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暖炉旁的分工刚敲定,袁泉就起身收拾东西——省城的货源对接和展销会物料都得提前筹备,耽误不得。

袁明把画好的初步设计图递给薛郎朗,又跟王刚交换了联系方式,笔在速写本上记个不停。

“这是刚出炉的荷花酥,用保温盒装着,路上饿了垫垫。”纯熙提着个印着荷花纹样的食盒走来,递给袁泉时特意叮嘱,“里面放了防潮的油纸,别压着,凉了也能吃,要是嫌硬,找个茶馆稍微蒸两分钟就行。”

“太贴心了,比我妈还细致。”袁泉接过食盒揣进包里,又冲薛郎朗抬了抬下巴,“省城那边有消息我第一时间给你打电话,货源清单三天内发过来,你让会计跟我对接就行。展销会的推介稿我来写,写完先给你过目。”

“不用给我看,你定就行。”薛郎朗送他们到山庄门口,看着姐弟俩驶远,才回头对等候的王刚和王小刚说,“走,回回廊烤烤火,咱们聊聊后续的事。”

回廊里的铜炉也烧得暖烘烘的,薛郎朗往藤椅上一坐,先给两人各扔了根烟:“整装的事定了,袁泉牵头抓总,咱们仨得把自己的担子捋顺——最关键的,就是你们俩别再往驾校的教练场跑了。”

王小刚刚点燃的烟“啪”地掉在地上,捡起来吹了吹:“不做教练?那驾校的学员咋办?这阵子天天排到马路牙子,我跟王刚轮着带,都快把嗓子喊哑了。”

“早给你们安排好了。”薛郎朗踢了踢炉边的炭火,“王刚之前联系的那个地区驾校老教练,不是说这月就回都川吗?我让会计昨天跟他谈妥了,月薪比地区高五十,今天就去驾校报到。另外再招两个年轻学徒跟着学,以后教练团队就交给他带。”

王刚皱着眉翻小本子:“新教练是靠谱,但驾校的账、学员档案这些,总得有人盯吧?之前都是小翠记的。”

“这就是我要跟你们说的分工。”薛郎朗坐直身子,“从今天起,小翠专职管驾校的日常运营——学员报名、教练排班、账目核对,都归她管。你俩辅助袁泉将家装城那边的第一枪放好,袁泉需要对接本地施工队的时候,你帮着搭线,毕竟你在都川的人脉比我熟。”

他又看向王小刚:“刚子,你别沾驾校的事了。之前说的那个木工师傅,你抓紧落实,最好这两天就带他来山庄聊聊,咱们成立个专门的木工组,以后整装的柜子、吊顶都靠他。另外,袁泉从省城拉货过来的时候,你负责接货、盘库,跟仓库的人对接清楚,别出岔子。”

“那驾校的学员要是问起我俩咋办?”王小刚挠头,“好多人都是冲我跟王刚的名声来的。”

“简单。”薛郎朗笑了,“你俩抽空去驾校露个脸,跟学员说清楚,新教练是地区来的老资格,技术比咱们硬,我跟王刚现在要忙更大的事——以后他们装修房子,直接找咱们,还能给优惠。这不就把驾校的客源,引到整装业务上了?”

王刚眼睛一亮,立刻在本子上记下来:“我明天就去驾校跟新教练交接,把学员的习性、常出的问题都跟他说透。对了,家装城的报价单,我是不是得跟袁泉那边对一下?”

“不用你跑。”薛郎朗摆手,“袁泉会把省城的进货价发过来,我让灯具城的会计汇总成报价单,你到时候直接用就行。我只抓两件事:一是整装的材料质量,二是新城区的政策动向,剩下的全交给你们俩。”

“你就这么信得过我们?”王小刚叼着烟笑,“不怕我俩把事儿办砸了?”

“怕就不找你们合伙了。”薛郎朗拿起暖炉上的茶壶倒茶,“驾校刚开的时候,我把账本扔给王刚,从没出过差错;灯具城缺货,你连夜开车去地区拉货,也没喊过累。你们的执行力,比我自己盯还放心。”

王小刚和王刚对视一眼,都笑了。

炭火映着三人的脸,远处荷花山庄的灯笼亮了起来,暖黄的光洒在回廊上。

王小刚掐灭烟:“行,那我明天一早就去堵那木工师傅,带两斤酱牛肉去,保准把人请来。”

“我明天跟新教练交接完,就去跑一趟古寨那边,看看在建的新房有多少,提前摸个底。”王刚合上小本子,眼里全是干劲。

薛郎朗看着两人的背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茶是刚泡的红茶,暖到肚子里,比炉火还舒服。

