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安城外的农学院试验田,迎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苏毅赐下的“仙种”,首次大规模成熟了!

贾思勰立于田埂之上,望着眼前金黄稻浪,苍老的双手不自觉地轻颤着,那是激动、震撼与不敢置信交织的复杂情感。

最先迎来收获的是早熟的占城稻。

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一片金黄绵延开去。

负责试种的农户们挥舞着镰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农学院的学子们围在田边,无不欢欣鼓舞。

“师父,您看这稻穗!”

一名年轻学子捧着刚割下的稻穗,兴奋得声音都在颤抖。

“比咱们本地的稻子重了一倍不止!”

贾思勰接过稻穗,仔细端详着每一粒饱满的稻谷。

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一刻,他想起了自己走遍山田阡陌的那些年月。

想起了那些因为粮食不足而饿死的百姓。

想起了自己着《齐民要术》时的初心。

“经过测算,一季占城稻的亩产,竟达到了本地良种水稻的两倍有余!”

负责计量的小吏颤声报告着数字。

“而且因为其生育期短,部分地区甚至可以实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这个消息如雷鸣般在试验田中传开。

农户们放下手中的农具,纷纷围拢过来。

他们的眼中写满了不敢置信。

两倍的产量,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同样的土地,能养活两倍的人口!

意味着再也不用担心青黄不接的日子!

紧随其后,玉米田也传来了好消息。

一人多高的秸秆上,挂着一棒棒金黄或玉白的玉米。

颗粒紧实,分量十足。

王祯亲自掰下一根玉米棒,剥开绿色的外衣。

金黄的玉米粒如珍珠般排列整齐。

他轻轻咬了一口,甘甜的汁液瞬间充满口腔。

“这味道…”

王祯的眼中闪过惊喜。

“比黍米甜美太多了!”

初步估算,玉米的亩产量更是惊人。

远超粟米、高粱等传统旱地作物。

而且这种作物对土地的要求并不苛刻。

即便是贫瘠的山地,也能茁壮成长。

但真正让所有人震撼的,还在后面。

马铃薯和红薯的收获现场,简直就是一场奇迹的展示。

苏毅闻讯赶来,身后跟着一众文武百官。

管仲、萧何、诸葛亮等人都想亲眼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

当农户们小心翼翼地刨开疏松的土壤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一窝窝大小不一但数量众多的马铃薯被翻出地面。

围观者无不发出阵阵惊叹。

“这…这是什么?”

一名从未见过马铃薯的官员瞪大了眼睛。

“怎么土里还能长出这样的东西?”

这些貌不惊人的“土疙瘩”,在清洗干净后露出了洁白的内里。

农户们当场生火,将马铃薯蒸煮。

不一会儿,诱人的香味就飘散开来。

苏毅亲自品尝了第一口。

口感绵软,饱腹感极强。

这种食物的营养价值,绝不亚于任何主粮。

而红薯更是喜人。

不仅藤蔓茂盛可作饲料,其深埋地下的块根更是个大味甜。

产量丝毫不逊于马铃薯。

负责计量的农学院小吏拿着算筹,一遍遍地核算着数字。

他的手在颤抖。

他的声音在颤抖。

连他的心都在颤抖。

“亩产…亩产马铃薯竟可达二十石!”

他颤声报出数字,自己都不敢相信。

“甘薯亦有十八石!”

这个数字如惊雷般炸响在所有人的耳边。

二十石!

十八石!

这是什么概念?

即便是最肥沃的良田,种植最好的稻谷,一年的产量也不过如此。

而这些“土疙瘩”,仅仅是在普通的试验田中,就达到了如此惊人的产量。

贾思勰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神迹!这简直是神迹啊!”

老泪纵横,他抚摸着刚出土的马铃薯。

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一刻,他想起了自己一生的追求。

想起了那些在饥荒中挣扎的百姓。

想起了自己在《齐民要术》中描绘的理想。

如今,这个理想终于要实现了。

王祯亦是感慨万千。

他的声音中带着颤抖。

“陛下天赐神粮,实乃我华朝万民之福!”

“有此等高产作物,天下再无饥馑之忧矣!”

苏毅亲手拿起一个沉甸甸的马铃薯。

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他的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这些作物的成功,其意义不亚于打赢一场决定性的战役。

不,甚至比战争的胜利更加重要。

因为这关乎的是华朝亿万子民的生存根本。

苏毅环视着在场的所有人。

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

“农学院,即刻将所有收获妥善保存!”

“除留足明年扩大种植的种源外,其余部分,制成样品!”

“随种植方法说明,分发各州郡试种推广!”

“朕要让这些神粮,尽快在我华朝的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

贾思勰和王祯齐声应诺。

他们的眼中燃烧着使命的火焰。

这不仅仅是一项农业推广工作。

这是一场关乎华朝国运的伟大事业。

苏毅的目光投向远方。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华朝大地上遍地金黄的景象。

看到了百姓们丰衣足食的笑脸。

看到了一个真正强盛的帝国正在崛起。

“同时,朕下旨,在长安举行盛大的丰收祭!”

苏毅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将新收获的玉米、马铃薯、红薯等作为祭品,告慰天地先祖!”

“并分发给参与建设的功臣、士兵和部分百姓品尝!”

这个决定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管仲抚须点头。

“陛下圣明,此举必能大振民心。”

诸葛亮轻摇羽扇。

“神粮降世,当昭告天下,让万民共享这份喜悦。”

消息如风一般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当这些产量惊人、口味新奇的粮食出现在普通百姓的餐桌上时,整个华朝都沸腾了。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议论声。

“听说了吗?陛下得了仙种,一亩地能收几十石粮食呢!”

一个商贩兴奋地向邻居炫耀着自己的见识。

“俺尝了那叫玉米棒子的,又香又甜,比黍米好吃多了!”

一个农夫咂着嘴,回味着刚才品尝的美味。

“还有那土豆子,蒸着吃烤着吃都行,听说产量高得吓人!”

一个妇人抱着孩子,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都在传颂着这个奇迹。

茶楼里,说书先生改了词。

酒肆中,客人们举杯庆贺。

就连平日里最严肃的官员,脸上也挂着笑容。

一时间,苏毅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百姓们自发地为他修建生祠。

称颂他为“神农降世”、“万民活佛”。

香火缭绕中,无数虔诚的祈祷声响起。

系统的提示音在苏毅脑海中接连不断地响起。

【叮!万民感恩戴德,信仰值+!】

【叮!“神粮”之名远播,引发大规模崇敬情绪,信仰值+!】

【叮!农业丰收预期极大提振民心国运,信仰值+!】

每一声提示音,都让苏毅心中的满足感更加强烈。

他站在皇宫的最高处,俯瞰着这座沸腾的城市。

远山如黛,大河如带。

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正在悄然降临。

苏毅的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变革,才刚刚拉开序幕。