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冬日的晨光透过薄雾,将林家小院染成淡淡的金色。院角的竹篓里,前日从北坡挖回的冬笋还带着山间的露水气息。岑卿早早起床,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心中盘算着如何将这份山野的馈赠完美呈现。

晚晚,想好今天拍什么了吗?李素珍端着热腾腾的稀饭从灶房出来,看见女儿专注的神情,忍不住问道。

岑卿接过碗,眼睛一亮:妈,我想做一个完整的笋系列。从制作笋干开始,再到用新鲜竹笋做几道家常菜。

林建国正蹲在井边磨刀,闻言抬起头:做笋干要选个大饱满的,我去把最好的挑出来。

院子里很快支起了阵势。林建国搬出多年未用的大铁锅,李素珍则翻找出大大小小的竹筛。岑卿仔细调整好三脚架的角度,开始了录制。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把这些还带着泥土芬芳的冬笋,变成能够保存一整年的美味——笋干。

第一个步骤是剥笋。李素珍坐在小凳上,双腿间放着一个大竹篮。她取过一根冬笋,用刀在笋身上轻轻划开一道口子,手指顺着裂缝巧妙一扭,褐色的笋衣便层层剥落,露出嫩黄如玉的笋肉。

剥笋要快,不然笋老了就柴了。李素珍一边麻利地操作,一边对着镜头自然地解说,这笋啊,最是娇贵,离土一天味道就差了。所以要趁着新鲜,赶紧处理。

她的手指在笋衣间翻飞,不一会儿,竹篮里就堆满了嫩黄的笋肉。林建国在一旁接过去,用山泉水仔细冲洗。

接下来是煮笋。大铁锅里的水已经沸腾,整根的冬笋在滚水中起伏。林建国守在灶前,不时调整着火候。

煮笋要透,但也不能太过。他往灶里添了根柴,火候到了,笋会透出甜香。煮过了,就没了嚼劲。

煮好的笋被捞起,立即浸入旁边的凉水中。李素珍解释道:这样能让笋肉更紧实,也方便后续处理。

然后是最考验耐心的环节——切片。李素珍换了一把更锋利的刀,将笋放在砧板上。只见她手腕轻动,刀起刀落间,每一片笋都厚薄均匀,像一弯弯嫩黄的月牙,在阳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

切片要匀,厚了难干,薄了易碎。她的刀工行云流水,切笋声富有节奏,仿佛在演奏一曲山野的歌谣。

切好的笋片被均匀铺在竹筛上,林建国将它们搬到特意搭的晾晒架上。冬日的阳光温柔地洒在笋片上,微风轻拂,带来远处松林的清香。

接下来,就交给阳光和风了。岑卿对着镜头微笑,每天翻动两次,让每一片笋都能均匀受热。在晴好的天气下,大约需要七八天时间,我们就能收获金黄的笋干了。

三天后的清晨,岑卿开始准备烹饪环节。她在院子里摆开阵势,要用竹笋做三道各具特色的家常菜。

第一道是腊肉炒笋片。李素珍取出去冬腌制的腊肉,肥瘦相间的肉片在热锅中慢慢煸炒,透明的油花在锅里滋滋作响。待腊肉的咸香充分释放,加入嫩笋片快速翻炒。腊肉的醇厚与笋片的清甜在锅中交融,最后撒上一把翠绿的青蒜苗。

这是山里人家开春必吃的一道菜。岑卿一边翻炒一边解说,腊肉是去年的珍藏,笋是今春的鲜物,这是时间馈赠的滋味,也是山里人代代相传的智慧。

第二道是笋丁焖饭。岑卿将笋切成细丁,与泡发的香菇、自家晾晒的萝卜干一同下锅煸香。米是自家田里种的新米,淘洗干净后与炒好的配料一起倒入铁锅,加入适量的水,小火慢焖。

