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青帮最后一个大佬 > 第182章 九一八事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31年9月19日,太阳依旧升起,但阳光却驱不散笼罩在华北平原上的巨大阴霾。日本关东军在发动攻击的同时,切断了东北通往关内的电话线路,使得“九一八事变”这声惊雷,未能第一时间炸响在关内民众的耳畔。天津城,在一种异样的平静与潜流暗涌中醒来。

然而,真相的碎片终将刺破迷雾。嗅觉敏锐的天津《大公报》记者汪松年,通过北宁铁路局局长高纪毅的渠道,提前捕捉到一丝不祥的气息。19日凌晨1点,一个从沈阳艰难接通的铁路电话,终于确认了那令人心悸的事实——日军动手了!

编辑部灯火通明,主编当机立断,从已排好的第三版左下角紧急撤下原稿,换上了一则仅有寥寥数语的《最后消息》:“据交通界消息,昨夜十一时许,沈阳城内忽起炮声,居民不安。传系某国兵演习夜战。铁路老道叉口,某国兵云集,致夜半应行之平吉火车,为慎重计,未能开出。”

这则语焉不详却暗藏刀锋的短讯,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清晨的天津街头巷尾激起了层层困惑的涟漪。东北到底怎么了?

疑虑迅速被更多不寻常的迹象放大。由天津北上的火车全部停摆,铁轨延伸的方向仿佛被无形的恐惧掐断。海光寺日本驻屯军司令部一夜之间壁垒森严,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进出盘查骤然升级。

日租界内,居留民团紧急组织侨民进行防炮击演练。日本警察署更是如临大敌,对进出日租界的华人进行前所未有的严苛搜查,目光凶狠如狼。所有这些异动,都无声地指向一个结论:东北,出大事了!一股压抑的恐慌,开始在天津市民心头无声蔓延。

真相终于在9月20日如同决堤的洪水般冲击而来。天津各大报纸的头版,被触目惊心的标题和报道彻底点燃。

《益世报》 以血红的《暴日横占东省之责任安在?》为题,率先捅破了那层窗户纸,详细报道了关东军悍然进攻奉天北大营及奉天城的暴行!社论如投枪匕首,直斥:“日寇此举,非仅裂我疆土,实乃悍然践踏国际公法,将东亚和平撕为齑粉!” 并大声疾呼:“国民政府当立止内争,挥师北指,以铁血卫我河山!四万万同胞,速起抵制日货,共组义勇,驱除倭奴!”

《天津商报》 则从经济的冰冷切口剖析这场灾难,头版《日祸影响下之津埠金融》深入分析事变对天津进出口贸易的毁灭性打击,银行汇兑几近瘫痪,商界哀鸿遍野。字里行间虽未直接控诉,却以民生凋敝的惨状,无声控诉着侵略者的罪恶。

《天风报》 等小报则用更猎奇煽情的笔触,《沈阳炮声惊破梦!》、《倭兵兽行录》等标题下,绘声绘色地描述日军进城后的暴行:商铺被洗劫一空,妇女惨遭蹂躏……这些报道在底层民众中迅速传播。

《大公报》 头版重磅推出《本报记者谒张谈话》,独家全文刊登了总经理胡政之对张学良的专访。这位年轻的东北统帅首次公开为其备受诟病的“不抵抗”政策辩解:“吾早严令各部,对日挑衅,务须极度容忍,避免冲突。故北大营驻军,枪支早令收缴入库……”他同时断然否认了日军所谓“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的栽赃诬陷。

报道并配发了张学良19日那份引发轩然大波的通电原文:“日兵自18日晚10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实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毫无反响。”

这“不抵抗”三字,如同冰水浇头,瞬间冻结了国人的心!举国哗然!震惊!屈辱!愤怒!人们无法相信,坐拥数十万雄兵、继承张作霖庞大基业的少帅,竟将父亲浴血打下的沈阳城和北大营,如此轻易地、一枪未放地“让”给了日本人!街头巷尾,茶馆酒肆,无不充斥着对张学良的痛骂与失望。

