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秦建国 > 第184集:打消村民和知青的顾虑,谣言止于智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4集:打消村民和知青的顾虑,谣言止于智者

王卫东被退回原籍,如同在靠山屯这潭看似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荡漾开后,水面虽逐渐恢复了平静,但一些沉渣却被搅动了起来,并未完全沉淀。表面上,知青点的风气为之一肃,剩下的知青们干活更卖力,言行也更谨慎了。然而,王卫东之前散布的那些消极言论,尤其是关于狩猎队和猎兽套杆的,却像无形的瘟疫,在某些角落悄悄潜伏、发酵。

“别看现在说得天花乱坠,真遇上红了眼的野猪、疯了的大熊,那拿套杆冲在最前面的,不就是个活靶子?”

“王卫东是走了,可他有些话,细想想,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咱这命,就这么不值钱?非得去跟牲口硬碰硬?”

这些窃窃私语,主要在少数胆怯或心有怨气的年轻屯民和个别知青心中徘徊,并未敢拿到台面上说,但那种疑虑和恐惧的气氛,却像夏日午后闷热的湿气,弥漫在空气里,不易驱散。尤其是狩猎队即将再次进山进行常规巡视和训练的消息传开后,这种隐忧更明显了。

秦建国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情绪。作为屯子里的领头人之一,他深知,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王卫东人被清退了,但他留下的思想毒瘤,必须彻底清除。而且,关于猎兽套杆的使用和狩猎战术,也确实需要一次系统、公开的说明和演练,既要打消大家的顾虑,也要统一战术思想,确保安全。

这天傍晚,收工后,秦建国没有立刻回家,而是找到了老支书秦万福和狩猎队的骨干猛子、虎子等人,在大队部开了个小会。

“老支书,猛子,最近屯里的一些闲话,你们听说了吧?”秦建国开门见山。

猛子性子急,一拍大腿:“咋没听说!都是王卫东那王八羔子留下的烂账!尽胡说八道,动摇军心!咱那套杆多好用,上次猎熊要不是虎子反应快,一杆子套住熊瞎子,后果不堪设想!”

虎子挠了挠头,憨厚地说:“俺觉得那套杆挺好,使上劲,牲口一时半会儿挣不脱。就是……就是有些人觉得,光靠一根杆子,不太保险。”

老支书吧嗒着烟袋,缓缓道:“建国担心的对。人心隔肚皮,有些话不说透,疙瘩就解不开。尤其是关乎性命安全的事,更不能含糊。咱们得把道理、把办法,明明白白地跟大家讲清楚,让所有人都心里有底。”

秦建国点点头:“我就是这个意思。光靠压,是压不住嘀咕的。得让大家真明白,咱们这猎兽套杆,不是愣头青拿着去送死的玩意儿,而是一套讲究配合、讲究战术的工具。我琢磨着,找个时间,把全屯的人都召集起来,就在打谷场上,咱们好好说道说道这猎兽套杆,再实地演练一下。”

“好!”猛子第一个赞成,“就得让那些心里打鼓的看看,咱狩猎队不是莽撞汉!”

虎子也用力点头:“俺听建国哥的!”

老支书露出赞许的目光:“建国,你想得周全。这事儿你来牵头,好好准备一下。要把咱这套家伙事的用法、保命的诀窍,都讲透喽。”

第二天,屯里的喇叭就响了,通知晚饭后全体社员和知青,到打谷场开大会,主要内容是讲解狩猎安全和猎兽套杆的使用战术。

夏日天长,晚饭后天色尚明。打谷场上,熙熙攘攘地坐满了人。男女老少,连同知青点的所有人,都到了场。大家交头接耳,猜测着会议的内容,不少人也隐约感觉到,这与最近的风言风语有关。

场子前面,并排立着三根崭新的、用坚韧的老柞木精心制作的猎兽套杆,杆头带着精铁打制、机括灵活的套索,在夕阳余晖下闪着冷硬的光泽。秦建国、老支书、猛子、虎子,以及几位老猎手,站在前面。

看人到得差不多了,秦建国往前站了一步,目光沉稳地扫过全场,嘈杂的场面渐渐安静下来。

“乡亲们,同志们!”秦建国声音洪亮,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不说虚的,就实实在在讲一件事——咱们狩猎队的安全,特别是这猎兽套杆,到底该怎么用!”

