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权伐 > 第433章 跨越千年的会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目光平静而深邃,仿佛蕴含着千年时光的沉淀,穿透了幻境的虚妄,精准地锁定了陈胜的存在。陈胜只觉得灵魂都在震颤,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敬畏与惶恐的情绪涌上心头。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只是一瞬,又或许已是永恒。

墨无羁那枯瘦的手掌,极其自然地、轻轻抬起,朝着陈胜所在的方向,做了一个简单而清晰的示意——过来。

陈胜心中剧震!这位传说中的先贤……竟然能直接对他做出反应?他强压下翻腾的心绪,尽管满腹疑虑和难以置信,但在这位仿佛与天地同存的老者面前,他生不出丝毫抗拒之心。他依循着那目光的指引,迈开脚步(虽然在这意识层面的幻境中,脚步只是一种感觉),一步步走近那简朴的茅檐之下。

他走到墨无羁面前,站定。老者依旧坐在那张竹凳上,目光平静地看着他……或者说,看着他所在的那片“虚无”。

墨无羁再次轻轻抬手,示意了一下他身前空地上的一个蒲草编织的蒲团。

陈胜会意,依言在那蒲团上跪坐下来,姿态恭敬。他张了张嘴,有无数疑问涌到嘴边,却不知从何问起,心绪纷乱如麻。

墨无羁似乎感知到了他的局促与千言万语堵在胸口的焦灼。他并未开口,只是那深邃如古井的眼眸中,流露出一种奇异的包容与安宁,仿佛在无声地说:“不急。静下来。有什么话,慢慢说。”

这无声的安抚,竟奇迹般地让陈胜翻腾的心海稍稍平复了一些。他深吸一口气(意识层面的动作),问出了第一个、也是最直接的问题:

“您……能看见我?”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的颤抖。

墨无羁微微侧了侧头,仿佛在倾听,又像是在感知。片刻后,他缓缓摇了摇头,声音平和地响起,并非直接回答陈胜,更像是在描述一种感知:

“非见。只是……感觉到一团‘有’的‘虚无’。似执念,似疑惑,又似……一道跨越时光的涟漪。” 他看不见陈胜的具体形貌,却能清晰地感知到他的存在本质——一团带着强烈自我意识、却深陷迷惘的“存在”。

这个回答让陈胜心中了然,也越发觉得眼前老者的境界深不可测。他定了定神,问出了那个盘桓在心底的猜测:

“您……是墨无羁……墨祖师吗?” 他用了尊称,带着试探和敬畏。

墨无羁闻言,那清癯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丝极淡的、近乎自嘲的笑意。他先是点了点头,肯定了“墨无羁”这个名字。随即,又轻轻摇了摇头,否定了后面的称谓。

“墨无羁,是。祖师……非也。” 他的声音平淡无奇,仿佛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不过一山野闲人,偶窥天工之妙,拾前人牙慧,做些小玩意儿罢了。祖师之名,后人谬赞,当不得真。”

他否定了“祖师”的尊称,态度平和自然,没有半分矫饰,仿佛那响彻后世的赫赫威名,真的只是无关紧要的浮云。

陈胜心中震撼更甚。这位开创偃甲一道、留下千机格圣物的传奇人物,竟如此淡泊?他刚想再问,比如关于千机格,关于昭律,关于他为何能感知到自己……

墨无羁却仿佛能预知他的心思,在他开口之前,先一步轻声问道:

“昭律他……成功了吗?”

这问题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瞬间在陈胜心中激起巨大的波澜。成功?什么算成功?是创立了学宫?是封印了混沌雏形?还是……最终燃尽道果、英魂归位?是守护了苍生?还是留下了难以根除的隐患?他脑中闪过学宫的巍峨,闪过登山阶上累累白骨的碣石,闪过晷渊城那冷酷的夜巡使,闪过君常在代掌院的威严与疲惫,闪过凌霄家的阴影……

他不知道。

他不知道墨无羁口中的“成功”,其标准是什么。

他更不知道,昭律祖师那波澜壮阔的一生,在墨无羁这位赠予他千机格、嘱托他“从心而行”的先贤眼中,究竟该作何评判。

陈胜沉默了。他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这沉默本身,便是答案的一种。

墨无羁静静地等待着。他“看”着陈胜意识所在的那片虚无,感知着那片虚无中翻涌的复杂思绪——有崇敬,有困惑,有对学宫现状的茫然,也有对“成功”定义的巨大疑问。良久,墨无羁那古井无波的眼眸深处,似乎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了然,又像是……一丝早已预料的、淡淡的叹息。他不再追问,仿佛已经从这长久的沉默中,得到了他想要的,或者说,印证了他所预见的。

见老者不再发问,陈胜心中那份巨大的困惑却并未消散。他看着眼前这位仿佛超脱了一切、连“祖师”之名都淡然摒弃的老者,一个关于“存在意义”的问题,不受控制地脱口而出:

“墨先生……您……在乎后人对您的评价吗?” 他问得很小心,带着一丝探寻。像墨无羁这样的人物,开创一道,留下圣物,影响了后世千年,他会在乎后人如何评说他吗?是功是过?是祖师还是山野闲人?

墨无羁没有立刻回答。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似乎穿透了茅屋的屋顶,投向那浩渺无垠的苍穹。山谷的风拂过他雪白的须发,带来远处瀑布的水汽和草木的清香。他静默了片刻,那深邃的眼眸中,仿佛映照出浮云聚散,日月流转。

他没有直接回答陈胜的问题。

他只是轻轻地、用一种吟诵古老歌谣般的语调,缓缓开口,送出了一首诗:

《浮生逆旅》

逆旅孤舟渡客匆,

浮云聚散古今同。

三千梦幻皆成影,

一哭一笑俱是空。

朝露非朝终化雾,

夕霞非暮亦随风。

何如江海听琴去?

一叶寒芦葬晚钟。

诗句如同清泉流淌,带着洞穿世事的苍茫与超脱。没有激昂的宣言,没有刻意的辩解,只有对生命如逆旅过客般匆匆的喟叹,对世事如浮云聚散般无常的了然。那“三千梦幻”、“一哭一笑”的虚幻,“朝露夕霞”的短暂,最终都指向了放下执念、回归本心的逍遥——如同在辽阔江海之上聆听天地琴音,如同化作一叶寒芦,在晚钟声里安然归寂,与天地同化。

这,便是墨无羁对“评价”、对“意义”的回答。

诗句的余音在茅檐下、山谷中袅袅回荡。陈胜的意识,沉浸在这蕴含着无尽智慧与豁达的诗意之中,仿佛被一股清泉涤荡,前世今生的沉重、迷茫、对意义的执着追问,似乎都在这一刻变得轻盈起来。

而墨无羁的身影,连同那简朴的茅屋、青翠的山谷、飞流的瀑布……一切的一切,都在这袅袅的诗音中,如同水墨般开始缓缓淡化、消散。

无还途那冰冷的石阶触感,再次清晰地传来。幻境,正在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