火上浇油的是,同日《庸报》爆出惊人秘闻:事变爆发当晚,张学良竟在北平前门大戏院,与当红艳星胡蝶共赏梅兰芳的《宇宙锋》!报道绘声绘色地描述其“沉醉温柔乡”,直至紧急电报送达才“仓惶离场”。文末更以醒目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结,辛辣刻骨的讽刺。

英租界威灵顿道,泰隆洋行此刻成了情报风暴的中心。门口车马不息,伙计们骑着脚踏车或驾着汽车频繁进出,传递着各方汇集的消息。

二楼会议室烟雾缭绕,王汉彰双眼布满血丝,面前摊满了各种报纸、电文和手写报告。他强迫自己从巨大的震惊和席卷全国的愤怒情绪中抽离,用特工冰冷的理性,梳理着与天津息息相关的线索。

从目前各方面的反馈来看,溥仪及其随从暂时蛰伏,未见异常举动。但这平静反而透着诡异,暴风雨前的宁静?

许家爵那位在海光寺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部里当厨子的表哥传来密报:从19日下午开始,天津驻屯军便秘密分发实弹,所有官兵取消休假,严禁外出,军营内弥漫着浓重的临战气息!这清晰地表明,天津日军绝非仓促应对,而是提前知晓了关东军的行动,并做好了配合准备!

日租界内侨民的防炮演练持续进行,日本警察署对华人的盘查变本加厉,整个日租界像一只绷紧弦的弓。

王汉彰的眉头拧成了死结。詹姆士的预判正在应验!日本人不仅在东三省动手,更在天津磨刀霍霍,随时可能借东北乱局,在华北心脏再插一刀!时间,从未如此紧迫!

就在王汉彰焦头烂额时,安连奎回到了泰隆洋行。他找到了王汉彰,低声说道:“师弟,我收到一个消息,今天下午,天津北洋大学、南开大学、省立工商学院、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的学生们,要在安福茶楼举行会议,商讨组织抗日大游行!我觉得,咱们可以混进去,打探打探消息…………”

“什么?!游行?!” 王汉彰只觉得一股寒气瞬间攫住了心脏,仿佛又被一记无形的重拳狠狠砸中!热血青年的爱国激情他理解,就连王汉彰自己,也恨不得前往东北,和日本人真刀真枪的干一仗!

但在日军虎视眈眈、磨刀霍霍的此刻,这样大规模的街头行动,无异于将一颗火星投向火药桶!日方正愁找不到借口在天津制造事端,这游行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混乱、冲突、流血……甚至可能成为日军全面动手的导火索!

听到这,王汉彰霍然起身,脸色凝重的开口说:“老安,咱们去看看…………”

下午一点刚过。安福茶楼内,空气中弥漫着劣质茶叶和紧张期待混合的气息。距离学生们约定的时间尚早,稀稀拉拉坐着几桌茶客,低声交谈,目光不时瞟向门口。

王汉彰、安连奎带着三个精干的伙计,扮作商人和学生模样,在角落里一张靠墙的桌子悄然落座。王汉彰压低帽檐,锐利的目光如同鹰隼,不动声色地扫视着整个茶楼。

茶楼中央的小舞台上,一个穿长衫的快板书艺人“噼里啪啦”地打起了竹板,沙哑的嗓音带着浓重的市井味儿,唱起了新编的段子:“竹板儿打,是响连天,奉天大营翻了天。枪成排,炮成行,鬼子来了他不开枪!张少帅,在北平城,搂着美娇娘那个胡蝶精!梅兰芳唱戏他叫好,亡国电报他当屁听!哎!当屁听!北大营,拱手送,奉天城,白旗升!老少爷们儿心口疼…………”

“好…………”台下的几桌茶客轰然叫好!随手向台上扔出了几枚铜板,铜板‘叮叮当当’的落在地板上,让王汉彰心头一颤!这民间的怒火,已然沸腾,而风暴的中心,正向他所在的这间茶楼,步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