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决心救援徐州,兵分两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关羽、张飞及平原主力,大张旗鼓南下,吸引曹操注意力;另一路,则是赵云肩负的秘密使命——单骑潜入徐州,说服盘踞在开阳的黄巾余部首领臧霸,共同抗曹。
临行前,刘备紧握赵云双手,再三叮嘱:“子龙,此行凶险,远胜沙场。臧霸乃草莽枭雄,性情难测,务必见机行事,安全为上!事若不成,速退!”
“主公放心!云自有分寸!”赵云慨然领命。他挑选了十余名精于骑射、身手矫健且机警过人的原“白马义从”老兵,人人轻装简从,携带刘备的亲笔信和些许金银作为觐见之礼,趁着夜色,悄然离开平原,绕开曹操大军可能行进的路线,向东南方向的徐州潜行而去。
一路上,所见景象触目惊心。越靠近徐州,越是荒凉。村庄被焚毁,田地荒芜,随处可见倒在路旁的百姓尸骸,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和尸臭。偶尔遇到小股曹军斥候或趁火打劫的溃兵流寇,赵云等人皆小心避开,不愿节外生枝。众人的心情都无比沉重,对曹操的暴行更加愤慨。
几经周折,赵云一行终于进入了徐州琅琊郡地界,靠近臧霸势力范围的开阳山区。这里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赵云命大部随从在山外隐蔽接应,自己只带了两名最得力的亲兵,扮作流民模样,向山中臧霸的营寨摸去。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县人,本是徐州豪强,因故落草,后收拢黄巾余部,占据开阳等地,拥兵数万,是徐州境内一股不可忽视的地方势力。此人骁勇善战,颇讲义气,在乱世中自成一方势力,既不买陶谦的账,也对曹操的招揽虚与委蛇。
经过一番周折,甚至险些与巡山的喽啰发生冲突,赵云等人终于被带到了臧霸的山寨聚义厅前。
聚义厅内,火把通明。只见主位上坐着一条大汉,年约三旬,豹头环眼,面色黝黑,一部虬髯,不怒自威,正是臧霸。他左右站着几名头目,个个神情彪悍,打量着被带进来的赵云三人。
“跪下!见了我们臧大王,还不下跪!”一个小头目喝道。
赵云昂首挺立,不卑不亢,抱拳道:“在下常山赵云,赵子龙,奉刘玄德公之命,特来拜会臧将军!有要事相商!”
“常山赵云?”臧霸眼中精光一闪,上下打量着赵云,“可是在虎牢关前,与吕布大战数十合的赵子龙?”
“正是区区在下。”赵云坦然道。
厅内顿时一阵骚动。赵云的名声,经过虎牢关一役,早已传开,即便是藏身山林的臧霸也有所耳闻。
臧霸脸色稍缓,挥挥手让左右退开些:“哦?果然是条好汉!刘玄德派你来,所为何事?” 他并未让座,显然还存有戒心。
赵云从怀中取出刘备的亲笔信,双手奉上:“臧将军请观此信,便知端的。”
臧霸接过信,仔细观看。信中,刘备言辞恳切,先赞扬臧霸的威名和保境安民的义举,接着痛陈曹操为报私仇、屠戮徐州百姓的暴行,描绘了徐州的惨状,最后恳请臧霸以苍生为念,摒弃前嫌,与陶谦、刘备联军共抗曹贼,拯救徐州百万生灵。并承诺,事成之后,必向朝廷表奏其功,使其名正言顺镇守一方。
臧霸看信,脸色变幻不定。他虽割据一方,但毕竟是徐州人,对曹操的暴行亦有耳闻,心中不无愤慨。但他也是老江湖,不会轻易被一封信打动。
“刘玄德的好意,臧某心领了。”臧霸放下信,沉吟道,“然曹操势大,兵精粮足,我这点人马,与之抗衡,无异以卵击石。陶谦老迈无能,岂是曹操对手?刘玄德远在平原,又能有多少兵马?让我为你们火中取栗,臧某岂非自寻死路?”
赵云早料到有此一问,从容应答:“臧将军明鉴!曹操虽强,然其暴虐,已失民心!徐州军民,恨之入骨,皆愿死战!陶使君仁厚,深得士民爱戴。我主刘玄德,虽兵少,然有关、张、赵等将,上下用命,更兼仁义之名,天下归心!将军据险而守,熟悉地理,若与我等内外夹击,曹操岂能安枕?此非为他人火中取栗,实为将军自身计也!”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着臧霸:“若坐视曹操吞并徐州,将军以为,曹操下一步会容得下您这卧榻之侧的心腹之患吗?届时,将军独力面对曹操大军,又能支撑几时?唇亡齿寒之理,将军岂能不知?”
这番话,既有大义名分,又切中臧霸切身利害,可谓鞭辟入里。
臧霸闻言,虬髯抖动,陷入沉思。厅中其他头目也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赵云趁热打铁,继续道:“况且,我主刘公,并非让将军正面硬撼曹操。只望将军能在曹军后方袭扰其粮道,牵制其兵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待我主与陶使君主力击退曹军,徐州得以保全,将军便是首功!届时,将军名正言顺,坐镇一方,保境安民,岂不胜过如今这山林草寇之名?”
“草寇”二字,似乎刺痛了臧霸,他眼中闪过一丝不自然。他何尝不想洗白身份,堂堂正正?
良久,臧霸猛地一拍案几,震得杯盏乱跳:“好!赵子龙!你是个痛快人!话说得在理!曹操老贼,屠我乡里,此仇不共戴天!刘玄德仁德,俺也素有耳闻!就冲你赵子龙敢单骑入我山寨这份胆识,这个朋友,俺臧霸交了!”
他站起身,大声道:“传令下去!点齐兵马,准备干粮器械!咱们要会一会那曹阿瞒!”
“是!大王!” 众头目轰然应诺。
赵云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抱拳道:“臧将军深明大义,云代徐州百姓,谢过将军!”
“诶,谢什么!”臧霸大手一挥,“都是为了徐州父老!子龙兄弟,若不嫌弃,就在山寨盘桓一日,明日俺与你一同下山,共商破曹大计!”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赵云微笑应道。
当晚,臧霸设宴款待赵云。席间,臧霸对赵云的勇武和见识十分欣赏,两人相谈甚欢,竟有相见恨晚之感。赵云也借机向臧霸详细了解了徐州境内的地形和曹军的分布情况。
次日,臧霸果然点起一万精兵,与赵云一同下山。同时,他派出快马,向周边其他几股较小的割据势力发出倡议,共抗曹操。
赵云单骑说臧霸,成功为刘备争取到了一支强大的同盟军!这个消息,如同春风般迅速传开,极大地鼓舞了徐州军民的士气,也给气势汹汹的曹操,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
而此刻,曹操的主力,正与刘备、陶谦的联军在郯城一带对峙。一场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