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晚星入婉怀 > 第184章 一家三口常出游,留下美好回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4章 一家三口常出游,留下美好回忆

“婉·生活美学馆”的运营逐渐步入正轨,在晓琳的得力管理和苏婉的远程把控下,以其独特的定位和温馨的氛围,很快在城西梧桐里站稳了脚跟,吸引了一批稳定的客源。苏婉肩上的担子稍稍减轻,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而东方夜践行着他“减少工作,多陪家人”的承诺,将周末和假期神圣地划归为家庭时间。于是,“一家三口出游”成了他们生活中最频繁也最令人期待的固定节目。

这些出游并非总是需要精心策划的远行,更多时候,是随心所欲的短途之旅,或者仅仅是城市一角的探索。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六,他们驱车去了市郊的一个湿地公园。那里有蜿蜒的木栈道穿过大片芦苇荡,湖水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偶尔有白鹭掠过水面,激起圈圈涟漪。

小念像一只被放出笼子的小鸟,沿着栈道欢快地跑在前面,不时停下来,指着某只水鸟或者一朵奇特的野花,大声地招呼后面的爸爸妈妈快看。

“爸爸,妈妈,你们快点!”小念回过头,小脸因为奔跑和兴奋红扑扑的。

东方夜和苏婉相视一笑,手牵着手,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东方夜另一只手还拿着苏婉的遮阳帽和她喝了一半的水瓶,动作自然无比。

“慢点跑,小念,看着脚下。”苏婉温柔地提醒。

东方夜则用他沉稳的声音补充:“注意安全。”

走到一处视野开阔的观景平台,小念扒着栏杆,睁大眼睛看着远处的水鸟群。东方夜站在他身后,大手轻轻放在他的小肩膀上,以一种保护的姿态。苏婉拿出手机,悄悄记录下这父子俩的背影——高大的父亲,小小的儿子,在广阔的自然背景下,构成一幅充满安定感的画面。

“妈妈,快给我们拍照!”小念发现后,立刻转过身,笑嘻嘻地搂住东方夜的腿。

东方夜配合地弯下腰,将儿子抱起来,让他坐在自己的臂弯里。小念熟练地搂住爸爸的脖子,对着苏婉的镜头露出缺了一颗门牙的、灿烂无比的笑容。东方夜虽然表情依旧不算丰富,但眼神里的柔和与纵容,却比任何笑容都更具感染力。苏婉按下快门,将这一刻的温馨定格。

他们沿着栈道慢慢走,东方夜会指着一些植物,告诉小念它们的名字和特性,虽然有些名字听起来很专业,小念未必能懂,但他听得很认真。苏婉则会捡起一片形状漂亮的落叶,或者一朵掉落的小野花,递给小念,教他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形状。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水汽的味道,混合着家庭的欢声笑语。

另一次,他们去了一个以手工陶艺体验闻名的小镇。在充满陶土气息的工作室里,系上围裙,一家三口围坐在陶艺机前,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制作最简单的陶坯。

小念弄得满手满脸都是泥浆,却乐不可支,努力地想把他那一团泥巴变成“宇宙飞船”。苏婉耐心地捏着一只小碗,边缘总是不够圆润,她却享受这种专注手工的过程。东方夜则展现了他惊人的掌控力,虽然也是第一次接触,但他手下的陶土似乎格外听话,很快便成型为一个线条流畅、器形端正的花瓶雏形。

“爸爸好厉害!”小念崇拜地看着东方夜手下渐渐成型的花瓶。

苏婉也笑着赞叹:“没想到你还有这个天赋。”

东方夜看着自己沾满泥浆的手,和眼前这个算不上精美却让他颇有成就感的花瓶,嘴角微扬:“看来除了做生意,我还能靠这个养家。”

一句难得的玩笑,让苏婉和小念都笑了起来。最后,他们各自在作品上刻下了名字和日期,约定好等烧制完成,要把它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这个共同完成的手工作品,承载的不仅是陶土,更是一段笨拙却快乐的亲子时光。

他们还去过科技馆,东方夜耐心地给小念讲解简单的科学原理;去过历史博物馆,苏婉温柔地给儿子讲述古老的故事;甚至在某个初夏的傍晚,只是简单地开车到城市边缘的山坡上,铺开野餐垫,一起看了一场壮丽的日落。看着太阳一点点沉入远方的地平线,将天空渲染成瑰丽的橘红色和紫色,小念靠在东方夜怀里,苏婉依偎在东方夜身侧,那一刻,无声胜有声,满满的幸福在心中流淌。

每一次出游,东方夜都尽可能地亲力亲为,从规划路线到准备物品,甚至学习如何给孩子拍出更好的照片。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只能从报告中了解儿子成长的父亲,他通过一次次具体的陪伴和互动,实实在在地参与着小念的童年。

这些出游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存储在手机里的照片,或者一件件带回来的小纪念品。它们更像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被温暖的亲情串联起来,成为家庭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让小念的童年充满了具体可感的父爱和家庭温暖,也让苏婉和东方夜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之余,不断地为他们的感情账户存入名为“共同经历”的宝贵财富。

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但车厢内,一家人的心却靠得越来越近。这些短暂抽离日常的时光,如同一次次充电和润滑,让他们以更饱满的爱意和更紧密的联结,回归到生活的常态中去,并将那些美好的回忆,化作继续前行的温柔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