薛仁贵。年仅十五岁的他,身姿挺拔,手持那柄极为醒目的方天画戟,奉命带领一队红棍亲卫,在工地外围巡逻警戒,维持秩序。他神色严肃,目光锐利,虽年纪轻轻,却已有一股不容小觑的威势,让人不敢因其年少而有丝毫轻视。

就在互市工地初具雏形,地基夯实,围墙开始砌筑之时,一队风尘仆仆的人马,从南面官道疾驰而来。

为首者,是一位年约四十、面容坚毅、目光沉稳、身着戎装的中年将领。他并未穿着国公朝服,但顾盼之间自有大将威仪。正是受命前来接收、整编梁师都降卒,并作为战略预备队驻扎附近的英国公李积!

李积勒住战马,停在工地外围的一座小土坡上,远远地望着那片喧嚣忙碌、尘土飞扬的工地,以及工地上那些造型奇特、行动高效、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红棍们,眼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震惊与好奇。

他早已听闻秦哲及其麾下“秦族”的种种传奇事迹:泾阳救驾、献粮赈灾、研制新物、剿灭梁师都…但耳闻终究是耳闻。今日亲眼见到这群人工作的场面,感受到那股截然不同的精气神,才真正体会到何为“百闻不如一见”!

“这…便是秦王麾下的…‘红棍’?”李积喃喃自语,语气中充满了不可思议,“果然…迥异常人!”

他看到了光着膀子、纹身狰狞却指挥若定的机关张,看到了巡逻警戒、少年老成的薛仁贵,甚至看到了在工匠堆里钻来钻去、记录着什么的越王李泰…

这一切,都强烈冲击着他固有的认知。

“英国公?”一名副将低声询问,“是否要通传秦王殿下?”

李积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不必打扰秦王正事。我等自行过去看看。”

他策马缓缓走下土坡,向着工地行去。越是靠近,越是能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混合着汗水、尘土、水泥灰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昂扬斗志的气息。红棍们专注地工作着,甚至没人特意抬头多看他们这群明显是高级将领的人一眼,仿佛手中的活计才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

这种纪律性和专注度,让李积再次暗自心惊。

很快,便有负责警戒的红棍上前盘问。得知是英国公李积,立刻有人前去通报。

不多时,只见秦哲在一群人的簇拥下,从一片正在浇筑地基的区域走了过来。

李积立刻翻身下马,整理了一下衣甲,准备以臣子之礼参见这位名声赫赫、圣眷正隆的亲王。

然而,眼前的秦哲,却再次让李积愣了一下。

只见秦哲并未穿着亲王蟒袍或戎装,而是一身与周围红棍款式相近、只是材质稍好的玄色劲装,袖口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臂,脚上蹬着一双沾满泥点的皮靴。他头上是标志性的寸头,脸上带着些许尘土,手里还拿着一张画满标记的图纸。整个人看起来,不像是一位尊贵的王爷,更像是一位…深入一线的工程师或工头?

唯有那双眼睛,明亮、锐利、充满洞察力,顾盼之间,自然流露出一股上位者的威严和掌控全局的自信。

“末将李积,参见秦王殿下!”李积压下心中的异样,上前一步,抱拳行礼,姿态恭敬。

秦哲看到李积,脸上露出笑容,快走几步上前,伸手虚扶:“英国公不必多礼!久闻英公大名,今日总算见到了!一路辛苦!”

