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17章 被处死的淮安侯华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章 被处死的淮安侯华中

天幕上,朱迪钠的声音带着探究的意味,开始深入剖析李文忠之死的背景:

“李文忠在洪武十二年,被任命为大都督府左都督,与冯胜共掌全国军事。洪武十三年,大明改革军事制度,设立五军都督府,李文忠被委以重任,执掌左军都督府,其权柄和地位在武臣中一时无两,堪称军方第二号人物,仅次于魏国公徐达。”

“然而,随着马皇后在洪武十五年去世,情况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朱迪钠的语气变得凝重起来,“马皇后在世时,不仅是朱元璋的‘刀鞘’,某种程度上也是皇室与功臣集团,尤其是与李文忠这样兼具皇亲与重臣身份之人之间的润滑剂。她的离世,使得一些原本被缓和的关系,开始直接而尖锐地暴露出来。”

“李文忠与太子朱标关系密切,甥舅情深,他自然是铁杆的‘太子党’,坚定维护朱标的储君地位。但在朱元璋看来,一位手握重兵、在军中威望极高,且与太子过往甚密的军事统帅,其存在本身,是否会对皇权构成潜在威胁?尤其当朱元璋步入晚年,猜忌之心日重之时。”

“根据零星史料记载和后世学者的推测,”朱迪钠继续说道,“在洪武十五年到十七年这段时间里,李文忠与朱元璋之间,确实发生过多次争执。争执的焦点,可能涉及对北元用兵的策略、对待其他功臣的态度,甚至可能包括对太子身边势力的看法。”

“朱元璋是雄主,乾纲独断;李文忠是名将,自有主张,加之皇亲身份,有时难免直言进谏。一次次的争执,一次次的不被采纳甚至被斥责,无疑在两人之间划下了裂痕,也重重压在了李文忠的心头。”

朱迪钠的声音带着一丝惋惜:“我们无法确定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春天患上的具体是什么疾病。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长期的精神压力、郁郁不得志,以及来自最高统治者的猜忌和冷落,足以摧垮一个人的身心。中医常讲‘郁怒伤肝’,‘忧思伤脾’,长期的心结难舒,会导致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或许,李文忠所患之病并非绝症,但在这种‘心病’的沉重负担下,任何疾病都可能变得凶险,最终药石罔效。”

“历史上,因为失去君主信任,忧谗畏讥,最终抑郁而终的名将贤臣,难道还少吗?”朱迪钠的反问,敲击着每一个听者的心。

天幕下,奉天殿内。

朱元璋死死盯着天幕,听着那一条条分析,脸色变幻不定。他回想起李文忠近年来在自己面前愈发谨慎,甚至偶尔流露出的那种欲言又止的神情……难道,真的是自己的一次次斥责,一次次的猜忌,如同无形的刀剑,一点点磨灭了文忠那曾经的锐气与生机?

“咱……咱没有想害他啊!”朱元璋在心中无声地呐喊,“他是二姐夫唯一的儿子,是咱的亲外甥!咱训斥他,是希望他更谨慎,更明白咱的心意!咱怎么会……”

可天幕的分析,如同最冷静的法官,将另一种可能性赤裸裸地摆在了他的面前:也许你朱元璋并未亲手喂下毒药,但你那日益沉重的猜忌和毫不留情的打压,已然成了催命的符咒。

这种可能性,让朱元璋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心悸和前所未有的自我怀疑。如果真是这样,那他朱元璋,与历史上那些逼死忠臣良将的昏聩之主,又有何异?他日后,还有何面目去见待他恩重如山的二姐夫?

这种无声的鞭挞,比任何直接的指责都更让朱元璋难以承受。他放在龙椅扶手上的手,不自觉地用力,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白。

而殿下的徐达、冯胜等勋贵,听着天幕的分析,再悄悄瞥一眼龙椅上脸色铁青、眼神复杂的皇帝,心中更是寒意大盛。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李文忠尚且如此,他们这些“纯粹”的功臣,未来的命运又会如何?那天幕所说的,马皇后死后“刀鞘”不在,利刃出鞘……难道,真的要一语成谶了吗?

