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样也好,有墨琼的“顺其自然、道法自然”和啸天的“淬炼神魂、观想天地”相辅,对他教导陈启元理解、凝聚那虚无缥缈的“意志命相”也有极大的启发和补充。

他收敛笑容,正色对陈启元道:“启元,记住两位师叔的金玉良言。意志命相之路,前所未有,无迹可循,没有现成的功法秘籍可供你按图索骥。这将是一场我们师徒、叔侄共同摸索的漫长旅程。你要做的,首先便是坚信自己可以做到!坚信意志的力量足以改命!其次,便是日复一日地锤炼意志,澄澈心灵,摒除杂念,去内观自身,去感受你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和那股蛰伏的力量。为师会引导你,为你指明方向,但最终能否踏出那条路,路在何方,终究要靠你自己的双脚走出来!”

“是!师父!启元明白!谨遵师父和师叔教诲!”陈启元用力点头,小脸上满是超越年龄的认真和坚毅,眼神清澈而专注。

从此,陈昀那方清幽的小院里,多了一个瘦小却仿佛蕴藏着无穷干劲的身影。

陈启元尊陈昀为师,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师父教导的一切:从最基础的为人处世之理、强身健体的呼吸吐纳和锻体之法,到更重要的——如何坚定信念、排除杂念、澄心静虑,通过冥想和内观,去感受、去触碰、去引导那虚无缥缈却被他坚信存在的“意志”之力。

墨琼则成了陈启元亲近自然的“领路人”。

他时常拉着陈启元走出小院,去“体悟大道”——蹲在墙角看蚂蚁如何齐心协力搬运比自身大数倍的食物,感受秩序与协作;

躺在草地上仰望云卷云舒,体会无常与自在;

静坐树下聆听风吹过万千叶片的不同声响,感悟韵律与和谐;

甚至真的再次蹲在城郊农家的鸡窝旁,目不转睛地观察老母鸡如何用体温和耐心孵化生命……

他用最朴素、最直接的方式,教导陈启元理解生命循环、阴阳动静、生灭轮转的奥妙,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他的心性,开阔着他的眼界。

啸天则负责“神魂淬炼课”。

每当夜深人静,月华如水洒满小院时,它便低吼着示意陈启元模仿它那种特殊的、仿佛与天地呼吸同步的姿势——四肢伏地,脊背微弓,头颅昂起,对着清冷的月光和浩瀚的星辰,进行深沉而富有韵律的呼吸吞吐。

它引导陈启元,用纯粹的意志去想象、去捕捉那无形的、弥漫在天地间的星辉月华,将其引入自身,如同涓涓细流,温养和壮大那脆弱的神魂。

意志是火种,神魂便是承载火种的灯盏。

而老肖,也成了小院的常客。

他虽依旧对陈昀那套“意志命相”理论嗤之以鼻,认为其是“歪理邪说”、“误人子弟”,但对勤奋好学、心性质朴、眼神清澈的陈启元却颇有好感。

他不再像最初那样冷嘲热讽,而是真正以一个正统修行前辈的身份,带着几分惜才之心,耐心地给陈启元“开小灶”。

他搬来厚厚的典籍,深入浅出地讲解正统命灵体系的精要奥义,剖析淬体、炼血、灵海三境每一关的锤炼要点、可能遇到的瓶颈及突破法门,更是不厌其烦地分享着自己所知的、关于蕴灵境觉醒命相的各种经验、感悟、传说以及需要注意的凶险事项。

“小家伙,别被你师父那套天花乱坠的新奇说法彻底带沟里去了。”老肖总是这样语重心长,拍着陈启元的肩膀,“老夫讲的这些,才是无数人族先辈用血泪和智慧验证过的通天正路!多听听,多想想,做个参考,没坏处!至少知道正路该怎么走,将来……万一你那‘意志’之路走不通,回头也还认得门!”

话语间,终究还是带着对“正途”的坚信和对“歧路”的担忧。

陈启元也总是恭敬地听着,认真地将老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要点记在心里。

他并不盲从,而是在心里默默地将师父的“意志本源论”、墨琼师叔的“自然道法”、啸天师叔的“神魂淬炼观想法”以及老肖爷爷的“正统命灵体系”放在一起比较、思考、融合,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这种兼容并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陈昀暗暗点头。

时光荏苒,春华秋实,寒来暑往,转眼便是四个春秋悄然流逝。

陈启元已从一个九岁瘦弱褴褛、眼神怯懦的小乞儿,长成了一个十三岁的清秀少年。

长期的规律饮食、基础锻体和充足的睡眠,让他身量拔高了不少,虽然依旧显得有些单薄,但筋骨已见匀称,皮肤下透出健康的色泽。

最大的变化在于那双眼睛,褪去了孩童的懵懂,变得更加明亮深邃,如同幽潭,沉静中透着一股远超同龄人的沉稳和磐石般的韧性。

然而,那至关重要的“意志命相”,却依旧如同镜中花、水中月,虚无缥缈,没有半点要凝实觉醒的迹象。

四年孜孜不倦的锤炼意志、澄澈心灵、观想内视,似乎并未带来质的变化。

陈昀、墨琼、啸天三人却从未流露出丝毫的焦急、失望或催促。

陈昀依旧如常地教导他读书明理,带他行走市井,接触人间百态,行医问诊,让他体会生老病死、人情冷暖,在红尘烟火中进一步锤炼心志,拓宽心胸。墨琼依旧带他去看花开花落、草木荣枯,去感受天地间最细微的生命律动。

啸天依旧在每个星光璀璨的夜晚,引导他观想日月,吞吐星辉。

“新的时代开启,新的道路开辟,哪有那么容易?”陈昀常常在陈启元眼中偶尔闪过一丝迷茫时,这样平静地对他说,语气中带着洞悉世事的了然,“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铁杵成针,需千磨万击。四年不行,就四十年!四十年若还不够,那就用尽一生去追寻!重要的,从来不是何时抵达,而是你的意志之火是否还在熊熊燃烧?你的信念之舟是否依旧坚定地指向彼岸?只要火不熄,舟不覆,路,便永远在脚下延伸。”

“师父,师叔,启元明白。”陈启元总是认真地点头,眼中的迷茫迅速被坚定的光芒取代。

四年的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早已将“坚信自身意志”的理念如同烙印般刻入了他的灵魂深处。

他不再执着于何时觉醒,而是专注于每一天的锤炼、每一次的感悟、每一刻对内心的澄净。

这份不急不躁、心性如水的状态,让老肖都暗自点头。

老肖看着陈启元不急不躁的状态,虽然心底依旧顽固地认为那条“意志命相”之路是条死胡同,但也不得不佩服这小家伙磨砺出的绝佳心性,更对陈昀他们那种近乎“愚公移山”般的耐心和定力感到一丝动容。

他来的次数反而更多了,带来的正统典籍也更丰富、更深奥了,似乎想用“正道”的辉煌成就和严密体系,来潜移默化地“拯救”这个他眼中“误入歧途”却天赋心性俱佳的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