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上的路程比预想中更为漫长。主仆二人随着商队,乘坐骡车,一路颠簸,历时近月,方才望见京城那巍峨雄浑的轮廓。

越是靠近京城,官道愈发宽阔平整,车马行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装饰华贵的马车和穿着各色异域服饰的商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与江州府截然不同的气息——那是权力、财富与八方风云交汇所特有的躁动与恢弘。

穿过高大的城门,喧嚣声浪瞬间将二人淹没。宽阔得可容数驾马车并行的街道两旁,楼宇林立,飞檐斗拱,商铺招牌旌旗招展,卖着天南地北的奇珍异货。叫卖声、车马声、丝竹声、不同口音的交谈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一幅繁华鼎盛、令人目眩神迷的画卷。

岑羽紧紧跟在岑卿身侧,小手不自觉攥住了她的衣角,眼中充满了震撼与些许惶然。江州府的繁华与此地相比,犹如溪流之于江海。

岑卿面上虽维持着镇定,心中亦是为之震动。但她很快便收敛心神,目光锐利地扫视着街道两旁的店铺,尤其留意那些食肆酒馆。京城的吃食铺子,装潢更为考究,跑堂的伙计衣着光鲜,客流如织,竞争显然远比江州府激烈。

她并未急着寻找落脚之处,而是先寻了家看起来干净实惠的客栈住下。安顿好后,便带着岑羽,如同寻常旅客般,开始在京城各大街巷穿梭。

她们去了最繁华的东市和西市,也逛了文人雅士聚集的青云街,甚至也去了相对平民化的南城。岑卿仔细观察着不同区域食肆的档次、客流、菜品和价格。

她发现,京城食肆大致分为几类:有专做达官贵人生意、环境清雅、菜品精致、价格昂贵的大酒楼;有面向寻常百姓、价格实惠、但品类相对固定的小饭馆和面摊;还有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风味馆子。

而像“岑记”那样,主打“自选卤子”、“麻酱拌面”等特色鲜明、体验独特、价格适中的模式,竟未曾见到。

“东家,看来咱们的路子,在京城也能行得通!”岑羽压低声音,带着一丝兴奋。

岑卿微微颔首,但目光依旧沉静:“京城水深,藏龙卧虎。我们的东西虽新,但要想立足,光靠新奇还不够,需得更加精益求精,更要选对地方。”

经过几日的勘察和打听,岑卿将目光锁定在了城南的“梧桐里”。这里距离皇城稍远,不如东市西市那般显赫,但居住着不少家境殷实的商户、中低阶官员以及颇有声望的文人,消费能力不俗,且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街道相对宽敞干净,氛围不似闹市那般喧嚣,更适合“岑记”营造那种温暖、自在的用餐体验。

在梧桐里转悠了两天,她们终于找到了一处合适的铺面。位置不算临街最佳,但在一条岔进去的小巷口,闹中取静,门前有棵老槐树,夏日可遮阴。铺面不大,但后面带个小院子和两间厢房,正好前店后坊,也够主仆二人居住。

与房东几番讨价还价,最终以高于江州府三倍的租金,签下了一年的租契。

拿到钥匙,推开那扇略显陈旧的木门,看着空荡却充满可能的铺面,岑羽激动得小脸通红。岑卿则显得平静许多,她环视四周,脑海中已开始规划哪里摆桌椅,哪里设柜台,哪里放置卤味长案,后院如何布置工坊。

“小羽,”岑卿开口,声音在空荡的屋子里显得格外清晰,“从今日起,这里便是我们在京城的起点。万事开头难,京城不比江州,你我需得更加谨慎,更加努力。”

岑羽挺直了脊背,眼神坚定:“东家,我明白!我不怕吃苦!”

清扫、修葺、置办家具灶具……一切从头开始。岑卿亲自设计铺面布局,力求简洁明亮,突出“自选”的特色。她定制了比江州府更精致些的碗碟,卤味小碗也换成了白瓷的,显得干净清爽。

核心的汤底和卤味配方,她并未因环境改变而随意调整,反而更加严格地把控原料品质。京城的食材选择更多,她不惜成本,挑选最好的鸡架、最新鲜的香料,力求将“岑记”的招牌味道,以最完美的状态呈现出来。

岑羽则负责所有的体力杂活和对外采买,她年纪虽小,但做事利落,嘴巴也甜,很快便与附近的杂货铺、肉铺老板混了个脸熟。

忙碌了半个多月,“岑记”京城分号终于初具雏形。招牌依旧朴实无华,只写了“岑记”二字,下面一行小字:“南方面食,自选卤子”。

开张前夜,岑卿与岑羽坐在收拾一新的后院。京城秋夜的天空,似乎比江州府更高远,星子也更稀疏些。

“小羽,紧张吗?”岑卿问。

岑羽老实地点头:“有点。东家,您说……京城的人,会喜欢咱们的味道吗?”

“我不知道。”岑卿望着星空,语气平和,“但我知道,我们带来了我们最好的东西。剩下的,交给京城的人来判断吧。”

她顿了顿,看向岑羽,目光深邃:“记住,我们来此,不只是为了开店赚钱。更要紧的,是站稳脚跟,看清这京城的风云。”

岑羽似懂非懂,但将这话牢牢刻在了心里。

第二天,辰时初刻,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岑记”新铺面的门槛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岑卿深吸一口气,亲手摘下了挡在门上的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