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团宠囡囡是厨神:我的苹果通古今 > 第41章 暖屋宴席凉热灶 至亲骨肉冷暖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章 暖屋宴席凉热灶 至亲骨肉冷暖知

卖菜分得的二百文钱,像一小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冯小芹坐立难安,又兴奋不已。这钱虽不多,却是她冯小芹自己种地、自己收获、自己“当家做主”挣来的!意义非同一般!

她捏着那沉甸甸的铜钱,脑子里飞快地盘算。暖屋宴,必须办!而且要办得风风光光!一来,堵住那些可能背后嚼舌根、说她分家过不好的人的嘴;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要让娘家人看看,她冯小芹离了刘家老宅,照样能把日子过起来,甚至过得更好!

她想象着爹娘和哥哥弟弟们坐在她收拾干净的堂屋里,吃着肉,喝着汤,夸她能干,羡慕她嫁了个好地方……那画面,光是想想就让她浑身舒坦。

“小山,你看,咱家第一笔进项!”她喜滋滋地把钱捧给刚进门的刘小山看,“我想着,办个暖屋宴,好好谢谢娘、大哥大嫂,还有帮忙收拾屋子的乡亲。顺便……也请我爹娘和哥哥弟弟来认认门,热闹热闹。”她故意把娘家人放在“顺便”的位置,眼睛却亮晶晶地看着丈夫,满是期待。

刘小山看着妻子难得一见的、带着点小骄傲的笑容,心里也软和,点头道:“是该谢谢娘和大哥他们。你娘家……路远,爹娘年纪大了,哥哥弟弟们也忙,来一趟不容易,要不……”

“容易!怎么不容易!”冯小芹立刻打断他,语气急切,“咱村不是有牛车吗?让大哥下次去镇上送货时,绕点路去接一下!他们肯定高兴!”她自动忽略了丈夫话里的犹豫,只挑自己想听的听。

刘小山见她兴致勃勃,不忍泼冷水,想着岳家若能来,妻子高兴也好,便道:“那行,你看着办。请客的肉和菜我去准备,粮食咱家还有。”

得了丈夫首肯,冯小芹更是干劲十足。她拿出足足一百文钱,精心置办了一份让她肉疼却又觉得无比体面的礼:五斤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一匹染得鲜亮的青底碎花细布、还有两包镇上有名的香甜糕点。她想着,先把这份厚礼送回去,爹娘哥哥们见了,还能不来?

她特意挑了个日子,坐着从村里租借的牛车,送她回娘家。一路上,她抱着礼物,心情雀跃,反复思索着到时候话该怎么说,才能既显得自己日子过得好,又不经意地流露出婆家的照顾和丈夫的体贴。

牛车颠簸着到了冯家村那处熟悉的、略显破败的院门前。听到动静,她娘冯婆子率先探出头,见到是她,脸上闪过一抹诧异,随即视线就黏在了她怀里的肉和布上。

“哎呦,小芹回来了?咋还带这么多东西?”冯婆子嘴上说着,手已经麻利地接过了肉和布,掂量了一下,脸上笑开了花。她大哥和大嫂、弟弟也闻声出来,围着牛车,目光热切地看着那些他们平日难得一见的“好东西”。

冯小芹享受着家人目光中难得的热情,压下得意,故作平常地说:“娘,大哥,小弟,我们村今年种了新菜,卖了些钱。这不,刚分了钱,就想着给你们送点来。我们分家单过了,收拾了新房,想请你们过去吃个暖屋酒,认认门。”

她刻意略去了“租借”的房子,只说“新房”,语气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炫耀。

然而,她预想中的热烈响应并没有出现。

她大哥拿起那包点心,拆开就吃,含糊道:“分家了?好事啊!早该自己过了,自在!这点心不错,镇上百味斋的吧?得不少钱?”

她弟弟则摸着那匹布,啧啧道:“姐,这布颜色正,给我做件新褂子过年穿正好!”

