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岑卿那场划清界限的直播,如同在浑浊的水中投入明矾,让局面迅速变得清晰。

网络上,支持与理解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老顾客们纷纷在合作社的网店后台留言,表示只认准“归晚演书”和合作社官方渠道的产品,甚至有人自发整理出真假“青山坳”的辨别帖。几个原本因传言而对合作社资质产生疑虑的线上平台,也很快发来确认信息,在得到岑卿的正式声明后,纷纷表示会加强对渠道的管理,合作照常。

“青山坳”品牌非但没有因为这次风波受损,反而因为岑卿坦诚、果断的处理方式,赢得了一波“坚守品质、珍视信誉”的好评,品牌形象在真正的目标消费群体中更加深入人心。

然而,在青山坳村里,余波仍在荡漾。

赵满囤、王老六等几户人家,在直播后彻底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他们运出去的那批“放宽标准”的货,果然出了问题。永丰超市在收到货后,很快就有顾客投诉笋干口感绵软、甚至有轻微霉味,酸菜也因发酵时间不足而酸涩寡淡,风味远不如合作社的产品。超市方不仅拒收了部分货品,压低了剩余货品的价格,更是明确表示不再与他们合作。

“姓钱的说了,以后只要贴着‘青山坳’牌子的,正规渠道的货!我们这种散货,他不要了!”王老六在村里哭丧着脸抱怨,却只换来旁人无声的白眼。

他们手里还压着一批品质不达标的存货,既卖不出去,自家也消耗不完,真正成了“鸡肋”。当初为了赶工、图省事而放松标准带来的苦果,只能自己咽下。走在村里,他们能明显感觉到其他村民疏远和异样的目光,那目光里带着“早知如此”的唏嘘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鄙夷。当初鼓动他们退出合作社的赵满囤,如今也成了他们私下埋怨的对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坚守在合作社的社员们,腰杆挺得更直了。张婶、李大娘她们交来的山货,几乎件件都是精品,仿佛要用极致的品质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扞卫共同的招牌。合作社的收购点虽然比之前冷清了些,但气氛却更加纯粹和专注。

林晓峰那边的线上订单,在经历短暂波动后,不仅迅速恢复,还因为那场声明带来的关注度而有了小幅增长。他趁机推出了“老顾客感恩回馈”和“品质承诺书”等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客户群体。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之前最早提出退出的陈老栓,又出现在了村委会门口。他佝偻着背,手里捏着几张钞票,脸上满是窘迫和后悔。

“永富哥……晚晚……”他声音沙哑,几乎带着哭腔,“俺……俺知道俺没脸……但那钱……那钱俺婆娘抓药都不够……俺家那批笋干……砸手里了……你看……合作社还能……还能收留俺不?”

林永富看着这个老实巴交的乡亲,叹了口气,没有立刻答应,而是看向了岑卿。

岑卿看着陈老栓那双因劳作和焦虑而更加粗糙的手,心中并无多少快意,反而有些沉重。她理解底层百姓面对现实压力的无奈,但规矩就是规矩。

“栓叔,”她语气平和却坚定,“合作社有合作社的章程。您想回来,我们欢迎。但需要重新提出申请,经过理事会讨论。而且,必须保证以后交来的每一批货,都严格遵守合作社的标准,不能再有半点马虎。”

“俺保证!俺保证!”陈老栓连连点头,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以后俺一定按规矩来!一定!”

“那就等通知吧。”岑卿点了点头。

处理完陈老栓的事,岑卿和林永富、林晓峰以及几位理事开了个小会。

“经过这次,我看是坏事变好事!”一位理事感慨道,“把那些三心二意的都筛出去了,咱们现在人心更齐了!”

林晓峰也点头:“没错,而且咱们品牌的定位更清晰了。就是做高品质、有口碑的精品山货,不搞低价竞争那一套。”

林永富抽着烟,总结道:“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也给咱们提了个醒,以后啊,这品牌管理和渠道管控得更严格才行。晚晚这次声明发得及时,不然牌子真要被他们搞臭了!”

岑卿默默听着,心中已有计较。这次风波,像一次淬火,烧掉了杂质,也让“青山坳”这块铁更加坚韧。它清晰地告诉她,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不追求规模最大,但求品质最精;不迎合所有市场,但坚守自身价值。

几天后,理事会经过讨论,同意了几户真心悔过、且以往信誉尚可的村民重新加入合作社的申请,其中就包括陈老栓。但他们也立下了更严格的规矩,并设置了考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