天空中的巨幕依旧高悬,它不提供确定的答案,只抛出冰冷的线索和残酷的可能性,任由其在这洪武十一年的夜晚,发酵出无尽的猜疑、悔恨与恐惧。

天幕上,朱迪钠的讲述进入了更具体的细节:

“与马皇后、皇长孙朱雄英的猝然离世不同,曹国公李文忠的病,持续了数月之久。根据记载,在此期间,洪武皇帝朱元璋曾多次亲临曹国公府探视,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为了救治这位功勋卓着的外甥,朱元璋更是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极为重视的安排——他特意指派了淮安侯华中长驻曹国公府负责李文忠的病情诊治事宜。”

“华中,作为与曹国公府关系密切、且深得朱元璋信任的侯爵(其父华云龙亦是开国功臣),由他来总揽此事,协调太医,保障用药,无疑体现了皇帝希望竭尽全力挽回李文忠生命的决心。然而,尽管帝眷如此深重,尽管集中了当时最好的医疗资源,李文忠的病情依旧日渐沉重,最终在洪武十七年三月,薨逝,年仅四十五岁。”

朱迪钠的声音在这里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格外凝重:

“然而,最令后世史家感到困惑和震惊的事情,发生在李文忠刚刚去世之后。沉浸在悲痛与怒火中的朱元璋,做出了一个极其不寻常的决定——他下令,将刚刚负责完李文忠治病事宜的淮安侯华中,先贬然后又处死!”

“哗——!”

天幕之下,一片哗然!

奉天殿内,从龙椅上的朱元璋到殿下的所有勋贵文武大臣,全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就连刚刚还在为李文忠之死悲伤不已的朱元璋本人,也猛地瞪大了眼睛,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

一个国公病逝,就处死一个负责其医疗的侯爷?!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如果说之前关于李文忠是抑郁而终的分析,还带着几分推测和无奈,那么未来朱元璋处死华中这个举动,就仿佛是在一片迷雾中投下了一颗炸雷,瞬间将“李文忠非正常死亡”的疑云,炸得浓重无比!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窃窃私语。

韩国公李善长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华中是他的亲信,与他关系极为密切,更是他派系中的重要人物。前日老曹国公李贞去世,朱元璋特意留下华中协助李文忠治丧,本身就是因为他与曹国公府关系密切。可转眼间,这天幕竟说华中被陛下处死了?!还是因为李文忠的病?

李善长脑子里飞速旋转:如果李文忠是正常病逝,陛下为何要杀华中?就算诊治不力,顶多是斥责、罚俸、降爵,何至于处死一个侯爵,那怕他已经是第二代了?这完全不合常理!除非……除非华中在李文忠的病情中,扮演了某种不光彩的、甚至是致命的角色!而陛下发现了这一点,才会在盛怒之下,不顾一切地将其处死!

连李善长这个被视为华中靠山的人都无法相信“正常死亡”的说法,更何况其他人?

徐达、冯胜、傅友德等勋贵武将,个个面色凝重,交换着惊疑不定的眼神。他们比文臣更清楚军中袍泽之情,也更了解朱元璋对真正看重之人的护短。处死华中,这背后蕴含的信息,让他们感到不寒而栗。

难道李文忠之死,真的另有隐情?而陛下处死华中,是为了灭口?还是为了发泄某种无法言说的愤怒和愧疚?

朱元璋本人也陷入了巨大的震惊和混乱之中。他无法理解未来的自己为何会做出如此酷烈、如此不合情理的决定!他确实会因为愤怒而杀人,但绝不会毫无理由地处死一个刚刚被委以重任的侯爵!这简直是在自毁长城,寒了所有功臣的心!

“华中……咱怎么会杀华中?”朱元璋喃喃自语,眉头紧锁,“除非……除非他真做了什么该死的事情……对文忠……”

一个可怕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在他心中升起,让他浑身发冷。

天幕之上,朱迪钠适时地提出了那个所有人都想问的问题:

“洪武皇帝为何会在李文忠死后,立刻处死负责其医疗的淮安侯华中?这突如其来的雷霆之怒,究竟源于何处?是华中玩忽职守?是用药失误?还是……这其中隐藏着更加不可告人的秘密?”

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天幕,等待着可能更加惊心动魄的揭秘。而奉天殿内的空气,已然凝固,仿佛暴风雨前的死寂。李善长甚至能感觉到,周围一些若有若无的目光,已经带着审视和猜疑,落在了他的身上。华中是他的亲信,若华中真有问题,那他李善长……

一滴冷汗,悄然从这位老臣的额角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