自己把担子交出去,不是偷懒,而是找对了并肩的人——有袁泉抓整装的运营,有王刚和王小刚守着驾校和本地的根基,他才能安心盯着新城区的大方向,这盘棋,才算真的活了。

次日,暮色刚漫过青峰山,荷花山庄的“清风阁”就亮起了暖灯。

薛郎朗站在包厢门口候着,手里攥着刚打印好的简易计划书——这是他熬了半宿,把驾校、灯具城的营收数据和新城区猜想整理出的雏形。

墙角铜炉烧得正旺,桌上的清蒸荷塘鲤冒着热气,荷叶的清香混着炭火味,倒比寻常宴席多了几分实在。

“薛老板这地方,越来越有烟火气了。”周易副县长的声音从廊下传来,他裹着件深蓝色中山装,身后跟着拎公文包的秘书,“刚从工地回来,一身土,正好借你这清净地儿歇歇。”

“县长大人能来,是我这儿的福气。”薛郎朗连忙迎上去,接过秘书手里的外套搭在衣架上,“知道您忙得脚不沾地,特意让厨房做了些清淡的,都是山庄自己种的菜,吃着放心。”

纯熙端着泡好的龙井进来,给两人各斟了一杯:“周县长,这茶是今年的新茶,薛郎朗特意托人从杭州捎来的,您尝尝。”

周易呷了一口,指尖敲了敲杯沿:“你这两口子,做事就是周到。说吧,今天请我来,不光是吃顿饭这么简单吧?”

薛郎朗也不绕弯子,把桌上的计划书推过去:“周县长,我想成立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专门承接新城区的建设工程——不管是学校、医院的大楼,还是后续的商品楼盘,我都想接。”

周易的目光落在计划书上,手指在“资金储备”一栏停住了:“你有这个底气?开发不是小打小闹,一中新校区的教学楼,光地基就得投几百万,你那点家底够吗?”

“我做了两手准备。”薛郎朗往前凑了凑,“一是我手里的荷花山庄、驾校、灯具城,这半年纯利攒了一百多万,足够启动;二是我跟省城的袁氏建材达成了合作,他们不仅能垫资供材料,还愿意入股,资金链绝对稳。”

秘书在一旁补充:“袁氏建材我有印象,在省城做了二十年,信誉不错。上个月地区建材展销会,他们还是协办方。”

周易的神色缓和了些,翻到“团队规划”页:“资金够了,人呢?盖大楼不是搭棚子,得有靠谱的施工队和技术员。”

“这您放心。”薛郎朗胸有成竹,“王刚认识一批从省建退休的老工程师,手艺过硬,我已经请他们来当技术顾问;施工队我联系了地区的正规工程队,签了保底协议,保证按国标施工。而且我不搞‘皮包公司’,会注册实体开发公司,把资质办齐全,接受县里的监管。”

听到“按国标施工”,周易终于放下了计划书,端起酒杯敬了薛郎朗一杯:“你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新城区是都川的脸面,尤其是都川一中、县医院这些民生工程,质量绝不能出半点差错。之前有外地开发商想来接手,我都没松口——不是信不过他们,是怕他们赚快钱,砸了都川的招牌。”

薛郎朗连忙碰杯:“我土生土长的都川人,山庄、驾校都在这儿,不可能拿自己的名声开玩笑。您要是信得过我,我立军令状:所有工程都请第三方监理,材料进场要验,施工过程要查,竣工后要过三关,绝不让豆腐渣工程出现在新城区。”

“我信你。”周易一口饮尽杯中酒,“其实新城区的规划,早就定在古寨那边了,第一步就是迁都川一中,放在新城区核心位置,接着是县医院、政府大楼,最后配套商品楼盘。这些工程,我正愁找不到靠谱的本地企业接手——外地开发商报价虚高,还容易出现监管漏洞。”

薛郎朗眼睛一亮:“那您的意思是?”

“你先把开发公司的资质办下来。”周易给出准话,“我让建委的人给你开辟绿色通道,资料齐了三天内批。一中新校区的招标下个月启动,你带着公司资质去报名,只要报价合理、方案靠谱,我力挺你。”

“太感谢您了!”薛郎朗激动地起身,“我明天就去跑手续,后天把袁氏建材的人叫来,一起完善投标方案。”

“别高兴太早。”周易摆摆手,“我丑话说在前头,中标后要是敢偷工减料,不管你生意做得多大,我都让你在都川站不住脚。”

“您放心!”薛郎朗郑重承诺,“我会把工程进度表贴在县政府门口,接受全县人的监督。而且我搞的全屋整装业务,正好能跟楼盘开发配套——业主买了房,直接找我的公司装修,省心省力,也能带动更多就业。”

周易笑着点头:“你这是要做产业链啊,想法不错。新城区建设需要你这样的实干家,只要你好好干,县里会给你最大的支持。”

宴席散后,薛郎朗送周易到山庄门口,看着县政府的车消失在夜色里。

纯熙裹着厚外套走过来,把热水瓶塞进他手里:“事情成了?”

薛郎朗握紧她的手,往暖炉房的方向走:“成了一半。接下来要跑资质、做标书、对接施工队,有的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