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境大捷,三军凯旋。

中都太极殿内,灯火辉煌,琼浆玉液,歌舞升平。

苏毅高坐龙椅之上,为得胜归来的将士们举行庆功大宴。殿下左侧,白起、岳飞、韩信、薛仁贵等一众绝世名将身披铠甲,腰悬利剑,仅仅是安坐不动,那股从尸山血海中淬炼出的铁血煞气便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威压,让百官噤若寒蝉,不敢高声。

右侧,张良、诸葛亮、萧何、贾诩等谋主文臣羽扇纶巾,神态自若。他们与武将们的杀伐之气形成了鲜明对比,却又完美地融为一体,构成了华朝这架战争机器最核心的两个部分——无坚不摧的矛与算无遗策的盾。

满朝文武,无论是旧臣还是新贵,看着这满殿的华夏群英,心中除了敬畏,便只剩下无尽的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能生于这个时代,追随这样一位前无古人的帝王。

宴至酣处,苏毅举杯,声音清晰地传遍大殿:“此战,诸卿皆有功。待北境与安东尽数纳入版图,朕将论功行赏,裂土封侯。”

此言一出,满殿呼吸声都粗重了几分。

酒宴散去,夜色已深。

御书房内,却依旧灯火通明。

苏毅负手立于巨大的沙盘前,其上星辉帝国与炽阳帝国的山川城池,被标注得清清楚楚。沙盘之上,代表华朝的赤龙旗帜,已经从边境线,狠狠地向外扩张了一大片。

张良、诸葛亮、萧何、鲁班、宋应星,五位核心臣子分列两侧,静静地等待着。他们知道,真正的“宴会”,现在才刚刚开始。

“子房,依你看,下一步,剑指何方?”苏毅的目光落在星辉帝国的都城星陨城上,声音平淡,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雄心。

张良上前一步,对着沙盘微微躬身:“陛下,星辉、炽阳两国,其疆域辽阔,底蕴尚存。若我大军长驱直入,恐陷入战争泥潭,耗日持久,于国不利。”

他伸出手指,点在了刚刚被白起大军肃清的安东省。“臣以为,上上之策,是先稳固安东。将此地彻底消化,变成我华朝的土地,再以此为基,建一座桥头堡。如此,进可攻,退可守。安东,便是我朝一把刺入敌人心脏的尖刀!”

“孔明,你怎么看?”苏毅转向诸葛亮。

诸葛亮轻摇羽扇,颔首道:“子房所言,乃是老成谋国之言。安东不稳,则大军后路不宁。臣,附议。”

苏毅点了点头,目光从沙盘上移开,落在了鲁班和宋应星的身上。

这两位工部的巨匠,从进入御书房开始,就显得有些局促。他们不善言辞,更不懂什么军国大事,只是因为陛下的传召,才站在这里。

“鲁大师,宋先生。”苏毅开口道。

“臣在!”二人连忙躬身。

“朕有一个想法,需要二位来实现。”苏毅的语调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感染力,“朕要你们,在安东省,给朕建起一座史无前例的巨型兵工基地!朕称之为——‘神工计划’!”

“神工计划?”几人都是一愣。

“不错。”苏毅走到二人面前,眼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朕要你们,集全国之能工巧匠,用最好的材料,不计任何成本,将我华朝的武器,尤其是火器,进行一次彻头彻尾的革新!朕要的,是能将百步之外的铁甲打成碎片的火枪!朕要的,是能将十里之外的城墙轰开的火炮!”

鲁班那双常年与木石工具打交道的手,猛地攥紧了。他的呼吸变得急促,眼中迸发出一种狂热的光芒。

宋应星更是激动得浑身都在微微颤抖,他一生着书立说,研究《天工开物》,所求的是什么?不就是将那些理论付诸实践,造福天下吗?而现在,一位帝王,给了他一个超乎想象的、足以实现他毕生抱负的舞台!

“陛下!”鲁班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若陛下真能不计成本,臣……臣愿立下军令状,不出一年,必为陛下造出横扫天下的神兵利器!”