他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让所有人都提起了精神。

“前段日子,咱们屯里出了点不愉快的事,也听到了一些不好的话。”秦建国没有点名,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有人说,拿着这猎兽套杆,第一个冲上去的,就是送死。我今天在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种说法,是错的!是外行话,是懦夫话!”

他语气斩钉截铁,目光炯炯:“为什么是错的?因为咱们靠山屯的猎兽套杆,从来就不是给一个人用的孤胆英雄的玩意儿!它是给一个小组,一个团队用的保命神器、制胜法宝!”

说着,他拿起一根套杆,熟练地一抖,杆头的套索“唰”地张开。

“大家看这套杆,结实不结实?灵巧不灵巧?”他大声问。

“结实!灵巧!”下面有不少人应和。

“对!但它再结实,也只是一根木头!再灵巧,也得靠人使唤!”秦建国话锋一转,“关键就在于怎么使唤!我设想的,咱们狩猎队每次进山,遇到大型猛兽,比如野猪、熊瞎子、大个子马鹿,需要制服的时候,绝不是一个两个人拎着家伙就往上冲!那叫莽撞,那不叫勇敢!”

他走到场中,示意猛子和虎子各拿起一根套杆。

“咱们是一个小组行动!一个标准的狩猎小组,至少五到七人!其中,核心就是使用猎兽套杆的杆手!我设想,至少配备两到三根套杆!”

他让猛子和虎子分开站定,模拟遇到野兽的场景。

“大家看,假设猛子这边,首先发现了野兽,或者野兽朝他冲过来!”秦建国一边说,一边比划,“猛子要做的,不是害怕,也不是硬拼,而是沉着冷静,看准时机,用这套索,一下子套住野兽的头颈,或者前腿!只要套住了,立刻双臂叫劲,身体后坐,死死撑住杆子!这时候,野兽的力量是很大,它要挣扎,要扑腾!”

他指向虎子:“但这个时候,它不是只有一根杆子对着它!几乎在猛子出手的同时,或者稍晚一点点,侧翼的虎子,就要立刻跟上!第二根套杆,瞄准机会,或者套住它的另一条前腿,或者套住它的后胯!大家想想,一头野兽,就算它力大无穷,当它的头颈或者前腿被一根结实的套杆别住,同时另一个方向又有一股力量拉扯它的其他部位,它会怎么样?”

下面有人喊道:“它会别扭!使不上劲!”

“对!”秦建国大声肯定,“它会失去平衡,行动受到极大限制!它的注意力会被分散!它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使劲!这时候,两到三位杆手,互相配合,形成夹角,利用套杆的长度,和野兽保持安全距离,就像拔河一样,来回牵制它!让它首尾不能相顾!”

他环视众人,目光灼灼:“那么,问题来了,剩下的人干什么?站着看热闹吗?不是!”

他指着模拟场地中间:“剩下的两到三名队员,就是攻击手和策应!当杆手们成功牵制住野兽,让它陷入短暂的僵持甚至混乱时,攻击手的机会就来了!他们可以视现场情况,灵活选择手段——可以用扎枪,瞄准野兽的咽喉、心脏等要害,给予致命一击;也可以用猎叉,协助杆手进一步限制野兽的行动;甚至可以投掷石块、火把,进行骚扰,制造更大的混乱!策应人员则负责警戒周围,防止其他野兽偷袭,同时随时准备替换体力消耗大的杆手!”

