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尽头处矗立着一座三层木制小楼,正是聚宝阁。
它通体采用榫卯结构,不见一根铁钉,深褐色的木材历经岁月洗礼,纹理间满是时光的痕迹。
飞檐翘角如展翅欲飞的仙鹤,檐下悬挂的铜铃随风轻晃,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典型的京都建筑风格,一看便知已有不少年头,在周遭现代化建筑的映衬下,更显古朴雅致。
薛郎朗迈步走近,推开那扇雕花木门,一股淡淡的檀香扑面而来。
与想象中古玩店的富丽堂皇不同,聚宝阁内部满是古色古香的韵味。
深色的木质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古玩,从青铜器到陶瓷器,从书画到玉器,每一件都配有精致的木牌标注。
墙上挂着几幅古画,笔触细腻,意境悠远。店内人声鼎沸,却不嘈杂,大家都保持着对古玩的敬畏。
刚一进门,一位身着青色长衫、面带微笑的伙计便快步上前,手中端着一杯温热的茶水:“这位客官,您请用茶。慢慢看,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那热情的态度,让人心里暖暖的,瞬间驱散了初来乍到的陌生感。
店内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人群大致分为三类。
一部分人神情专注,目光在各类古玩上仔细打量,时不时还拿出放大镜查看,他们大多是经验丰富的古玩爱好者,不少人是奔着聚宝阁设立的 10 万打假奖金来的,希望能凭借自己的专业眼光找出赝品,赢得奖金。
还有少部分人略显拘谨,面对琳琅满目的古玩有些不知所措,一看就是刚接触古玩的小白,之所以选择来聚宝阁,是因为信任聚宝阁的招牌,虽说在这里想捡漏几乎不可能,但至少能保证不会买到假货。
而大部分人则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的,他们围在鉴定区周围,看着专业人士鉴定古玩、辨别真假,从中学些古玩知识,也算是一种乐趣。
薛郎朗刚找了个位置站定,就看到鉴定区围满了人,好奇心驱使下,他也挤了过去。只见一位手拿折扇、留着山羊胡的老者站在桌前,老者年逾六十,精神矍铄,眼神锐利,他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清代的青花缠枝莲纹杯。
老者先是用折扇轻轻敲了敲杯子,侧耳倾听声音,随后又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杯子的釉色、纹饰和底足。
片刻后,老者放下放大镜,缓缓开口,声音洪亮:“这杯子虽说外观看着像清代的,但仔细看就能发现问题。你们看这釉色,虽然仿得很像,但光泽过于明亮,少了清代古瓷那种岁月沉淀下来的温润感;再看这纹饰,缠枝莲的线条虽然流畅,但花瓣的层次感不足,笔触也略显生硬,没有清代工匠那种娴熟的技艺;还有这底足的落款,字体虽然模仿了清代官窑的风格,但笔法不够沉稳,有些漂浮。依我看,这杯子是件赝品无疑。”
周围的人听了老者的话,纷纷点头附和,有人还拿出相机拍照,准备记录下这 “打假成功” 的时刻。
聚宝阁开业至今上百年,一共打假成功的也就三次,无一不是古玩行业中的大家,名声在外的人。
“我的天,这老爷子要是真鉴定对了,那可就是聚宝阁百年来第四个打假成功的人了!” 人群中,一个穿着休闲装、背着双肩包的年轻小伙儿忍不住压低声音惊呼,手里的相机还举着,镜头紧紧对着鉴定桌,“你们还记得上一个成功的是谁不?就是二十年前那个能‘闻瓷断代’的刘玉城先生啊!”
这话一出,旁边几位年纪稍长的人立刻点头附和。一位戴着老花镜、手里攥着个小巧紫砂壶的老者接过话茬:“怎么能不记得!刘先生那可是瓷器界的活字典,当年他来聚宝阁,就看了一眼那只号称‘宋代汝窑盏’的物件,没拿放大镜,也没敲声,就凑过去闻了闻釉面的土腥味,直接说那是民国仿品。后来店家请了三位故宫的专家来复核,结果跟柳先生说的分毫不差!从那以后,谁都知道聚宝阁的东西经得起推敲,想在这儿找出赝品,比登天还难!”
“可不是嘛!” 站在一旁的中年男人也忍不住插话,他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古玩鉴定手册,显然是个资深爱好者,“除了柳玉城先生,五十年前还有位叫周鹤亭的老先生,那可是青铜器鉴定的泰斗!当时聚宝阁收了一件商代的青铜爵,周老先生来看了之后,说那爵的纹饰是后刻的,底座还有修补的痕迹,算不上真品。后来经过多方鉴定,还真跟周老先生说的一样!要知道,周老先生一辈子鉴定过的青铜器没有上万也有八千,能被他挑出毛病的物件,那绝对是实锤的赝品。自那以后,聚宝阁更是把鉴定流程细化了好几倍,想蒙混过关难上加难!”
“还有更厉害的呢!” 一个头发花白、拄着拐杖的老奶奶也加入了讨论,她虽然年纪大了,但说起古玩来眼睛里满是光彩,“我年轻的时候听我父亲说过,六十多年前有位叫苏曼卿的女先生,那可是书画鉴定的高手!当时聚宝阁挂了一幅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仿品,大家都以为是真迹,苏先生来了之后,就看了看笔墨的浓淡和纸的老化程度,就说那是清代的仿品。后来她还指出了仿品里几处不符合元代绘画风格的细节,比如山石的皴法和树木的勾勒方式,说得头头是道。最后店家去查了这幅画的流传记录,果然是清代一位画家仿的!苏先生那种火眼金睛,在当时的古玩界可是独一份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语气里满是对这三位古玩大家的敬佩。大家心里都清楚,能在聚宝阁打假成功的,无一不是在各自领域深耕几十年、拥有火眼金睛的顶尖人物。
如今这位山羊胡老者要是真能鉴定出这清代青花缠枝莲纹杯是赝品,那他的名字恐怕很快就要传遍整个古玩界了。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鉴定桌,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错过接下来的精彩时刻。
就在众人屏息等待店家取奖金时,二楼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嗒嗒声顺着木质楼梯蔓延下来,打破了鉴定区的寂静。
只见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缓步走下楼梯,他身着一袭藏青色暗纹唐装,衣料质感细腻,领口袖口的盘扣精致考究。
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镜腿末端还坠着一根细细的金链子,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添了几分儒雅之气。
他左手端着一只小巧的紫砂壶,壶身温润如玉,壶嘴、壶把线条流畅,一看便知是年代久远的名家之作,右手食指轻轻搭在壶盖上,指尖偶尔摩挲着壶身的纹路,神态从容不迫。
“这不是吴应贵大师吗!” 人群中有人低呼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