“臣,附议!”宋应星亦是深深一揖,老泪纵横。

“好!”苏毅看向一旁的萧何,“钱粮之事,朕不问过程,只看结果。朕从内帑之中,划拨一千万两黄金,作为‘神工计划’的启动资金。后续若有需要,萧何,你可全权调动全国资源,为他们一路开绿灯!朕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萧何嘴角微微一抽,一千万两黄金,还是从内帑出……这位陛下花钱的手笔,真是越来越吓人了。但他没有丝毫犹豫,躬身领命:“臣,遵旨!”

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让鲁班和宋应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决心与魄力。这不仅仅是一道旨意,更是一种知遇之恩!二人只觉得胸中一股热血直冲头顶,恨不得现在就飞到安东,开始他们的宏图伟业。

然而,天不遂人愿。

仅仅一月之后,一封来自安东省的八百里加急密报,被送到了苏毅的案头。

安东省新建的“神工院”内,一座由全国最顶尖工匠耗费无数心血打造的新式冶炼高炉,在第一次点火试运行时,发生了剧烈爆炸。

轰然巨响,火光冲天。

爆炸的冲击波将半个院区夷为平地,十数人重伤,整座高炉彻底报废,损失惨重。

御书房内,气氛冰冷得如同寒冬腊月。

苏毅捏着密报,手背上青筋暴起。纸张在他的指尖被捏得变了形。

意外?绝不可能!

这座高炉的设计图纸经过鲁班和宋应星的反复推演,建造过程更是有无数能工巧匠层层把关,怎么可能在第一次试运行就发生如此惨烈的爆炸?

这是挑衅!是在他宏图伟业的基石上,进行的最恶毒、最卑劣的破坏!

“好……很好!”苏毅的脸上没有愤怒,只有一片冰冷的平静。但熟悉他的臣子都知道,这平静之下,是即将喷发的火山。

他放下密报,声音没有一丝波澜。

“传朕密诏,宣狄仁杰、曹正淳,即刻入宫。”

片刻之后,两道身影一前一后,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御书房内。

“狄仁杰。”

“臣在。”

“你即刻启程,连夜赶赴安东,给朕查清爆炸的真相。朕要知道,每一个细节。”

“臣,遵旨!”狄仁杰没有多问一句,躬身领命,转身便走。

待狄仁杰离开,苏毅的目光才落在了曹正淳的身上。

“曹都督。”

“奴婢在。”曹正淳躬着身子,连头都不敢抬。

“你的东厂,也该动一动了。狄仁杰在明,你在暗。给朕把安东省那些旧时代的蛆虫,好好地筛一遍。朕要知道,是谁的手,伸得这么长!”

“奴婢明白。”

苏毅的嘴角,勾起一抹嗜血的冷笑:“朕不管他们是谁,有什么背景,挖出来,连根拔起,一个不留!”

五日后,狄仁杰的第一封密报送回了中都。

他亲赴现场,从爆炸后扭曲焦黑的金属残骸中,发现了一种不属于华朝冶炼技术的特殊催化剂粉末。正是这种粉末,在高炉达到一定温度时,引发了剧烈的化学反应,最终导致了爆炸。

而这种催化剂的交易线索,初步指向了安东省本地几个在土改中被剥夺了大量土地和特权的旧贵族。

苏毅看着密报,眼神中的杀意再也无法掩饰。

“旧时代的余孽,总是不甘心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也就在此时,狄仁杰的第二封加急密报抵达。

密报只有寥寥数语,却让整个事件的性质,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爆炸现场,一名被气浪掀飞、陷入重度昏迷的老工匠,在医官的救治下,短暂地苏醒了片刻。他在弥留之际,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反复呢喃着一个词。

“银蛇……银蛇徽记……”

狄仁杰在密报的末尾写道:臣查阅安东旧档,银蛇徽记,乃是前朝一个极其隐秘的杀手组织的标志,早在百年前就已销声匿迹。此事,恐怕不仅仅是旧贵族的报复那么简单。

银蛇徽记?

苏毅的瞳孔,猛地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