米饭吸收了笋和香菇的鲜香,这是最朴实的山野美味。岑卿揭开锅盖的瞬间,蒸汽裹挟着香气扑面而来,米饭粒粒分明,笋丁和香菇点缀其间,令人食指大动。

第三道是凉拌笋丝。她选取最嫩的笋尖,切成细如发丝的笋丝,用开水快速焯烫后立即过凉,保持爽脆的口感。加入蒜末、姜丝、少许盐和糖,最后淋上现炸的花椒油,简单拌均。

这道菜最考验笋的品质,只要笋够嫩,简单的调味就足够鲜美。岑卿轻轻搅拌着笋丝,每一根都均匀地裹上了调味料,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

三道菜摆上院中的老木桌,在冬日暖阳下冒着热气。腊肉炒笋片色泽诱人,笋丁焖饭香气扑鼻,凉拌笋丝清新爽口。岑卿给了一个全景:这就是大山赐予的三重滋味,每一道都诉说着山野的故事。

视频发布后,反响比预期更加热烈。除了常规的赞美和讨论,评论区出现了一个新的声音:

这个笋干看起来太棒了!卖吗?想买点给城里的父母尝尝!

博主考虑开个网店吗?这么好的山货,应该让更多人尝到!

我奶奶就爱吃这种传统方法晒的笋干,可是在城里买不到正宗的。

起初只是零星几条,后来询问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人直接私信询问价格和购买方式。岑卿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正在院子里晒柿饼的父母。

李素珍眼睛一亮,放下手中的活计:咱家今年的笋是不够卖了,但村里好几户都晒了笋干。我去问问!

她风风火火地出了门,不到半天就回来了,手里提着好几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子,脸上带着喜悦的红晕。

这是你张婶家的,她说这是她挑的最好的;这是李大娘家的,非要给我装得满满的;这是王奶奶给的,老人家听说你要用,直接把存货都拿出来了...李素珍一一清点着,语气中带着感动,听说你要拍视频用,她们都说随便拿,不要钱。

但岑卿坚持要按市场价付钱。第二天,她拿着准备好的钱,挨家挨户送去。

张婶拉着她的手,嗔怪道:你这孩子,一点笋干还给什么钱!你拍视频让那么多人看到咱们村,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李大娘硬是要塞给她一罐自己腌的酸菜:下次拍视频用这个!我腌酸菜的手艺,在村里可是数一数二的!

最让岑卿动容的是王奶奶。老人家用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握着她的手,眼眶泛红:我孙子在城里工作,就爱看你的视频。他说看了你的视频,才知道老家这么美,这么有意思。谢谢你,孩子,你让他在那么远的地方,也能看到家乡的样子。

那一刻,岑卿站在村中的石板路上,看着手中剩下的零钱,心里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暖流。夕阳的余晖洒在青瓦白墙上,远处传来归家的鸟鸣,这个她曾经想要逃离的村庄,此刻显得如此温暖而珍贵。

当晚,岑卿独自坐在院中的石阶上沉思。月光如水,静静洒在晾晒架的笋干上,那些金黄色的笋片在月光下仿佛在发光。她想起王奶奶的话,想起村民们朴实的笑脸,想起这片土地给予的一切。

她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就着窗棂透出的灯光,写下新的计划:

【直播题材扩展计划】

张婶的酸菜制作工艺——三十年的老手艺

李大娘的绣花技艺——即将失传的民间艺术

王奶奶讲述的村庄故事——口述历史的珍贵记录

村里的古法榨油坊——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

邻村老木匠的手工家具——匠心独运的乡村美学

...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一个个想法如泉水般涌出。她意识到,镜头不再应该只对准自家的小院,而要记录整个村庄的脉搏,捕捉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讲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的故事。

她要让更多人看见,在这片偏远的山村里,还保留着那么多珍贵的技艺和故事,还有那么多可爱的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传统的生活智慧。这些看似普通的人和事,其实都是这片土地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