她娘把肉交给大儿媳拿去灶房,这才拉着冯小芹的手,话里话外却变了味:“小芹啊,你能想着娘家,娘心里暖和。可见你在婆家是真站住脚了,都能自己做主往娘家划拉东西了。这好,这好!”

冯小芹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划拉”这个词,听着怎么那么别扭?她忙道:“娘,不是划拉,是我自己种菜卖的钱……”

“哎,一样一样!”冯婆子打断她,拍着她的手,“你能挣钱,是本事。说明刘家没亏待你。这暖屋酒啊……”她话锋一转,面露难色,“路远,你爹腿脚不好,你哥你弟地里活计也忙,一大家子拖儿带女的,实在不好走动。你的心意,爹娘和哥哥弟弟都领了。这样,东西呢,我们留下,暖屋酒就算了,啊?等你以后日子更红火了,我们再去看你的大新房!”

她大哥在一旁帮腔:“就是,妹夫村子里不是有牛车吗?以后有啥好东西,托牛车常送来就是了,一样的!”

她弟弟啃着点心,头也不抬地附和:“嗯嗯,姐,下次多带点这种点心,真好吃!”

冯小芹的心,一点点沉下去,刚才的雀跃和热度,像被泼了一盆冰水,迅速冷却。她看着爹娘和兄弟理所当然地分吃着她的礼物,规划着下一次的“进贡”,却对她的邀请、她的新家毫无兴趣,甚至连一句“你一个人操持累不累”的关心都没有。

他们不是忙,不是不方便,只是觉得……不值得为她跑一趟。她的暖屋宴,比不上她哥地里的活,比不上她弟馋嘴的点心。

一股难以言喻的委屈和冰凉从心底蔓延开来。她张了张嘴,还想再争取一下,却发现自己喉咙发紧,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最后,她空着手,失魂落魄地爬上了牛车。她娘甚至还扒着车沿嘱咐:“小芹啊,回去跟女婿说,下次来,记得再割点肉,你爹馋肉了!”

牛车吱呀吱呀地离开冯家村,来时满怀的期待和礼物,去时只剩下一颗拔凉拔凉的心和娘家人理直气壮的索求。

回到平华村,冯小芹把自己关在屋里闷了半晌。刘小山叹了口气,没多问,只是默默地去准备暖屋宴要用的食材。

到了暖屋宴那日,冯小芹强打精神,做了几个拿手菜。她心里还存着一丝微弱的希望,也许……娘家人会突然改变主意来了呢?

然而,直到日头偏西,她娘家人连个影子都没有。

来的是婆婆刘周氏、大哥刘大山一家、李文慧带着两个孩子,还有王大力夫妇。婆婆带来了一床厚实暖和的新棉被,针脚细密;刘大山提来了两只肥嫩的野兔;李文慧带来了自己腌的咸菜和一篮子新鲜鸡蛋;王大力媳妇杨春草则送来了自家菜地里最早一茬的小葱和一个冬瓜。

没有花哨的言语,只有实打实的关怀和帮衬。

堂屋里,两张桌子拼在一起,饭菜热气腾腾。婆婆抱着小孙子,夸赞冯小芹菜做得好吃;王大力和刘大山、刘小山兄弟俩喝着粗茶,商量着开春在哪块地种新菜;李文慧爽朗地笑着,和杨春草聊着养孩子的趣事;孩子们围着那两只活兔子,嘻嘻哈哈……

没有人提她娘家为什么没来,甚至没有人多问一句。那种心照不宣的体贴,反而让冯小芹更加难受。

她看着眼前这一切,看着婆家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礼物、听着他们真诚的夸赞和热闹的家常,再想起娘家人那冷漠的推脱和贪婪的索要……冰与火的对比,如此鲜明,如此刺眼。

她低头扒着饭,鼻子一阵阵发酸。嘴里嚼着喷香的饭菜,却尝不出滋味,只觉得心里堵得厉害,又空落落的难受。

这顿她心心念念用来“显摆”和“证明”的暖屋宴,最终吃得她百感交集。那股一直支撑着她的、想要向娘家证明什么的劲头,仿佛一下子被抽空了,只剩下无尽的迷茫和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