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小婉的回信像一粒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几圈涟漪后,终归于平静。岑卿将那张写着“翠玉豆干卷”方子的桃花笺仔细收好,并未立即尝试。那不是她现阶段该走的路。她的根基,仍在那一方小灶台,仍在那些味道扎实、价格公道的五香素肉干上。

生意稳步扩张。除了固定的码头和几家茶铺面摊,她又谈下了两家小酒馆。酒馆的客人更舍得花钱,对下酒菜的需求也稳定,虽然要价被压得比茶铺低些,但胜在量大。每日需要准备的豆干数量,已从最初的几斤攀升至二十余斤。

工作量骤增。天不亮起身,直忙到月上中天。原本狭小的屋子,几乎被豆干、香料和各式工具占满,空气中终日弥漫着挥之不去的卤料香气。同院的孙婆婆偶尔会唠叨两句“烟火气太重”,但见岑卿每日忙得脚不沾地,人也和气知礼,便也由她去了。那对码头夫妻更是早出晚归,与岑卿碰面的时候都少。

身体的疲累尚可忍受,让岑卿隐隐感到不安的,是另一件事。

这日她去给悦来茶铺送货,吴掌柜结算银钱时,状似无意地提了一句:“岑娘子,近日可有人去你那儿打听这豆干的做法?”

岑卿心中警铃微作,面上不动声色:“掌柜何出此言?”

吴掌柜压低声音:“前儿有个生面孔来我这儿喝茶,专门点了你的豆干,吃完后拉着伙计问东问西,打听是哪里进的,方子卖不卖。我看那人不像寻常茶客,倒像是……同行探路的。”

岑卿的心沉了沉。她最担心的事情,似乎开始露出苗头。她的豆干味道独特,制法也不算复杂,被人盯上、仿制是迟早的事。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多谢掌柜提醒。”岑卿敛衽一礼,“小妇人这不过是糊口的手艺,登不得大雅之堂,想来也没人真看得上。”

吴掌柜见她不愿多言,也不再深究,只道:“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这市面上,眼红的人不少。”

从悦来茶铺出来,岑卿又去了另外几家。旁敲侧击之下,果然在另一家茶铺也听到了类似的消息。有个穿着体面的中年人,也曾去打听过豆干的来历。

危机感像冰冷的藤蔓,悄悄缠上了岑卿的心。她赖以生存的根本,正在被人觊觎。一旦出现仿品,味道或许不及她,但只要价格更低,就足以分走她辛苦开拓的市场。

必须做点什么。

降价?不行。她的利润本就不厚,再降便是自断生路。而且率先降价,反而显得心虚。

那就只能在“人无我有”上下功夫。她想起《南北货殖小考》中提到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以及“货品贵精”。她的豆干,能否再“精”一些?

接下来的几天,岑卿在维持日常生产的同时,开始了新的尝试。她将豆干切得更薄,卤制时间掌握得更加精准,让口感在韧劲之外,多了一丝奇妙的酥脆感。她又尝试在原有的香料基础上,加入极少量的、在本地不太常用但能提升复合香气的干果碎末(如焙香的松子仁碾碎),用量极其谨慎,既不喧宾夺主,又能让味道在尾调多出一丝难以言喻的醇厚。

改良后的豆干,成本略有增加,但她并未涨价。当她把新一批豆干送到各家店铺时,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方子略调了调,各位掌柜尝尝可还顺口。”

吴掌柜第一个尝出新变化,咂摸了几下,眼中露出讶异:“岑娘子,你这手艺是越来越精了!这豆干吃着……似乎更香了,后味也足。”

其他几家掌柜和熟客也陆续反馈,都说味道似乎比之前更好了。虽然大多数人说不清具体好在哪里,但那种微妙的提升是能感知到的。

岑卿稍稍松了口气。这细微的改进,暂时拉开了她与潜在仿制者的差距。但这还不够,这只是防守。

她需要更稳固的渠道,或者,开发新的产品。

夜里,她再次翻出苏小婉给的那张“翠玉豆干卷”方子。目光在“黄瓜”、“山楂糕”等字样上停留。这些食材成本高昂,不适合她现在的主要客群。但是……能否用更便宜、易得的食材,借鉴这个思路呢?

一个念头渐渐成型。豆干可以切丝,能否与同样便宜爽脆的焯水豆芽、切丝的胡瓜(一种本地常见的、价格低廉的瓜类)一同凉拌?用蒜泥、醋和一点点她自制的酱料调味,做成一道爽口的凉拌豆干丝?这道菜成本低,制作快,在日渐炎热的天气里,应该会有市场。

说干就干。她立刻用现有的材料试做了一小份。豆干的咸香,豆芽的脆嫩,胡瓜丝的清爽,在酸咸微辣的酱汁调和下,竟意外地和谐开胃。

第二天,她将这道“凉拌豆干丝”作为赠品,送给几家订货量大的茶铺和酒馆,请掌柜和伙计品尝,也免费提供给熟客试吃。

反响出乎意料地好。尤其是那家小酒馆的老板,尝过后直接拍板:“岑娘子,这凉拌丝儿好!清爽下酒!以后每天给我也送五份……不,十份过来!跟豆干一个价就行!”

新的产品,意外地打开了新的销路。虽然量不大,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岑卿意识到,不能只抱着“五香素肉干”这一棵树,必须未雨绸缪,不断推陈出新。

她白天忙着制作和送货,晚上就在灯下琢磨新的搭配。豆干能否和泡发的木耳丝同炒?能否做成带些许辣味的版本?她像一只辛勤的工蜂,不断尝试着各种可能。

生活的弦绷得紧紧的。偶尔在深夜,揉着酸胀的肩膀,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她会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但当她摸到枕下那个日益饱满的钱袋,想到那些逐渐稳定的订单,想到自己正在一点点构筑的、虽然微小却完全属于自己的堡垒,那份疲惫便又化作了支撑她继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