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若弼:隋初“诈敌战神”!凭“藏船+佯动”连环套路,悄渡长江破陈朝
贺若弼谋划攻打京口,先用老弱马匹大量收购陈朝的战船,然后偷偷藏起来;又买了五六十艘破旧战船,故意放在河道里。陈朝人侦察到后,以为隋朝根本没有像样的战船,放松了警惕。
贺若弼又下令,长江沿岸的守军在交接换防时,必须集中到广陵,插满旗帜,营账遍布原野。陈朝人看到这阵仗,以为隋朝大军要进攻,赶紧调兵遣将防备;可次数多了,才知道只是守军换防,之后就再也不戒严了。他还经常带兵在江边打猎,人马喧闹,故意制造动静。等到真正渡江进攻时,陈朝人完全没察觉,隋军顺利登陆。
冯梦龙点评:
贺若弼攻打京口时,陈朝的任忠向陈后主献计:“兵法说‘进攻方贵在速战速决,防守方贵在稳重坚守’。现在国家粮草充足、兵力齐全,应该坚守台城,沿着淮河设立栅栏。北方军队来了,别跟他们正面交战,分兵切断长江航道,不让他们互通消息。给我一万精锐士兵、三百艘金翅战船,顺江而下直扑六合。隋军大军肯定会以为渡江的将士被我们俘虏了,士气自然受挫。淮南的百姓,大多和我相识,现在听说我去,肯定会纷纷响应。我再扬言要去徐州,切断他们的退路,这样隋军不用攻打就会自行撤退,这是绝佳的计策!”可陈后主不听,最终陈朝灭亡。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长江天险+陈军设防”困局,关键在“虚实连环+疲敌懈敌+突袭破局”
贺若弼能顺利渡江破敌,核心逻辑是“不硬攻天险,靠‘造假象+疲敌心+抓时机’,一步步瓦解陈军防备,实现突袭”:
- 虚实造假,迷惑认知:藏起好船、展示破船,让陈军误以为隋军无渡江能力;
- 反复佯动,疲敌懈敌:借换防搞大场面、江边打猎造声势,让陈军从“紧张戒备”变成“习以为常”,逐渐丧失警惕;
- 抓住盲区,突袭渡江:在陈军被连环套路麻痹后,趁其毫无防备时悄悄渡江,打其措手不及。
二、核心启示:遇“壁垒森严+对手警惕”,别硬闯,用“连环佯动+疲敌懈敌”取胜
这种“以诈破防、以智渡江”的思路,对现代商业竞争、职场攻坚、谈判博弈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商业竞争遇“行业壁垒+竞品严防”:比如想进入某个赛道,竞品占据核心资源、防备严密,别正面硬闯。像贺若弼那样:“用‘次要业务试水、展示非核心短板’的假象(如放破船),让竞品低估你的实力;通过‘频繁合作洽谈、局部市场试探’的佯动(如换防造势),让竞品反复戒备后逐渐疲惫;等竞品放松警惕,集中核心资源快速突破(如渡江突袭),抢占关键市场”;
- 职场攻坚遇“流程壁垒+阻力严防”:比如推进创新项目,面临固化流程、阻力方戒备,别盲目硬推。可以说:“用‘按部就班推进、展示常规方案’的假象(如放破船),降低阻力方警惕;通过‘多轮意见征询、小范围试点’的佯动(如江边打猎),让阻力方逐渐适应、放松戒备;趁流程松动、阻力减弱的时机,快速落地核心创新点(如渡江突袭),实现项目突破”;
- 谈判博弈遇“底线壁垒+对手严防”:比如谈判中对手坚守底线、防备严密,别强行施压。可以说:“用‘次要利益让步、展示有限筹码’的假象(如放破船),让对手放松警惕;通过‘多轮无关议题拉扯、反复试探边界’的佯动(如换防造势),让对手疲惫松懈;抓住对手注意力下降的时机,精准抛出核心诉求(如渡江突袭),争取有利条件”。
简单说就是:“面对壁垒森严、对手警惕的情况,硬闯只会碰壁。关键是用连环佯动让对手‘习以为常’,用虚实套路让对手‘误判局势’,等对手疲惫松懈时,精准发力实现突破。同时要吸取陈后主的教训,面对关键策略,别盲目拒绝,要理性判断核心价值,避免因决策失误陷入绝境。”
【原文】贺若弼
贺若弼谋攻京口,先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置于渎内。陈人觇之,以为中国无船。又令缘江防人交代之际,必集广陵,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既而知之,不复戒严。又缘江时猎,人马喧噪。及是济江,陈人遂不知觉。
按:贺若弼攻京口。任忠言于陈主曰:“兵法:‘客贵速战,主贵持重。’今国家足食足兵,宜固守台城,缘淮立栅。北军虽来,勿与交战。分兵断江,勿令彼信得通。给臣精兵一万,金翅三百艘,下江径掩六合。彼大军必谓其渡江将士已被俘获,自然挫气。淮南之人,与臣旧相知悉。今闻臣往,必皆景从。臣复扬声欲往徐州,断彼归路,则诸军不击自去。此良策也!”陈主不从,以至于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