秦建国讲得深入浅出,配合着猛子和虎子的模拟动作,所有人都听得入了神,仿佛身临其境。那些原本心存疑虑的人,也开始在脑子里想象那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的狩猎场景。

“所以,大家明白了吗?”秦建国提高了音量,“第一个拿着套杆冲上去的,不是送死!他是团队里最勇敢的先锋,是给整个小组创造机会的关键!他的身后,有至少一根甚至两根套杆在支援他!有其他的队友在伺机攻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是一个紧密协作的团队的一部分!”

他放下套杆,语气变得更为严肃:“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熟练!是配合!不是拿着杆子就会用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狩猎队,只要不进山,几乎天天都要训练!练什么?就是练这配合!练出手的时机,练步伐的移动,练力道的使用,练队友之间的眼神和默契!”

他转向知青们,特别是周伟等人:“我知道,知青同志们刚接触这些,心里可能会打鼓。这很正常!谁也不是天生就会。但我们有老猎手,有猛子、虎子这样的好把式,他们会手把手地教!只要肯学,肯练,严格按照规程来,安全就有最大的保障!我们每一次增添新工具,改进新方法,都是在反复练习,确认有效、安全之后,才会应用到实际狩猎中去!绝不会拿大家的生命开玩笑!”

老支书这时也站了起来,接过话头:“建国讲得在理啊!咱们靠山屯的老祖宗,能在这么个大山林子里活下来,靠的不是一个人有多能,靠的是团结,是心齐,是互相帮衬!打猎更是如此!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这猎兽套杆,就好比是咱们手里的筷子,一根不够力,两根、三根一起上,再凶的牲口也得趴下!”

他语重心长地说:“那些说怪话、泄气话的,是没明白这个理,或者是心里只有自己,没有集体!咱们要靠山屯越来越好,就得把这个理时时刻刻记在心里!信任咱们的队干部,信任咱们身边的伙伴!”

秦建国最后总结道:“今天,不光是用嘴说,咱们还要实地操练一下!猛子,虎子,还有你们几个,出来!咱们就用那边捆好的草垛当假想敌,给大家实地演示一下,两杆、三杆配合,是怎么制服‘野兽’的!”

随着他一声令下,猛子、虎子和其他几名狩猎队员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分成两组,手持套杆,如同真正的狩猎一般,沉稳、迅捷地逼近那个代表野兽的草垛。只见猛子首先发难,套索精准飞出,套住“兽头”,几乎同时,虎子从侧翼跟上,套索套住了“兽身”,两人同时发力,形成夹角牵制。另外两名队员则手持扎枪,看准空档,迅猛突刺……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配合得天衣无缝。

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那些原本心存疑虑的人,亲眼看到这娴熟的配合和明确的战术,心里的疙瘩顿时解开了大半。恐惧来源于未知,当未知变成了清晰的步骤和可靠的团队,勇气便自然滋生。

周伟看得心潮澎湃,对旁边的赵卫兰说:“原来是这样!我之前也只是知道套杆有用,没想到这里面有这么多配合的学问。这下彻底明白了,安全确实有保障。”

赵卫兰也点头:“是啊,秦队长讲得清楚,做得也明白。看来咱们以后训练得更用心才行。”

这次大会,效果显着。它不仅彻底清除了王卫东留下的思想流毒,更统一了狩猎队的战术思想,提升了全体屯民和知青对集体狩猎安全的信心。接下来的日子里,狩猎队的训练更加热火朝天,新老队员,包括主动要求参加的知青,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反复演练着秦建国所讲解的配合战术。

夏日的山林,在阳光和雨水的滋润下,愈发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与挑战。靠山屯的人们,在清除了内部的杂音后,心更齐,劲更足。那弥漫在屯子里的肉香和干菜气息,似乎也因为这凝聚的人心,而变得更加浓郁、更加踏实。他们知道,前方的路或许还有艰难,但只要团结一心,像使用那猎兽套杆一样,相互支撑,密切配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盛夏的中午,阳光正烈,但靠山屯的前行步伐,也如同这季节的生命力,坚定而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