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菜看着是挺嫩的,不过,阿媛,你给看看。”管氏用手指一掐,雍菜脆嫩脆嫩的,是挺新鲜。

田媛擦了把脸上的汗,“桂花婶子,怪我那天没跟你说清楚。我们家地里的雍菜种得迟,离收还得个十来天,得等我这地里能收了,我才能收你家这菜。要不量太少,没法给人送。”

“这,那你也不早说,成吧,成吧!”桂花一听还要十天才能收雍菜立马不高兴了。

管氏一看她那表情就不乐意了,“桂花,要是等不及阿媛收你这菜,你可以搭村里的驴车去县城卖,想卖多少卖多少!”

“诶呀,老嫂子,您瞧瞧您这话说的。这菜您拿回去吃,我就是来问问,没别的意思。”桂花将篮子里的菜捧出来要给管氏。

管氏手一推,“我可不要,你这是拿来给阿媛看的。再说这雍菜家家都长,有啥稀奇的!”

“桂花婶子,菜你拿回去吃,这家里都有呢!这样吧,等我这要送雍菜了,我让人提前跟你说一声。”田媛起身,将菜压回篮子里,又从一旁的篓子里抓了一把薄荷叶,“这是薄荷叶,煮水喝清凉,婶子拿回去尝尝。”

“这多不好意思,还拿你东西。你看看我这嘴,就是不会说话,阿媛,你别跟我个婆子计较。”

田媛一边带着她出门,一边笑着小声说,“我奶奶刀子嘴豆腐心,您也别跟她计较。我还有点事跟卜婶子说,您先回。”

“噢,好,那我回了。”桂花往院子里站着不知所措的卜氏那看了一眼,心下狐疑,不过田媛都叫她走了,也不好再留。

那边站着的卜婶子看桂花走了,往院门那挪了两步,不好意思的跟管氏打招呼,“那老婶子,我也回了。”

“回啥啊,你来,阿媛都说有事跟你说。”管氏坐屋檐下向她招手,卜氏求助的看向田媛。

“卜嫂子,你别站太阳底下,热得慌。”田媛拉着她坐到阴凉地里,“是这样的,青山叔来找过我。咱家不是买了荒地么,需要人手开荒。你回去帮问问青山叔,你家能出几个人?”

“是这事啊,那我回去问问。”卜氏一听是这事立马起身就想走,管氏一把拉住她。

“这事先别张扬,要不村里人都来,咱家要不了那么多人。还有你过来,我跟你耳语几句。”管氏拉着卜氏小声说了几句,卜氏不敢置信的看看她,又看看阿媛。

“阿媛,老婶子说的是真的?”她声儿不小,管氏拍了她肩膀一下。

“不是叫你别张扬么,快回去问你男人去!”管氏见她那惊讶的样笑出声来,“要不是你婆母在世的时候跟我家好,这事可不能先跟你说。”

“诶,老嫂子,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卜氏放下篓子,“这是刚刚现割的,阿媛,老嫂子,别嫌弃!”

卜氏一股脑的把菜往地上一倒,也不管田媛和管氏要不要提着篓子就跑了。

管氏瞧她那样叹口气,“哎,老实孩子,叫她别张扬,也不知道听进去没有。”

“你们这是在弄啥呢?低着头的刮竹筒干嘛?”管氏见田庆才他们也不吭声,每个人都在忙着。

“没啥,就是在竹筒上刻字,卖给茶馆。”田媛将刻好字的竹筒拿出来,用买来的红色粉末兑清水,再给字上色。之前她做给茶馆东家看的是用植物汁一遍又一遍淋上去上色,那个太慢又费功夫。

那天得了这买卖,就跟炎雷去了街市买了好几把刻刀,纸笔,布匹,还有这红粉。红粉是跟糕点铺子买的,她原本想用朱砂替代,但想到朱砂有毒,这竹筒是用来装食用的薄荷叶,就去杂货铺和糕点铺子打听。

后来在糕点铺子那得来这红色粉末,说是用花提炼出来的无毒,他们也用在糕点上,田媛这才放心的买了一些回来。

她只需将红色粉末用水冲开,在刻字那处刷上几遍,再小心的用布将字以外的部分擦干净,然后放在阴凉处阴干就行。

“就这竹筒,茶馆也要?”管氏惊讶的拿起一个竹筒来看,王氏他们也凑了过来。

“不是,是要薄荷叶,用这个竹筒装,还要刻字之类的。”田媛从阴凉处拿出一个完全处理好的竹筒给她们看。

管氏拿在手里,“这就是杂树林那的竹子做的?乖乖,经你们这么一弄,可真漂亮。要我们做点啥不?”

“不用,不用,这活是个细致活,弄坏一点前面的功夫全毁了,所以最后一步刷红色都是我来。”田媛看萍婶子他们汗直流,可也没法子。

“行吧,这活我们也干不了,那就走了。”管氏将竹筒放回阴凉地,心里对田媛这孙女真是另眼相看。竹筒上刻字,全村哪个女娃也想不出这主意!

再看看暴脾气的老三,她来好一会,一直忙着刻手里的竹筒。这么个细致活,天气又这么热,一点没嫌烦。

围着他的几个孩子,田泽,田喜,邓良,一个个的都认真做着手里的事,有不懂的还会问老三,反而显得她们这几个有点无所事事。

田媛这边陪她们坐着,在她眼里啥活也没干,也没人埋怨。阴凉处已经堆了不少竹筒,这一批货送出去怕是又得不少银子。

管氏心里既替老三高兴,又有些发酸。要是老大和老二家也能有这光景,那该多好!

“行吧,我们也帮不上啥忙,先回了。”管氏起身,望望老三,“老三,我回了!”

“诶,娘,您慢走!”田庆才头也没抬,叮嘱田泽小心些,再刻废一个就要吃他个脑瓜子。

卫氏早就想走了,人家一家子都在忙,她家里也是一样,藕田快要出莲藕了,正是忙的时候。

王氏看看田媛,再看看东屋门口一群的人,心里五味杂陈。不过她也庆幸,庆幸如今自家跟老三家关系修好了。

下傍晚,村子路口出现个奇景,一开始是村里的孩子叫叫嚷嚷的,“大牛,大黑牛来啦!”

随后是村里的大人,“这可真是牛啊,哪儿来的牛啊!”

骑着牛的祥子晃来晃去,“哪儿来的牛?买来的呗!”

祥子骑在大黑牛上一边晃荡,一边用细枝赶着村里凑近的孩子。“去,别乱摸,小心牛生气了用牛角拱你!”

“祥子,吹牛吧,是从哪儿借来的吧?”村里人不信,有人起哄道。

“嘁!我刚跟炎雷一块买来的,不信问问他去。”祥子得意的用大拇指指了指身后,炎雷正驾着马车以蜗牛的速度跟着慢慢往田老三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