他语气爽朗亲切,丝毫没有王爷的架子,反而像是见到了一个神交已久的朋友。

李积直起身,感受到秦哲话语中的真诚,心中稍安,忙道:“殿下言重了。末将奉命整编降卒,驻防附近,听闻殿下已在朔州着手互市,特来拜见,听候差遣。”

秦哲笑着摆摆手:“差遣谈不上。英公来得正好,我正缺人手。你整编的那些降卒,若有老实肯干的,可以抽调一些过来,以工代赈,帮着修这互市城,也省得他们无所事事,生出事端。”

“末将遵命。”李积拱手应道,随即目光忍不住再次投向繁忙的工地,忍不住赞叹道:“殿下…这工程进度,实在惊人!末将一路行来,见这地基围墙,已初具规模,规划井然,前所未见。”

秦哲哈哈一笑,拍了拍身旁机关张的肩膀:“这都是我们龙首原机关组张巧手的功劳!他们有一套高效的施工法子。以后大唐修城筑路,都得按这个标准来!”

李积看向机关张,看到对方那骇人的纹身和光头,眼角微微抽搐,但还是客气地点头致意。机关张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显得有些吓人。

秦哲将李积的反应看在眼里,也不点破,转而问道:“英公,降卒整编可还顺利?可有刺头闹事?”

李积收敛心神,正色答道:“回殿下,还算顺利。梁师都既灭,其旧部大多心无战意。末将已甄别剔除了一批兵痞悍匪,余者打散编入各营,严加操练,尚算安稳。”

“很好。”秦哲点头,“不安稳的,该杀就杀,不用手软。安稳的,以后就是大唐的兵,好好待他们。以后这北疆的安宁,还需要他们出力。”

“末将明白。”

两人一边交谈,一边在工地上漫步。秦哲向李积介绍着互市的规划:哪里是交易区,哪里是仓储区,哪里是驻军营地,哪里是了望塔…思路清晰,考虑周详。

李积认真听着,心中对这位年轻秦王的观感,在不断地刷新。这位王爷,不仅拥有恐怖的武力和财富,在实务和战略布局上,也有着极高的天赋和远见。

他原本心中存有的那一丝因对方“出身不明”、“行事怪异”而产生的疑虑,在亲眼所见和亲身接触后,渐渐被叹服和认可所取代。

“有秦王殿下经略北疆,实乃大唐之幸,百姓之福。”李积由衷地说道。

秦哲笑了笑,意味深长地看着他:“北疆安宁,非我一人之功,更需如英公这般宿将鼎力相助。日后,或许还有更多要倚重英公的地方。”

李积心中一动,肃然道:“末将…定当竭尽全力,辅佐殿下!”

就在此时,一骑快马从朔州城内方向疾驰而来,一名信使翻身下马,冲到秦哲面前,单膝跪地,递上一封书信:“报!秦王殿下!王玄策王大人从突厥牙帐发来急信!”

秦哲目光一凝,接过信件,迅速拆开浏览。

李积注意到,秦哲在阅读信件时,嘴角缓缓勾起了一抹一切尽在掌握的满意笑容。

看完后,秦哲将信件递给李积:“英公也看看吧。王玄策,不辱使命。 突利可汗…已经点头了。”

李积连忙接过信件,快速阅读起来。当他看到王玄策详细汇报的谈判过程,尤其是如何利用“颉利”作为筹码迫使突利就范,以及最终达成的互市条款和坚决拒绝输出军械技术时,脸上不禁露出了震撼和钦佩之色!

“王少卿…真乃国士也!”李积惊叹道,“竟能于虎狼之穴,达成如此有利之协议!殿下识人之明,用人之胆,末将佩服!”

秦哲哈哈一笑,意气风发:“如此一来,万事俱备!”他转身,对着广阔的工地,猛地一挥手,声音充满了力量:

“传令下去!加快进度! 我要在最短时间内,看到这座‘朔州互市城’拔地而起! 让草原上的驼铃,尽快响彻这里!让大唐的货物,流通塞外!让北疆的百姓,自此安居乐业!”

“是!”周围众人,包括李积、机关张、薛仁贵等人,齐声应诺,士气高昂!

朔州城下,一座注定将改变整个北疆格局的互市要塞,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从蓝图变为现实。而英国公李积,也在这场初会中,彻底被纳入了秦哲的北疆战略体系之中,成为了其中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